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010-08-15黄淑芬陈伟燕刘家瑞段清萍陈丹琼
黄淑芬 陈伟燕 刘家瑞 段清萍 陈丹琼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的类型,为了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及尽早恢复患者活动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本院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应用康辉内固定系统对3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了前路手术,术后固定效果明显,护理过程中加强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先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11例,女27例,年龄28~66岁。
2 手术方法
患者侧卧(具体依据骨折碎块压迫的方向而定),常规入路,切除第10或11肋骨(作为移植骨),通过经胸膜外-抚摩后路径或经胸腔两种方法,充分暴露椎体,并进行伤侧椎间盘切除,上下2个健椎椎体螺钉植入,连接杆进行锁定,切除的肋骨切成骨块植入切除的椎间盘间隙,以保持融合成功。
3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1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3.1.1 术前体位 训练让患者术前1周练习平卧,双下肢交互抬起的动作及床上小便的方法,以适应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带来的不适感。
3.1.2 术中配合 关闭伤口之前,必须检查椎间盘切除间隙出血情况,必要时用纤维蛋白胶止血,在胸膜外腔灌注温水以检查胸膜有无破损,若见到气泡从胸腔(胸膜)内冒出,必须找出胸膜裂口并缝合,并在胸膜缝合后腋中线最低位放置一个胸腔引流管。
3.1.3 术后护理 必须保持引流管开放,术后平卧6 h后,取床头30°斜坡卧位,胸腔闭式引流瓶置于床旁低于水平位并固定,观察引流瓶内水柱随呼吸波动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术后1~2 d。引流管内无引流液引出,夹闭引流管2~3 h,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必要时拍X线胸片后,拔除引流管,本组未出现心肺功能异常。
3.2 疼痛护理
3.2.1 术前呼吸方式训练 术前指导患者平卧,腹式呼吸及无痛有效排痰方法,以减轻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刺激胸膜而产生疼痛。具体:双手轻压患者两肋,嘱患者深吸气,在呼气的2/3时练习咳嗽。
3.2.2 术后疼痛评分 根据客观疼痛评分,按照成人0~10分疼痛程度评分法作为客观疼痛评估工具[1]。患者出现出汗、痛苦貌,眉毛紧锁,肌肉僵直,不敢翻身,深呼吸等症状,即评分超过5分,必须给予有效镇痛。本组疼痛评分均>5分。
3.2.3 术后镇痛治疗 采用止痛合剂(度冷丁50 mg+吗啡10 mg+非那根25 mg),用电子止痛泵控制滴速,本组术后40~60 h疼痛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3.3 血管神经损伤牵拉引起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3.1 脊髓神经功能观察 胸腰段脊柱骨折螺钉固定在健侧椎体,螺钉方向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同时术中做唤醒试验非常重要,能随时有效检查有无螺钉划入脊髓造成中枢神经的受损;并且术后72 h定期监测双下肢感觉,运动以及括约肌功能。本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异常。
3.3.2 胃肠道护理 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术过度牵拉迷走神经,肠系膜上动脉,少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本组术后9~11 h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者有6例,均及时地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嘱其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并给予止吐治疗,待症状缓解,胃肠蠕动恢复后方可进食,腹胀者给予开塞露利导排气,术后1 d以后均得到缓解。
3.3.3 下肢血运恢复护理 胸腰段交感神经牵拉,损伤,引起血管收缩而下肢血运减少。本组术后出现单侧下肢皮温异常症状者2例,均及时地给予热敷,按摩及指导患者主动进行下肢肌肉的运动,如脚踝背伸,屈膝,抬腿的动作,以增加肢端末梢血运,术后3 d下肢皮温恢复正常。
3.4 保持脊柱平衡,恢复正常生活。
3.4.1 早期活动 术后初期指导患者在床上适当活动四肢,做深呼吸,减少卧床并发症,为下床活动创造条件。
3.4.2 佩戴支具 术后一周,协助患者坐起,患者独立端坐30 min后,即可按体型制作石膏背心模具,再按石膏模具形状制作上体支具,佩戴支具必须让患者感觉舒适。
3.4.3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半年内避免做上身下屈的动作,防止内固定物脱出,活动时佩戴支具以减少脊柱活动度,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保持脊柱平衡,以便逐渐恢复正常生活。本组未出现脊柱失衡现象。
[1]冯金娥.术后疼痛护理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0,16(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