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校企共建为途径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2010-08-15潘效军张东平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基地

潘效军 吴 强 张东平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

以校企共建为途径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潘效军 吴 强 张东平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

改革现有实践教学环节,创建校企共建新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长久发展。建立全过程、多层次、内容丰富的新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大众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大量需要应用型人才,而且在应用型人才中职业型更受社会欢迎。例如,德国应用技术学院培养出社会需要的70%以上的工程师、会计师等应用型人才,这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完善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实践教学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必要过程。因此,要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不但要增大课时比例,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实践内容、开发实践资源、改变实践方式、创造工程实践氛围,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产学合作教育有利于教育目的论和教育本质论的统一,有其教育学基础;产学合作教育有利于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实现社会学目的。社会学是探讨个人接受社会文化规范,以形成独特自我的过程,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人要适应其工作环境,接受职业规范约束,更应学习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不能学用脱节;产学合作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经济学目的。

一、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已成固定式,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有的把军训和毕业教育也作为实践环节的一部分,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课,处于从属地位;各实践环节之间、实践环节与其它教学环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实践教学设备严重不足,不具备综合性实践环节条件,学生到生产单位实习时间短,也是参观性质的,生产单位不能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因此,需要探索一条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新模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南京工程学院多年来在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上作了大胆尝试,探索出一条以校企共建为途径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既解决了上述问题,也拉近了校企之间的距离,实现了校企双赢的良性循环态势。

二、校企共建模式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大学是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与创新的基地;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是技术转化与应用的基地;科研院所是知识创新与成果的基地;政府是政策和环境的创造者和维护者。依据大学、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利益需求与参与方式的差异,有机构成“官、产、学、研”融合系统,通过共同目标的融合、多种目标的结合、矛盾目标的转化形成多元化、多样性的融合体,构建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校企共建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企业与学校共建工程试验中心

学校提供场所、企业提供设备,共建工程试验中心,该中心具备科技开发、实验、实习、生产、技术培训5大功能,学校和企业共同提供科研及培训人员,即为企业开发科技产品、技术培训服务,也为学校学生实习、实验、技能培训服务。

2.科研院所与学校共建试验研究中心

学校提供场所,科研院所提供试验设备,共建试验研究中心,该中心具备科技开发、试验研究、技术鉴定等功能,学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提供科研及培训人员,即能集中科技力量开发科技产品,也为师生提供试验场所。

3.政府职能部门与学校共建技术鉴定站

学校提供场所、技术鉴定人员,政府提供资金和设备,共同建设各专业的技术鉴定站,即为社会专业人员提供实训基地,也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

4.企业与学校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主要以企业建设为主,学校与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定向培养毕业生,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

校企合作原则:互利共赢、开放多样、优质先进、长效机制。

校企共建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才能够长远发展下去,否则会名存实亡。既对企业有利,也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起重要作用。

从学校角度看其利益有:(1)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的办学目标和定位。(2)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目标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结合特征。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与地方或区域的产业结构及专业人才需求相一致。(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关键是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4)加强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尤其是要建设一批较高水平融教学、实践、科研和服务社会为一体的校内工程中心及真正意义上的校外实习基地。在产品的专利、行业标准体系的程度、产品的转化、孵化能力(作为孵化器的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培训、咨询等)等方面下功夫。(5)不断深化产学合作,大力推广订单式培养,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提供条件。(6)教学模式应该多样性。学生能在共建基地得到较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实现“3+1”教学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从企业角度看其利益有:(1)吸纳高层次人才“教师”为企业提供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2)企业可以得到新技术的培训;(3)企业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占地和房屋资源;(4)企业可以得到较好的人力资源,“学生”毕业后可以优先选择到共建企业工作;(5)企业的产品可以得到更好的推广,“学生”毕业后可以优先选择应用共建企业产品或设备。

三、充分发挥校企共建作用,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重要内容之一是,需要继续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形成一个符合创新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下面以南京工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例,说明充分发挥校企共建作用,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应用与实践。

1.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

构建“全过程、4层次、8模块”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1)全过程: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中。

(2)4层次:通过“基础实践、工程认识实践、综合实训、创新实践”4个递进层次实施实践教学过程。

(3)8模块:突出在“军训、实验、实习、工程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8个模块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认真搞好学生平时实践和模拟实习管理,建立平时实验、实践、实训的量化考核标准。

