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企业对外贸易权利的思考
2010-08-15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熊燕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熊燕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大,比如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15578亿美元,顺差达到1355亿美元,因此在西方流行着“中国威胁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愈演愈烈。在巨大的压力下,中国政府从2005年7月份开始实行更有弹性的新的汇率制度,人民币自主升值2%,至今汇改四年来,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15.77%。显然目前的升值幅度还没有达到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期望。因此,中国未来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交往时必然还面临进一步升值的压力,同时对外贸易的权利还受到极大的影响。
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对外贸易的影响
虽然人民币升值能够缓解欧美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减少贸易争端,改善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人民币升值将会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人民币升值能够使中国进口更多国内稀缺资源,还能够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优化本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对造纸、钢铁、电力、航空等行业企业有好处。比如造纸行业原材料的35%来自国外,在上市公司中原材料进口占总比重最高达到60%~70%;如果人民币汇率上涨5%,航空股因燃油成本降低带来的每股收益增加将超过0.1元。
但是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进出口造成冲击。像服装、纺织、农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人民币的一点点升值,出口的利润也一点点的被蚕食。比如服装行业,目前很多外贸服装订单的毛利在0.5人民币,即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在0.5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2%,意味着外贸企业每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将损失0.15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会使以美元为主的外汇资产大幅缩水。2009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2726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如果人民币升值的话,会使我国持有的外汇的实际价值下降将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人民币升值可能诱发会成为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由于币值上升,出口会受到限制,原来流通在金融领域的资本会重新寻找出路,最后涌向房地产和股市。近期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强劲反弹就是最好的证明。甚至有可能成为国际投资者们的炒作对象,会造成人民币币值的大起大落。
2 特保措施发生的国际经济背景
2003年,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先后公开发表讲话,希望人民币选择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美国方面认为人民币的币值低估了,这使中国的出口产品具有了很大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导致了美国连续十几年的贸易逆差,带来美国大量的失业工人和制造业的衰退。美国部分国会议员将人民币汇率指责为中美贸易失衡和美国国内部分产业岗位流失的“罪魁祸首”,主张中国大幅度提高汇率。甚至有议案要求中国政府停止操纵汇率,否则美国将对所有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2007年2月10日在德国埃森落幕的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表公报称,中国的“有效汇率”应该进一步调整,以改变经常项目盈余持续增长的局面。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作为“纺织品特保案”、“轮胎特保案”的延续,2009年11月美对华输美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同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步裁定对从中国等国进口的铜版纸等产品征收“双反”关税。为什么中国近几年来在国际贸易中频繁遭到类似的调查,这和中国人民币是否应该继续升值的争论有着极大的关系。其实作为全球最大贸易体,美国在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不仅将影响轮胎行业,而且将影响其他领域的世界贸易。
3 特保措施对企业对外贸易权利的侵蚀
我们通常所称的特保措施是相对于世贸组织《保障措施协议》所规定的一般保障措施而言。特别保障措施源于中国在加入WTO时签订的一些特别限制条款,《入世议定书》第16条是针对所有源自中国的产品所设。“特保”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指出:中国产品在出口有关WTO成员国时,如果数量增加幅度过大,以至于对这些成员的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构成“严重损害威胁”时,那么这些WTO成员可单独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特保”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
特别保障措施具有以下的特点:
3.1 实施对象的歧视性
相比较而言,在实施限制措施的对象方面,一般保障措施的实施是无歧视的,《保障措施协定》规定各项保障措施应对正在进口的产品适用而不问起来源。可见,一般保障措施只针对公平贸易条件下所有国家的同类进口产品,必须无歧视地对所有的成员方都同样适用,《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规定的特保措施均为其他成员方针对中国的产品实施的限制措施,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歧视性。
3.2 实施条件的模糊性
《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所规定特保措施中的一些涉及实施条件的关键概念如市场扰乱,重大贸易转移等由于缺乏严格的界定,隐藏着大量可以质疑的模糊空间,从而导致许多可操作的任意性。比如市场扰乱,市场扰乱应在下列情况下存在:一项产品的进口快速增长,无论是绝对增长还是相对增长,从而构成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模糊性是显而易见的。
3.3 实施程序的随意性
特保措施的程序简单,仅需要有关行业组织申请,投票判定等,短期内就可以达到目的,而且成本低。而反倾销措施的实施的程序要复杂的多,例如行业组织申请,立案调查,产业有实质性损害,进口倾销与产业实质性损害有因果关系的判定,初裁,复审等,成本高,需时长,短期内往往不能达到效果。
3.4 实施效果的目的性
对一般保障措施而言,受影响成员方可以及时采取反措施,针对实施该措施的世贸组织成员的贸易中止实施1994项下实质相当的减让或义务,而《加入议定书》第166条则规定,在进口相对增长的情况下,只有在依据该条而实施的特保措施满2年以后,中国才有权针对实施该措施的世贸组织成员的贸易中止实施1994项下实质相当的减让或义务。可见,这大大限制了我国的反制裁能力。
4 初步的对策建议
目前中国政府正式就美国限制中国轮胎进口的特殊保障措施启动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特保措施是悬在中国进出口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它,尤其是要尽量把对我们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打击降低到最低限。
首先,要正确看待人民币升值。虽然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对我国对外贸易都有一些益处,但考虑到汇率机制的复杂性、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社会各方面都应该积极做好准备,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加快对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政策制度、应急机制进行及时有效调整,根据贸易发展的变化情况适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银行和外汇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加强外汇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而企业则应努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开发自主品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利用外汇市场和外汇手段规避风险。
其次,要建立预警机制。商务部,海关,我驻外使领馆的作用联动,根据我国出口商品的的地区结构和出口结构,确定出口的产品清单;积极开展统计工作,进行产品出口动态的分析检测,及时提供出口信息;详细了解其所在地的市场容量和相关的行业信息,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方便我国进出口企业主动的调整出口量。
再次,要积极抗辩应对。我国在面临商品特保争端时,应注意认真研究与争端有关的所有法律与事实问题,在提出磋商请求前应充分准备有关材料和证据,并尽量涵盖所有可能的问题,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要了解当地产业的发展状况,一旦发现动向,及时采取措施,与有关部门配合,尽一切可能阻止对方立案。中国企业一方面要在律师的指导下,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另一方面不要忽视与有关方面的沟通与合作,一是与当地进口商和用户的合作;二是游说运动;三是与调查机关的磋商;四是及时、准确地调查研究,从法律和事实上证明损害证据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