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新疆地方课程整合的着力点
2010-08-15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在教育领域,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字化的学习逐渐步入主流的学习方式。地方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也离不开与信息技术各层次的整合,而地方课程资源的信息化成为信息技术与地方课程整合的重要着力点,以此突破资源原始地域固着、集中于优势地区的痼疾,成为扩大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正如亚洲开放大学协会主席塔克瓦里教授指出的:“在当今信息技术综合和趋同的时代,随着电子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全球知识网络的建立,‘基于资源的学习’ 日渐成熟。”在地方课程信息资源支持下的学习将成为未来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和手段。然而,现实的地方课程实施中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不够的,远远落后于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各地蕴藏着的课程资源的极大丰富和开发现状的极其空缺,造成了“我们生活在资源的海洋里,却忍受着资源的贫乏”的尴尬局面。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指南(试行)》(新教基[2004]8号)中提出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发和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资源提高地方课程的教学质量,拓展学习的空间”,从政策上给予很好的指导。因此,地方课程要想适应新时代,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并且切合新疆教育教学实际,其实施离不开信息化的地方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探索在信息化社会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地方课程资源,使地方课程资源更好地被开发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国家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推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2004年,我区的地方课程教材《新疆美》编写完毕,2005年,《新疆美》进入首府各中小学。与此同时,地方课程教材《新疆美》开始在新疆各地区实施。地方课程在1~9年级开设。新疆地方课程以综合课程形式出现,中小学每学年涉及若干教育模块,同一模块在各学年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占总课时的10~12%,每周4~5课时(不含纳入地方课程加以开发和实施,约占总课时的6~8%,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新疆地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基本情况;知道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过程与方法;逐步学会科学地观察、分析自然与社会;培养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树立关心生存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激发爱家乡、爱新疆、爱祖国的情感。[1]然而,再美好的教育理想,如果没有资源的有效支持,都只能选择流入应试的命运。新疆地方课程资源自然存在很丰富,地方课程教材突出了地方特色,其实施必将给新疆的教育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虽然文本的教材有了,与之配套的信息资源却是很少的。新疆教科所的“新疆教育教学研究网”有教学资源部分,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资源部分基本上以中考、高考、模拟考试的试卷、试题为主。该网开辟了地方课程的专栏用以介绍最新的地方课程开发信息,但缺乏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由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需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新疆可供开发的地方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发掘出其精华部分并把它们知识化为学生的课程内容是一件极具挑战和创新性的工作。笔者对新疆各地的教育网站及校园网进行过查询,发现专门支持地方课程资源的网页内容少之又少,有地方课程资源价值的资源也是零散地出现在一些非专业网站上,没有经过以教育目的为导向而进行的筛选和加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缺失与新疆飞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很不协调,整个新疆的地方课程信息资源显得很贫乏,亟待我们的开发。从信息技术与地方课程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新疆的信息技术与地方课程的整合还处于第一阶段,要实现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进而跨入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还需要做大量有效的工作。
二、原因的分析
新疆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水平从总体上看,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地方课程信息化工作还是相对比较滞后,影响了信息技术作用于地方课程的实施,主要原因有:
1.缺乏观念的引导
一是对许多管理者来说,还是以应试的思维看待和理解国家实行的教育改革,推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目的,把接入互联网当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完成的标志。至于教育教学中对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整合,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则显得认识模糊。二是对教师来讲,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工作与物质利益捆绑,追求理想的收入、生活等导致整合的工作被利益化,而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需要。三是对学生家长来说,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的唯一指标,将教师的教师绩效、待遇和幸福感直接带动起来,使分数超越了活生生的教育现实,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有时被家长视为获得高分的障碍,谈“网”而色变。四是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还是主流,学校教育还是主要以教材的知识学习为目标,教师的主要责任还是灌输知识,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信息技术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为评优课或知识灌输服务而开发的课件制作上,应用上不是关注“人”,而是知识。技术作用范围有限,有时成为一个问题,有时会被采纳,还没有成为学习者强有力的学习工具,更不用说成为改变学与教的创新武器。
2.地方课程信息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地方课程信息资源的数量是未来地方课程实施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互联网上,80%以上的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而我国在整个互联网信息输入和输出仅占到0.1%和0.05%,很明显,美国是以其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来安排和掌握全球文化的节奏和方向的[2],而国内知识创新常常重破不重立,原创性的新知识主要靠国外进口,大量本土的文化信息丧失,学生的学习脱离了活生生的原有生态环境,使得原本就处于信息劣势的现状雪上加霜。新疆丰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之信息化是加强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当前的工作还是不到位的,加之于功利化色彩浓烈,利用信息技术发掘与处理地方课程资源,远不及能够马上加快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地方课程信息资源的开发没有实现均衡发展,有幸得以零星开发的地方课程信息资源也没有形成聚合和优化,其质量并不理想。
3.地方课程教师信息素养不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的地方课程并不是专任教师来上,地方课程课几乎是一门无专业门槛的边缘课,加之学校缺乏必要的投资,地方课程相关人力资源信息素养不高,在教育教学中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比较差,也使得信息技术与地方课程整合的步伐迈得艰难而缓慢。尽管,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新疆做了大量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但是面对信息化教育,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一个普遍现象。与此同时,高校培养师范生缺乏对其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使得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没能满足信息技术环境对教育人才的要求。
4.缺乏信息化地方课程资源的平台和有效机制