2.多元化、多样性开展校企共建,保障实践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

在办学过程中,南京工程学院始终贯彻“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弘扬办学传统,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联合育人为目的,不断扩大校企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丰富合作内涵,创新了多元化、多样性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在教学硬件上,学校实行两条腿走路方针:以自身投入为主、校企合作为辅。

学校按照工程技术能力模块来规划实践教学基地,努力创建仿真、模拟、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与工程技术教育环境。目前南京工程学院已建成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工程中心、33个校内实验中心、157个校内实验室、88个实习(实训)室、15个实习(实训)基地、11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2万m2的基础实验中心、10.38万m2工程实践中心。

学校在加大自身投入的同时,还充分依托行业,发挥行业作用,拓展校企合作视野,丰富校企合作内涵,先后与大学、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之间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已先后与24家国际国内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总额达3.5亿元人民币,共建项目26个。学校采用多元化、多样性的合作方式:

(1)企业“大学计划”合作模式

①与GE FANUC合作。我校作为GE FANUC中国大学计划的第一家合作高校,双方合作共建南京工程学院——GE FANUC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室。

合作内容:为我校电力、机械、计算机、动力等专业服务,帮助学校在控制系统和生产管理软件应用领域教育和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合作开展GE FANUC标准实验培训课程;合作开展GE FANUC系统集成工程师认证考试中心;GE FANUC授权我校利用实验室内GE FANUC提供的设备,开展相关社会培训;GEFANUC对实验室教学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②与日本三菱电机自动化有限公司合作。我校与三菱电机自动化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三菱电机自动化实验室。

合作内容:学校——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教学——科研——研发”三位一体;学校针对企业需求设定特定的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项目,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

(2)教学/生产一体合作模式

双方合作共建南京工程学院——飞兆公司SMT生产实训(实习)基地。

合作内容:公司将厂房建在校内,企业提供价值1000多万的两条日本最新引进的生产线:一条生产线用于生产,一条专门供我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和科技创新与研发服务;双方共同合作电子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合作进行人员培训和交流等。

(3)内生反哺合作模式

合作形式与内容:校办科技产业与学校相关专业紧密结合,每一个校办产业都与学校相关专业建立一个研究所;校办科技产业还通过举办“康尼班”建立实训中心、设立奖、助学金等多种有效方式回馈和反哺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校办产业已成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教师的研发、实践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

(4)“职业资质培养”合作模式

合作内容与形式:为适应我国工程师注册制的推进及专业认证制的实施,实现职业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利用自身具有的资质颁发资格或与科研院所、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共建职业资质培训与颁发机构。

学校与南京市政府合作,成立了的“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与西门子公司共建的“南京自动化培训中心”计算机学院与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江苏)合作共建的软件研发与测试实验室等。

机械工程学院与美国UGS公司共建的数字化设计中心。

(5)双主体合作模式

①与江苏省电力公司合作共建电力市场营销实习中心。

②与华东地勘局合作共建江苏南工地球化学测试中心。

合作内容:企业和学校依据各自特点,都成为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依据人才培养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互相贯通,将学生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和企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

在教学软件建设上,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工程技术教育素质;开发设计具有较强技术含量的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等四类实训项目,逐步形成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应用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这是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关键。

3.建立与社会、企业沟通的工程技术教育训练体系

要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就要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通过校企共建,使教师深入工程生产第一线,了解掌握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由此进一步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同时通过校企共建,企业专业技术人士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聘请企业领导或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改革,指导教学设计,以增加工程技术教育的针对性。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加强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紧密程度。

四、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建立起良性的校企相融合的合作体系,学校与企业之间构建“点”状联合体、与行业构成“线”状联合体基础上,与区域社会构筑“面”状格局,形成“点、线、面”综合交错,互利共补的“网”状格局,为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全过程、4层次、8模块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1]陈小虎,邵波.以“用”为本 以“特”兴校——对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27~30

[2]彭妙颜.筑巢引凤——探索校企共建校内实践基地的独特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3:375~376

Build together with the enterprise and shool is way, reform the system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Pan Xiaojun, Wu Qiang, Zhang Dongping
Nanjing institut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Reform exists the practice link of teaching, found the new pattern of building together with the enterprise and school, it is mutual benefit to realize school and enterprise win the lasting development together. Establish the new practice system of teaching, develop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 and ability create something new.

build together with the enterprise and school;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book=121,ebook=632

2009-12-02

潘效军,硕士,教授。吴强,本科,高级经济师。张东平,博士,高级工程师。

*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2007-6-63);南京工程学院高教研究基金项目(GY200701)。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的基地我的连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