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与实践的结合与创新
——在管理中博采众长 在实践中融合提炼自成体系
2010-08-15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郭晓溶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郭晓溶
论管理与实践的结合与创新
——在管理中博采众长 在实践中融合提炼自成体系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郭晓溶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以来,管理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已成为大家不断探讨的重心问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当代企业如何走出一条“适合、适时、适势”的自我发展之路,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外国经验,充分了解和借鉴西方近百年来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及其精华和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企业,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展现中国企业的独特魅力和风格。
人性化管理 以人为本 管理理论 企业文化 发展趋势 管理目标
1 适应社会环境及发展需要,以前瞻的思维积淀适合企业特色的管理文化
(1)客观分析,积极理解管理文化的精髓所在
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虽然已经开始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之中。然而,由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与特有的历史氛围,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中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路”阶段,与西方上百年资本经济发展的历史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进而言之,就是西方成熟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保障系统与环节的匹配和有效运转,与我们改革开放初期的先行进入市场,逐步匹配相关政策的反差,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未来发展之路还相当长之间的一段距离。客观地讲,这种不匹配的政策环境及其衍生出来的腐败与渎职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制约或误导了当代企业。中国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能否坚持其特有的本色,保持健康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关键取决企业决策者处理利益矛盾时的基本态度。这种态度便是企业经营者所坚持和保持的企业的基本道德观。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的企业只能是昙花一现,成为当代企业发展演练场的反面教材和实战说明案例。这就是必须抓住并保持根本的企业管理文化的精髓所在。
(2)学会有所选择的学习,使之成为企业发展和完善管理的企业能力
管理理论百家争鸣,各有所长,企业要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即选择适合企业“气质”与“潜质”的,放弃那些虽是大家之说、光环耀眼但却不适合企业自身的理论学说,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在充满魅惑和陷阱的市场中获得超越市场环境的洞察力、学习力和决策力,也才能为我所用,并且变成企业自己的管理文化。从微观上说也就是这个团队是否具有学习、思考、创新的习惯。从宏观上讲也就是这个企业是否具备了造血、输血能力,是否已经在实践的历练中积淀了独具一格的管理文化。
2 了解管理发展历程,洞悉当代企业的管理特色与趋势
很明显,从国外发达国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中国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了解西方管理的发展历程,知己知彼,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有效借鉴和为我所用。
(1)从历史发展看西方企业
其每一标志性时期,都离不开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泰罗的“科学管理”等为代表,诞生了最初的古典管理学理论;继而社会的发展使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被广为接受,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走进企业管理研究的视野,调整、完善劳动关系成为主题;上世纪中叶,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动企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劳动生产率不断攀升新的高度。日益加剧的竞争,促使企业管理研究呈现繁荣的“管理理论丛林时代”;《公司战略》开启了“战略规划”探索的序幕,拉动了战略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讨[1];上世纪末,企业管理制度、流程、组织、文化等不断推陈出新,各个专业管理领域新的管理理论层出不穷,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存共进的繁荣时期[2]。总之,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上百年的市场经济道路,创造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理论。作为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泱泱大国,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几十年的固有思维,如今正面临着一场严峻而紧迫的考验,如何标本兼修,既换汤也换药;如何肩负起当代历史使命和责任,健康发展;如何结合企业实际,辨证施治,为我所用,无疑是当代企业首要的课题。
(2)从目前环境看当前企业管理的趋势与特点
管理具有双因性,一方面,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瓶颈因素促使其做出选择和抉择;另一方面,在目前法律监管体系缺失的前提下,企业是选择无视法律,或是选择打法律擦边球,都反映了当地政策执行环境和企业不同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比如,《劳动合同法》首次将劳动者权益提到重要地位并进行规范,但是,法律实施以来,我国南北执行现状差距很大。以北方等经济不发达地区执行为最差,以小规模或初具规模企业居多,这无一不反映出当地监审职能的缺失和不作为,变相地为本就“方向感”较弱的小型企业提供了畸形发展的导向。而这类企业往往又是地方经济增长点的潜力所在,这些企业能否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某种程度上是地方经济发展与否的标志。不规范的社会用工环境又直接导致了优秀人才的外流和南流,从而筑就了其经济落后的必然怪圈。这就是违背了管理的规范化趋势和人性化趋势的必然结果。首先,管理的载体是人,而人感知事物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管理的复杂性。“人本管理”从顺应人类生理机能角度出发,把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挖掘管理主观因素的研究对象。揭示出企业由创业期向高速发展期健康发展的“安全密码”[3]。其次,无论企业管理理论如何各辟蹊径,但是有一点是都必须面对,那就是企业竞争将由传统的要素竞争转向核心能力的竞争,良好的企业道德规范、优秀的员工结构成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源泉。核心竞争能力和潜力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源泉。经过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洗礼和淘汰,未来真正能够实现持续性发展的企业必然是持之以恒坚持学习创新的学习型团队[4]。最后,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之间由单兵作战的竞争关系转向产业化、战略化合作[5]。
3 在扬弃中学习,在实践中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在30年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下,我国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萌生,企业管理发展之路的标志性时期展示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需求和方向。先后引进了一批在西方已经受实践检验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于当时渴求发展经验的企业来讲,在学习中思考着、摸索着发展,起到了指导经营和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了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激活国有企业是改革中的首要内容,在我国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建立当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创造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如首钢的“投入产出总承包”,海尔的“日清日高管理法”,邯钢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法”等[6]。 二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对企业成功与失败实践活动的不断探索与总结,作为经济体制转型国家,经历了发展之初的懵懂,发展之中的阵痛,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呈现,许多经济现象是西方发达国家所没有经历过的。如何在发展中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都在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企业管理探索与研究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必须站在我国的土壤上观察问题,采用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实践方法,以解决或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为己任。三是中国企业管理与实践的结合必须考虑本土文化的特点,发掘中国文化的有益成分,要建立起弘扬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的社会引导风向标。把规范企业管理轨迹纳入监管的重要内容,引导企业自觉而实实在在地担负起其社会责任和民族使命,从发展之初便建立良性管理和发展的理念和氛围。从而有效平衡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人才供给状况。由此可见,中国企业管理的探讨与实践,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善于自我否定,勇于自我否定,借以打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和氛围,并以此为基础,从我国国情出发广泛研究各国在管理上的好经验和科学理论,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文化。
总而言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前人精辟而独到的视角为我们诠释了管理与实践互为因果、互为作用、互为提升的关系。管理只有真正地为我所用,才能在实践中融合提炼,推陈出新;才能为企业持续发展积淀稳定而充足的动力之源;才能在历史的历练中涌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企业;也才能在这些企业的千锤百炼中总结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展现中国企业的独特魅力和风格。
[1] 孙耀君主编.西方管理思想史[M].山西经济出版社,1987.
[2] 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 张滨生.综观各派管理理论 看管理未来的发展—— 论管理的人性化趋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
[4] 高洪深,丁娟娟.企业知识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 席丹,李培根,黄培.制造业信息化战略、管理与实施[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6] 张兰霞.新管理理论丛林[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F241
A
1005-5800(2010)08(c)-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