螺钉与克氏针联合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
2010-08-15王亮
王亮
Lisfranc关节由远端的跖骨基底和近端的骰骨楔骨组成。第二跖骨基底位于3个楔骨所形成的凹槽中,在稳定中起重要作用,而Lisfranc韧带较强壮,位于第二跖骨基底和内侧楔骨之间,增加第二跖骨基底位于3个楔骨所形成的凹槽中的稳定性。所以,跖跗关节脱位及骨折脱位,我们常常称之为Lisfranc关节损伤。Lisfranc关节损伤虽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Lisfranc关节结构复杂,步行时完成重力由中足向前足的传导,并在步态各期中支持体重,因此,一旦损伤,特别正常结构被破坏,会严重影响步行,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尤为重要,否则易遗留病残。为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必须早期诊断、解剖复位及内固定[1]。对内固定的选择,有不同的意见。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医院自2005年以来,采用螺钉及克氏针联合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1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1~45岁,平均31岁,均为单侧损伤,闭合性损伤9例,开放性损伤1例。损伤原因,车祸伤7例,重物坠落砸伤1例,高处坠落伤2例。Quene和Kues损伤3型中,A型为1例,B型为5例,C型为4例,受伤距手术时4 h~10 d,平均6 d。
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腰硬联合或全麻下,在患足拇长伸肌腱外侧经过第1、2跖骨基底部做背侧切口,在切口远端注意保护背内侧皮神经最内侧支,找出并切开下伸肌支持带,游离Lisfranc关节的各个部分,去除第2跖骨基底部和楔骨内侧之间Lisfranc关节区的碎屑,留出复位空间。复位患足第1、2跖跗关节损伤,并将第2跖骨基底复位进入三块楔骨之间的凹槽中,复位满意后,以巾钳维持复位,如果需要楔骨间螺钉,在透视下从内侧楔骨的内侧拧向中间楔骨,在透视引导下,从内侧楔骨向第2跖骨基底部打入导针,经导针打入3.5 mm空芯拉力螺钉,维持复位后第1跖跗关节,从第1跖骨背侧向内侧楔骨打入一枚同样螺钉固定,这一背侧切口通常也可观察到第3跖楔关节,并进行同样复位和固定[2]。进行患足第4、5跖跗关节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术时,沿第4趾裂基底部平行于第1切口的纵行切口,根据短伸肌的大小,有可能要将此肌肉的外侧缘掀起,如果肌肉太大,可沿肌纤维方向钝性分肌腹[3],显露患足第4、5跖跗关节,复位跖跗关节以两枚克氏针分别由第4、5跖骨向骰骨及中间楔骨内固定,克氏针尾端折弯后留于皮外,关闭切口,术后厚敷料包扎,石膏外固定8周,第6周可拔除克氏针,3~4月时取出螺钉。
3 结果
本组10例,术后X光片示Lisfranc关节损伤均已整复,住院时间10~21 d,平均15 d,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足功能均于4个月内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脱断裂,无再脱位发生。按中足的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占90%,良1例,占10%。
4 讨论
Lisfranc关节损伤的治疗,Myerson认为,闭合复位后移位不应大于2 mm,如第1、2跖骨基底间隙和内、中楔骨间隙应在2 mm以内,距骨跖骨成角不应超过15度,否则需切开复位,6周以内的骨折都应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4]。保守治疗往往难获得满意疗效。手术治疗是重建足弓的稳定性,恢复足的功能,防止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疼痛的有效途径,笔者采用较标准的螺钉与克氏针联合内固定治疗关节损伤的体会是①复位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时尽量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移位<2 mm),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②对内固定的选择,单独用克氏针内固定较方便,对关节软骨损伤小,但维持复位能力不如螺钉,而螺钉控制复位能力强,但对技术要求较高,也有担心螺钉会对关节面软骨造成一定损伤,而克氏针及螺钉联合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能综合上述的优点;③此术式操作简便易行内固定稳定可靠,损伤小,是一种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及脱位标准较好的方法。
[1]吴克俭,侯树勋.骨科实用固定技术.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608.
[2][美]S.TERRY.CANALE.坎贝尔骨科手术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64.
[3]Donald A.Wiss,M.D.骨科标准手术丛书-骨折.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47-550.
[4]荣国威,王承武.骨折.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