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2010-08-15陶建华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年20期
关键词:边缘化学科教材

陶建华

(苏州市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江苏苏州 215124)

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陶建华

(苏州市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江苏苏州 215124)

在推进信息化教育工作方面,特殊教育学校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发展速度慢,发展又极不平衡,明显落后于普通教育学校。作为残疾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渠道——信息技术课程有着明显的边缘化现象,这是一个值得重点研究的课题。

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

2003年12月23日至25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长春召开了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会上传出喜讯,教育部准备从2004年起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和普通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差距,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弥补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全面实现“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特殊教育跨越式发展。并明确当前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特殊教育学校配备用于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所必须的基本设备,初步搭建教育信息化的硬件环境;二是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推进资源共享;三是通过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残疾学生的信息素养。

几年来,特殊教育学校在推进信息化教育工作的进程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和普通中小学热火朝天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推广与普及工作相比,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发展速度慢,发展又极不平衡,明显落后于普通教育。作为残疾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渠道——信息技术课程有着明显的边缘化现象,这是一个值得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边缘化现状

1.课程开设不规范

对于普通中小学来说,教育部早已于2000年11月印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江苏省于2007年3月颁布了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于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都有明确的表述。而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指导性纲要出台。在没有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当大部分学校已经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与师资时,开设与否、怎么开设对各特殊教育学校而言随意性较大,导致了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

2.教学内容不系统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应该有较为完备、统一的课程内容。而在特殊教育学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编辑出版。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校在无法选取理想教材的同时,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编写教材,执教教师想上什么内容就上什么内容,随意性极大,其课程教学质量就不言而喻了。

由于课程开设不规范,教学内容不系统,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知道应该教什么、如何教。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够,仅仅将其当作完成上级要求的教学计划而开设的一门劳动技术课,而那些残疾学生甚至将其当成了一门休闲的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不是学习,而是聊天、玩游戏,课堂教学很随意,漫无目标。

4.教师地位不高

在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信息技术“高手”,往往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也是计算机维修员和网络管理员,甚至有些教师还兼管学校的其他日常工作,管理机房、维护全校的计算机反而成了其日常最主要的工作,教学在其工作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平时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的时间得不到保证,专业得不到良性发展,在工作岗位上也就得不到与其他教师同等的重视。

二、边缘化成因

1.课程定位模糊

信息技术被当作一门课程才短短的几年时间,其理论与实践研究都非常浅薄。在特殊教育领域,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课程标准或指导性纲要出台,没有正规的教材出版,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信息技术完全是一门技术性的课程。学校也就按照纯技术类培训课程的思路去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摆正信息技术课的位置,导致其定位模糊、趋向边缘化。

2.课程认同度低

如果我们能尊重诗词规律,不是那样急功近利,也可以教得兴致勃勃,学得津津有味,考试成绩也就不用过于担心,成绩提升也就不难。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将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中心上,但是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是什么、怎样培养、怎样提高缺乏可操作性。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不是信息技术一门课程能够达到且唯一的功能、其他学科可否替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有没有直接的影响,都缺少必要的论证。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认同度低,甚至引发人们对该课程存在的意义持怀疑态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就在情理之中。

3.教师职业定位不清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内是“技术高手”,当学校领导或其他教师遇到信息技术方面的难题时,自然会求教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当学校将“帮助”变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后,信息技术教师的身份即从学科教师变成了服务员。成为服务员的信息技术教师当然就会花更多精力去服务,服务即成主业,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却成为副业。久而久之,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不仅得不到提高,而且其真正的身份还会被他人(包括学校领导)遗忘,信息技术课程当然也就滑向了边缘。

4.评价体系不健全

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不仅受制于评价体系的不健全,而且就学科自身的发展来看,也还要进行深入研究。要不要评价某位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以什么为指标、采取什么方法评价都是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研究课题。

三、扭转边缘化现状的对策

1.重新定位课程

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内容到底是什么,其理论研究需要继续深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完备、科学的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理论体系。根据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体系的发展关系,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性质、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建立明晰的信息技术课程框架体系,准确划分各学段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让每一位课程管理者、实施者心中有数。

二是建立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体系。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创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体系是迅速推广、落实本学科的有效方法。建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体系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是拓展学科发展的空间。通过建立学科发展理论体系与教学基本方法体系,加大学科课程管理者与实施者的理论培训。通过课程实践,不仅让每一位课程管理者、实施者均具备一定的课程理论素养,而且让所有学校、家庭和社会高度认同信息技术学科在所有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规范课程实施

规范课程开设是课程良好实施的重要控制环节。目前,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与不规范的课程实施有直接的关系。如何规范课程实施,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规范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课程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齐”与“开足”不是体现在课表上的,而是真正落实到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之中。当然,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实施者——信息技术教师也有义务和责任上好每一节课,为本学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确立课程实施者的地位。无论从宏观的管理政策、规章制度,还是微观的课程实施,只要是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课程实施者都应该享有平等实施条件和相关待遇。学校要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重视力度,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地体现其自身社会价值的平台,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再学习或者再培训的机会。

3.开发优质教材

教材是一门课程发展的必要基础。开发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材需要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相结合,所开发出的教材要适合一定地区的教学,获得学科教师认可。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材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残疾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残疾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教育残疾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与协调,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安排选用信息技术教材,抓好精品教材的推广和使用。

4.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前提。教育评价体系直接影响着每一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要使学科健康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必须完善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做到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实践性,既关注学习的最终成果,也关注学习的过程,体现表现性评价的理念。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评价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科课程的全面发展。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的问题必须得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科研部门、学校及教师的高度重视,否则,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会停止不前,而且会影响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促进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健康、良好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研究与探索。

(编辑:王天鹏)

G76

A

1673-8454(2010)20-0040-03

猜你喜欢

边缘化学科教材
【学科新书导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超学科”来啦
被边缘化的节能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