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及培训策略研究
2010-08-15王芳芳
王芳芳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汶川地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及培训策略研究
王芳芳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法,走访了“5·12”汶川地震的四个极重灾区——都江堰、绵竹、绵阳、北川的五所中小学及各地的教育局、电教馆。在对汶川地区重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情况、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各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笔者从目标、内容、方式、评价以及引导措施五个方面,就震后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能够为汶川震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汶川地区;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培训
引言
“5·12”地震之后,在各方的援助之下,汶川许多受灾学校陆续搬入了新校区。这些重建的学校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教育技术装备较震前先进很多,有的学校甚至在整个四川省都堪称一流。然而在欣慰之余,一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担忧:在这样一个教育技术装备完好的环境下,教师是否具有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优化教学?如果不具备,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处于怎样的水平?作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获得重要途径之一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又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5·12”汶川地震的四个极重灾区——都江堰、绵竹、绵阳、北川的五所中小学及当地的教育局、电教馆,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现状
教育技术装备的更新要求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相应的提升,因此对各学校具体的信息化建设状况进行调查、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策略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意义。
调查发现,汶川地区教育技术装备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①学生计算机的普及率高,这里的普及率是指学生在机房上课时计算机的拥有率,调查的每个学校都达到了1∶1;②教师计算机的拥有率,指学校教师的人数与该校以借或送的方式为教师在办公室中提供的电脑数量比率,最低为70%;③校园网络建设良好,每个学校都接入了因特网,板房中的学校也不例外;④电子白板拥有的普遍性可谓汶川地区的一个特色亮点,虽然各个学校拥有的数量不同,有的学校每个教室都有,有的全校只有几块,但每个学校都具备;⑤多媒体系统的普及率高,调查的学校中有三所已经完成了建设,其中一所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另外两所学校每个教室都有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以及投影屏幕,其余的两所尚在板房中的学校,迁入新校区后也将是同样的配置。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从2005年4月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至今,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已进行了将近6个年头。通过调查发现,汶川地区的培训效果从整体上呈现的现象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弱,对教学设计相关的知识掌握很差。
调查发现,教师基本都在有意识地从网上搜索教学资源辅助备课,一些教师还收藏了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资源网,如“北京四中金太阳新课程资源网”、“K12”等。课件制作也基本不存在问题,尤其是PowerPoint的使用。访谈中一些教师还用到了“路径制作”等较为高级的功能,对“图片和视音频”的加工处理还不是很熟练,但基本能满足日常的教学需要。还有一个值得欣慰的现象是,许多教师都在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探索和学习已成为他们的兴趣所在。
但谈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时,一位教师的坦言让我们很震惊,他说:“我现在并不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在讲台上点击一堂课鼠标就过去了,其实学生什么也没学到……比赛课上教师们的课件看上去漂亮极了,但是讲出来的课感觉很生硬,而且那么美丽的图片和音视频,谁会保证他们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现在培训很缺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的实质是工具,关键在于什么时候用,如何用好。”这位教师是某所学校的教研主任,参加过多次教育技术培训,信息素养很高,研读过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一位很有见解的教师。
提到“教学设计”,接受访谈的教师大多都是一脸茫然。解释之后,参加过国家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师还能想起来,而只参加过校本培训的教师完全没有这个概念,这与培训的内容模块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占了24学时(从模块3到模块6),除去准备工作和总结提高的6学时,与教学设计相关的只有20学时,而且从活动内容来看,对教学设计过程与关键环节的系统学习仅有11学时(模块2与模块9),总学时为50。[1]校本培训中教学设计的培训学时更低。“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这是因为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何克抗,200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培训方向的偏失。
三、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本现状
1.震前培训的内容、方式与普及度
调查了解到,汶川地区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级各类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如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主要内容模块基本上是按照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安排的;学校自己组织的校本培训内容几乎全部为信息技术。培训方式除了集中面授培训外,有的地区如绵阳市还开展了网络培训。普及的程度虽然存在区域间的差别,但总体来讲普及程度还比较高,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参与过教育技术培训。培训的效果如上文提到的,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获得上。
2.震后培训的内容、方式及普及度
由于地震的影响,汶川地区很多中小学缺乏网络管理人员,因此震后电教馆紧急开展了专门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网络管理培训,以维持各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及管理的正常运行。培训方式主要是集中面授培训,有的地区还采用了“送培”到校的方式。几乎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师都参加了培训,普及度较高。同时,各学校专门组织了基于电子白板的校本培训,培训教师主要是电子白板的企业员工,内容以操作方法为主。培训方式是 “集中培训+网络个别辅导”,培训的普及度很高,有电子白板的学校都派教师参加了培训,只是培训的力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面授培训达到了一学期,最少的只有一两天。
