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黄散配合刮痧治疗儿科疾病体会
2010-08-15李香玉
李香玉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出自钱乙的《小儿要证直决》,由藿香叶、山栀子、生石膏、甘草、防风组成。它具有泻脾胃伏火之功效。刮痧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用特制的器具,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出现皮肤潮红,或红色粟粒状,或紫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斑、血泡等出痧变化,达到活血透痧、防治疾病等的一种外治法[1]刮痧具有疏经活络、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排毒解毒、促进新陈代谢、补益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2]。刮痧治疗以前多应用于成人,儿科因家长担心刮痧时患儿疼痛较少应用。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只要手法得当,掌握力度适中,既无痛,又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可缩短口服中药疗程,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治疗方法
1.1 中药内服 泻黄散基本组成:藿香叶、山栀子、生石膏、甘草、防风。
1.2 刮痧治疗方法 刮拭方法:先将刮拭部位涂以甘油以润滑皮肤,用刮痧板以 45°斜度平面朝下,由上而下,由内到外顺次刮拭,以疏筋活血。刮拭经脉主要是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穴。用力要均匀,适中。当刮至穴位处以刮痧手法中的泻法为主,反复刮拭。刮拭至出痧后,再刮拭其他部位。刮拭结束后嘱患儿饮热饮或温开水帮助新陈代谢。5~7 d刮痧1次。
2 典型病例
2.1 口疮 患儿,男,4岁,因发热、口腔内出现疱疹 4 d,于2009年 4月就诊,伴拒食,流涎,小便黄,大便干,3 d未行。查体:T38.4℃,咽充血,齿龈、舌、颊黏膜可见散在小疱疹,直径约 2 mm,舌红,苔黄,脉数。中医诊断为口疮,西医诊断为疱疹性口腔炎,治以清热解毒,泻脾导滞,方用泻黄散加黄芩、黄连、灯心草、滑石、甘草水煎服,配合刮痧治疗 1次,3d后热退,舌及口腔内疱疹部分消失,部分形成溃疡,大便通,无烦躁,食纳可,再服 2剂,口腔溃疡及疱疹全部消失。本病例患儿平素进食蔬菜量较少,喜食油炸食品,故积热内蕴,故易感受风热邪毒,外邪内应脾胃,上熏口舌,故发为口疮,故运用泻黄散疏散脾胃伏热,加用刮痧疗法重点刮拭大椎、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位,共奏清热解毒,泻脾导滞功效而达到较好疗效。
2.2 反复呼吸道感染 患儿,女,5岁,因反复外感 1年,于2010年 4月就诊,患儿近 1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感冒基本每个月 1次,一年内曾患 3次支气管肺炎,患儿形态较胖,平素多食肉食,口臭,手足心热,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少,脉数有力。曾检验血清免疫球蛋白回报正常。中医诊断为易感儿,西医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治以清解脾胃伏热,方用泻黄散加莱菔子、内金、连翘、甘草水煎服,配合刮痧治疗1周 1次,坚持 4次,嘱家长饮食上多食蔬菜为主,多饮水。治疗 1个月后患儿口臭,手足心热症状缓解,大便正常,日 1次,小便淡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随访 1年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一年感冒 4次,未患肺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在临床分虚实两证,临床发现部分易感儿并非免疫功能差,而是存在食积内热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饮食结构中高热量的食物占多少,蔬菜食入量相对不足,此种饮食习惯久之则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形成食积内热,表里阴阳失去平衡,肌表不得固密,而易感外邪。此即“内无热,外无感”之明证。故临床运用泻黄散配合刮痧治疗可清食积内热,可达到去内热,防外感的作用。
2.3 麦粒肿 患儿,男,10岁,因右侧眼睑红肿、疼痛 15 d,于 2009年 4月就诊,伴厌食,大便干,3日未行,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患儿平素喜食肉类及辛辣之食物。根据上述情况辨证为脾胃积热,循经上攻眼睑,毒结眼睑所致麦粒肿,治疗上给予清热泻脾,解毒散结,方用泻黄散加用紫花地丁、野菊花、连翘、川芎、灯心草、山楂、生甘草水煎服,配合刮痧治疗1次,4日后自觉局部疼痛减弱,硬结便小,变软,口服药物第二周再次做刮痧治疗 1次,服药 6剂后病情痊愈。方中用泻黄散散疏散脾胃积热,赤茯苓,灯心草引热下行,加用紫花地丁、赤芍、川芎等活血理气而使硬结变小,刮痧治疗重点刮拭脾俞、膈俞、肝俞等足太阳膀胱经穴。该患儿因平素偏食,少食蔬菜,故导致脾胃积热,热毒上攻而出麦粒肿,在口服中药汤剂及配合做刮痧治疗同时应饮食清淡,多饮水,改正饮食习惯,防止病情反复。
3 讨论
小儿时期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加之家长平素喂养上护理不当,强调多食肉类、蛋,奶类等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久之因过食肥甘厚味而导致脾胃积热,从而引发口疮、反复呼吸道感染、麦粒肿等疾病。虽然病情表现不一样,但其病因一致。刮痧疗法具有简、便、廉、验、速的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实用价值。泻黄散加减配合刮痧疗法,同时嘱家长改正喂养习惯,可达到清泻脾胃伏热之功效,可缩短口服药物时间,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1] 杨金生,王莹莹.“痧”的基本概念与刮痧的历史沿革.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2):104-106.
[2] 王莹莹,杨金生.刮痧疗法临床治疗病种研究与展望.中国针灸,2009,29(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