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一座桥梁——合理运用多媒体促使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2010-08-15卢增飞

中小学电教 2010年2期
关键词:詹天佑爬山虎桂林

☆ 卢增飞

(沭阳县扎下中心小学,江苏沭阳 223652)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教学形态被提了出来。但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不丰富,知识面也不宽,对很多文本中所描绘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等比较疏远,很多时候我们只使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而多媒体技术因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时空容量大等特点,如果恰当地运用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一座桥梁,促使学生与文本展开有效、深入的“对话”。

一、激发兴趣,走进文本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何在新课前就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发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浓厚兴趣,是阅读教学课每个教师都必须充分考虑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紧扣文本合理运用多媒体,通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生动的形象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例如:笔者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的课始,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出示一只体态轻盈的鸟和一只体态庞大的恐龙。

师:鸟和恐龙分别给你们什么印象?

生1:鸟很可爱,恐龙很凶猛。

生2:鸟飞起来很轻快,恐龙行动很笨重。

……

师:“你们相信吗?这些体态轻盈的鸟儿就是这些凶猛笨重的恐龙飞向蓝天变成的。”

(学生们都一个个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露出不敢相信的神情,还说怎么可能呢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老师的话还真不太相信,凶猛庞大的恐龙怎么会变成体态轻盈的鸟儿呢?学了今天的课文,同学们就明白了。”

本课笔者用两只形象生动的看似无关的生动的动物图片,在让学生说出他们对鸟和恐龙的印象之后,揭示了它们的关系,一下子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本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二、创设情境,体验文本

“对话”,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促使其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第3小节时,由于学生都没有见过桂林的山,对桂林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危锋兀立,怪石嶙峋”难以想象,很难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为此,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师:刚才我们游览了漓江的水,接下来我们要去游览桂林的山,请默读课文,像刚才我们概括漓江的水的特点一样,概括出桂林的山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奇、秀、险。

师:谁能说说桂林的山什么地方给你印象最深?

生1:我觉得桂林的山很奇特,因为桂林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你看过桂林的山吗?能具体说说这些山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的吗?

生1:没有,我只知道桂林有一座山叫象鼻山,其他的我不太清楚。

师:哪位同学能补充一下?

(无人回答)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桂林的山的图片,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学生任意点击。

(一学生上台点击课件“奇”“秀”“险”三个超级链接中的“奇”,课件播放音乐并出示桂林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等数张图片,学生赞叹。)

师:哪些山峰给你印象最深?

生1:像大象那张给我印象最深,那座山跟象鼻子一模一样,就像一只大象在低头喝水。

生2:像骆驼的那张给我印象最深,左边的山峰就像骆驼的脖子,上面的草好像是骆驼的皮毛一样,右边的两座小山峰就像骆驼的两个驼峰,像极了!

……

刚开始学生由于没有见过桂林的山,对文中描写山的景象难以想象,当学生看了生动的图片以后,不仅理解了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传神,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桂林的山的美有了直观体验,展开了学生想象的翅膀。

三、背景重现,深化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很多都有一定的背景,如《草船借箭》、《詹天佑》等等。如果学生对这些文章的背景不了解,往往造成对文章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这时背景的重现将有效促使理解文本,展开与文本的深入“对话”。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筑路困难重重,他是这样教学的:

师:同学们,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除了我们在帝国主义的阻挠和嘲笑等困难外,他还遇到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困难。老师从课外资料中摘录了一份:

屏幕出示: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花费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师:读着屏幕上的文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指名交流。

师:大家都谈得很好,了解到了这些,你再来读读这段话,你一定会有别样感受。

屏幕出示,指名读: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同学们,当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

生1读。

师:当帝国主义打扮成猎人的模样,看中国人出洋相时,詹天佑总是想——

生2读。

师:当皇亲国戚来阻挠的时候,他总是想,一起读——

生齐读。

师:当亲友牺牲、离去,当女婿被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总是想,一起读——

生齐读。

补充的几件事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詹天佑修筑铁路所遇到的困难是如此得多,如此得大,是常人难以克服的,支撑他克服这些困难的,正是他对国家的深沉的爱,四次对重点句的感情朗读,步步深化,使学生的情感步步升华。

四、交流反馈,研读文本

交流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然而,传统课堂很多时候难以对学生所思所想进行有效反馈。而运用多媒体,将有效地解决传统课堂难以很好反馈的问题。

例如:在执教《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在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为什么能够爬在墙上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读课文,画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什么样?

(2)说想法,画图画:应该怎样画爬山虎的脚?用什么颜色画?

学生画完后,笔者请一名学生到实物展示台前展示他的作品,其他学生边观察、边读课文、边思考: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子芽他画得对不对芽对在哪,不对在哪?引导学生对照文本,对展示的作品进行深入评价的同时,看自己的作品存在哪些问题,并及时改正自己的画。学生在几次的展示、交流后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写清楚的。

此案例,笔者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在读、画、看、评中,逐步了解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也懂得了在写一件事物的过程中,应当通过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才能准确、清楚地描述被说明事物。

五、拓展延伸,升华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这就要求我们要活用教材,对文本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使文本在拓展延伸中得到升华。

例如: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大瀑布的葬礼》一课的结尾,笔者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师: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发生。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破坏环保的资料,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破坏环境的图片及文字。

(3)师:同学们,一组组镜头触目惊心,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地球已经迫在眉睫,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4)学生交流。

生1:我们人类真可恶!

生2:我们怎么能这样破坏环境呢?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生3:人类,我想告诉你,今天你破坏环境,明天你一定会受到惩罚的!

……

(5)师: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今天你破坏了环境,明天你一定会受到惩罚的,其实,我们今天已经受到了惩罚,而且是重重的惩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破坏环境和人类受到的惩罚的资料,准备在下周的主题班会上交流。

本教学片段中生动的画面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所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学生都真情流露,有的说“我们人类真可恶!”、“我们怎么能这样破坏环境呢?这不是自取灭亡吗?”……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不仅是对大瀑布的悲痛,而是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并产生了要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此时,笔者并没有就此打住,又趁热打铁布置了课外调查:“你们说得真好,今天你破坏了环境,明天你一定会受到惩罚的,其实,我们今天已经受到了惩罚,而且是重重的惩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破坏环境和人类受到的惩罚的资料,准备在下周的主题班会上交流。”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将学习又延伸到课外。在后来的主题班会交流中,学生搜集、展示了很多破坏环境的图片和数据,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了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总之,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文本,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一座桥梁,促使学生与文本展开有效、深入的心灵“对话”。

猜你喜欢

詹天佑爬山虎桂林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桂林行
詹天佑修建铁路的故事
爬山虎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介
乐!乘动车,看桂林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