四、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策略
1.从重“技术操作”到重“应用能力”的目标调整
调查显示,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已基本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缺少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入整合的知识与能力以及教学设计的系统培训。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其实早已注意到,但大多把原因归于教学方式,认为课堂缺少互动,受训教师缺少实践,因此提出了案例培训法、体验培训法、对话培训法、按学科进行培训等。方式是实现目的手段,培训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培训目标和内容模块的编排。在最初大多数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关机使用鼠标的条件下,以信息技术技能的获得为主要培训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必要的。但目前的境况已经完全不同,汶川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利用技术优化教学的知识、方法,甚至是探索的意识。如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反而影响教学质量,那将是更大的悲哀。因此实现由重“技术”的培训到重“应用能力”的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2.近期以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能力为主要培训内容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的普及是汶川地区的一个特色,如上文提到的,有的学校竟达到了逢教室必有装备的状态。从培训现状来看,主要进行的是基于电子白板操作层面的培训,各中小学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电子白板操作能力。教师现在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将电子白板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实现优化教学的知识、理念和可参考的模式。因此,以汶川地区现有的信息化环境为基础,对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基于电子白板的应用能力培训,是汶川地区近期教育技术培训应该进行的首要工作。
3.以反思性训练为主要培训方式
应用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培训的理念、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反思性训练”是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唐纳德·舍恩提出的一个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概念,在教师教育领域就是要求对教师的培养以反思性教学理念为基础,帮助教师建立反思性教学的能力与倾向。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行动中的反思”、“对行动的反思”及“对行动反思的反思”。通过不断地反思,逐步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具体化,而问题解决的同时,也是实践性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反思性训练中,舍恩认为通常包括三层任务:①要真正关注实践中的特定问题,对当下遇到的教与学的实质性问题做出理解和反应;②要进入教师的思考方式,能够向教师和教师学习者以特定的方式进行讲解和演示,使描述和演示具体化;③要与学习者尽可能地建立良好关系,使学习阻力最小化。[2]
4.真正实现形成性评价,发挥其调节反馈作用
虽然《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中体现了对参训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的理念,但是在汶川地区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培训单位对教师的评价采用的还是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即培训后考试。即使有个别单位有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意识,也只是在最后的考核中适当考虑受训教师平时的活动成果,并没有真正理解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及其作用。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活动的方向、计划进行及时的修改调整,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而不是对学员进行优劣判断和成绩评定。因此,建议在之后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要充分重视并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5.采取一定的引导、激励措施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一个短期行为,因此不可能通过一两次的培训就能把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高到一个很高的程度。教师能力提高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在培训之后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自主学习与探索。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一定的训后引导、激励措施,以促使教师进行长期学习。调查了解到,汶川地区在地震之前,除了举行省、市、县级不同规模的教师赛课活动外,学校还不定期组织校际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还有一些学校的教师被派到省外去“取经”。但地震之后,专门以教育技术能力提高为目的引导活动不是很多,这与部分学校还在建设之中有很大关系。今年9月份,汶川地区所有的板房学校将迁入新的教育技术装备完好的校舍,除了针对当前特有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问题对教师进行培训外,还应该积极策划组织各种活动,引导、激励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
结束语
总之,汶川地区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要充分考虑到一些极重灾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突然 “先进”化的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策略,以促使教师将学校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充分利用起来,优化教学。
[1]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D B/OL].http://www.s c l z.n e t.c n/j y j s/s y j x/200611/20061123143249.html.
[2]洪明.反思实践取向的教学理念——舍恩教学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8):14-16.
(编辑:鲁利瑞)
G451.2
A
1673-8454(2010)20-0078-03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规划项目——《汶川地震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 Y J A8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