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创伤后肢体骨关节与皮肤复合缺损修复73例效果观察

2010-08-15王兆强刘向红裴露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32期
关键词:骨关节腓骨皮瓣

王兆强 刘向红 裴露萍

由于肢体接触外界机会多,在严重创伤中开放骨折伴有皮肤缺损的发生率高。我们对73例严重创伤后肢体骨关节与皮肤复合缺损进行修复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3例均为我院骨科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严重创伤后肢体骨关节与皮肤复合缺损住院患者,男62例,女11例,年龄14~56岁,平均31.52岁。皮肤缺损面积22~36 cm×9~13 cm,骨缺损长度2~11 cm;车祸伤53例,爆炸伤6例,重物砸伤14例。

1.2 修复方法

1.2.1 骨骼与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同期修复5 cm以下骨缺损,选用吻合血管髂骨、肩胛骨携带皮瓣移植重建;5 cm以上骨缺损选用吻合血管长段腓骨携带较大皮瓣修复与重建,根据情况分别选用腓骨皮瓣,腓骨组合皮瓣,双段腓骨皮瓣,双段腓骨组合皮瓣等。

1.2.2 骨骼与皮肤复合缺损分期修复 对清创不良或炎症创面,先需用皮(肌)瓣先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在创面愈合、炎症治愈6个月后再选择最佳供骨,行骨缺损修复。

1.3 效果判定 治愈:皮肤愈合良好,运动、感觉无障碍;有效:皮肤愈合良好,运动和(或)感觉部分障碍;无效:皮肤瘢痕挛缩,肢体功能严重障碍。

1.4 研究方法 经术后恢复及功能锻炼,随访2年,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年龄、骨缺损长度及皮肤缺损面积患者治疗效果。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本组治愈17例,显效32例,总有效率为67.12%。不同性别、年龄严重创伤后肢体骨关节与皮肤复合缺损患者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骨缺损长度<5 cm组治愈为31.91%,总有效率为50.68%,均显著高于骨缺损>5 cm组(P<0.05,P<0.01)。

2.3 皮肤缺损<300 cm2组总有效率为41.09%,显著高于皮肤缺损>300 cm2组(<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交通工具迅速发展、工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骨、关节及皮肤复合性损伤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并易造成肢体甚至全身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对严重创伤后肢体骨关节与皮肤复合缺损的修复与重建研究屡见报道,范启申等[1]研究认为,血管袢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是治疗长段粗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苏伟等[2]应用改良筋膜蒂皮瓣对开放性骨折皮肤缺损修复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本组73例四肢骨关节与皮肤复合缺损病例同期修复例,分期修复例,对5 cm以上骨缺损选用吻合血管长段腓骨携带较大皮瓣手术修复,总有效率达67.12%,效果满意。腓骨携带皮瓣,能充分覆盖伤口,提供创面血液供应,还能随时监测植骨血供,及时发现移植腓骨的血管危象,提高移植腓骨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范启申,张开刚,张锴,等.血管袢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修复胫骨长段粗骨缺损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1:57-59.

[2]苏伟,赵劲民,沙轲,等.四肢筋膜蒂皮瓣改良手术的临床应用.中华修复与重建外科杂志,2007,12(21):1281-1282.

猜你喜欢

骨关节腓骨皮瓣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64排CT诊断骨关节损伤的优势
腓骨肌腱滑脱手术治疗并文献回顾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MSCTA在骨关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不同类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