新疆的信息基础建设总体上落后于内地发达地区,许多学校还没有接入互联网,即使开通了,也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中对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开发及使用的要求,新疆还缺乏一个可供教师、学生、社会相关人员共同协作开发网络地方课程信息资源的平台,使得有意愿做地方课程资源信息化的积极力量没有用武之地。很显然,地方课程资源的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地方课程整合的最重要途径,如果学校硬件跟上了,软件的投资却不能满足资源的开发,是不会导致信息技术对地方课程教师有吸引力,更不用说把它变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了(南国农,2002)。与此同时,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力量,使地方课程资源信息化这个工作顺利高效地运行。目前,地方课程资源的信息化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开发机制来保证网络资源的开发顺利进行,没有实现学校网络资源的应有价值,也没有让信息技术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助推者,客观上抑制了地方课程的实施进程。
三、对策与建议
新疆教育信息化是多层面、多方面的信息化,中小学地方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适应信息化的节奏和要求,学校要树立挖掘地方课程资源、依靠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观念。以学校为主要路径发掘优秀的地方课程资源库,是促进新疆创新人才培养、服务新疆教育大局的需要。地方课程资源的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对新疆中小学教育的要求,必须注重信息技术与地方课程优化的整合。
1.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引入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地方课程时化被动为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依托地方课程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自由探索的、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经验范围的基础上理解和建构新知识。
因此,教育管理者要把资源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去抓,把课程资源的建设纳入课程改革计划,在政策上保证各种课程资源及其责任主体能够得到落实。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发、利用信息化的地方课程资源,创造良好的资源开发使用信息化课程资源的环境。在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上,要清楚: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网络资源也是课程资源;教师是能动,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一方面教师是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另一方面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计划里,以此满足新课程改革对资源环境的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是教师创新教学、革新教学理念的重要方面,改变以分数衡量教师的评价体制,让教师、学生、家长以及一切有助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力量乐于进行地方课程资源信息化工作。使信息技术与地方课程整合成为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成为改变教与学的重要武器和途径。
2.加快地方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工作,重视质量和可推广性
地方课程的实施一方面取决于地方课程标准的制定及教材的开发,另一方面要开发一系列为教学实施而服务的课程资源,在信息社会,要大力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将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本地的网络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共同为祖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加强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做出贡献。政府要制定政策和搭建平台积极鼓励地方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工作,使开发课程资源和使用课程资源成为地方课程教师及各科教师的常态化工作,要树立“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3]的观念,即教师也是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最大的生力军。与此同时,地方课程资源的信息化不是盲目的开拓,它需要系统的规划和稳步的推进。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要回答什么样的资源才是地方课程资源,如何进行资源的价值判断和筛选;二是在何种机制下进行信息化地方课程资源工作;三是参照什么标准开发信息化地方课程资源,即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什么信息资源标准,如何实现资源标准的新疆本土化与教育资源标准的对接,最后是如何共享和管理的问题。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才能保证资源的高质量和推广性。
3.加强地方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在地方课程资源信息化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地方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教师应成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终身学习者和实践者的楷模,应该是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拥有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能力,进而肩负起培养祖国合格人才的重任。要使开发者突破狭隘的资源独享观,使之作品为更多人享用,“要有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当地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种文明成果”[4],人在这里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如黎加厚教授所说:“教育资源的建设要从静态的“库”的建设发展到动态的“流”的平台建设,归根到底人力资源开发是资源库建设的核心。”[5]因此,要重视队伍建设,加大和提供信息化地方课程资源所需的资金和时间,使参与信息资源建设的教师及相关人员在一个良好的机制下工作。同时,要在师范生的教育及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中,培养教师敏锐的信息意识;拓展教师的知识面,并达到融会贯通,懂得有效整合的技术;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能力,倡导教师养成良好的信息伦理。通过信息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专业适应能力。
4.搭建信息化地方课程资源的平台,建立有效开发机制
现有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基本上可以满足地方课程资源的信息化硬件要求。未来的平台架构一定是在分析了新疆现有地方课程教材建设以及非教材建设的基础之上进行的,须能够满足地方课程资源的遴选和进入信息化工作实施的途径,使资源的开发能够在资源标准的规范下,实现最理想的结果即地方课程资源的最大可能的共享。具体来讲就是在宏观层面上,信息化新疆地方课程资源需要明确资源开发机制,包括开发主体如何有机组合成一个结构合理的系统,在哪些方面的作用力下,保证平台工作向着特定的目标运行。中观层面上,认清哪些资源可以被纳入地方课程资源,要对新疆地方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教育哲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引导,构建地方课程资源的筛选模型。微观层次上,信息化地方课程资源必须依照资源标准规范来进行,构建地方课程资源信息化的描述与转化模型。最后经过有效管理实现信息技术与地方课程的整合。
总之,地方课程资源的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地方课程整合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可以此打开教育信息化走向新疆教育实践、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之门,为新疆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同时,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要素很多,为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还有许多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地方课程资源信息化平台如何建设、信息的加工、整合,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社区在信息化地方课程资源的作用等等,还需人们今后继续的研究和关注。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科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指南(试行).
[2]陈彤.校园非主流文化现象分析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7,(4).
[3]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4]文可义.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4).
[5]刘德亮.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