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观察——教师成长的支架

2010-08-15杨开珍

中学语文 2010年12期
关键词:观察者公开课维度

杨开珍

课堂观察
——教师成长的支架

杨开珍

课堂观察是一种新的课堂评价体系,它是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改变了传统听评课制度的形式化、任务化、客套话,观察者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准确地评价出教师教学的优缺点,善意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观察 听评课 专业活动 教师成长

从教十多年,上过、听过也评过一些公开课,传统的听课评课似乎都流于这样的形式:开课形式化,听课任务化,评课讲假话。听课教师目的不明确,评课老师随意性很强。这种听评课方式仅仅只满足于让每一位老师写完每学期一本的听课记录,而无法发掘老师的教学个性,无法提高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促使教育工作者改变教研的方式。一种新的课堂评价体系——课堂观察应运而生。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与研究。这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从原始的日常观察,到规范式的精致观察,到返璞归真的自主观察,不仅让被观察者心肺舒畅、有所顿悟,更拨动了观察者心弦,使之收获颇丰,带来了一场真正来自于课堂的听、评课革命。

2009年4月,我校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我很荣幸地成为语文组的一名“被观察者”。收到这个任务以后,经过认真筛选,我选择了《长亭送别》这一篇课文作为课堂观察的篇目,并和同组老师一起展开了课前会议,拟定本次课堂观察的观察点。经过讨论和借鉴其他教研组成熟的观察量表,大家都认为宁缺勿滥,尽可能地从一些小的角度切入,往深处挖掘,也许这样更能对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有所启发。于是大家拟定了两个观察维度:课堂文化维度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维度。其中课堂文化维度侧重于观察教师的目光分配,希望以此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程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维度侧重于从提出问题的类型、选择回答问题的方式、教师理答方式、学生回答的类型及停顿时间五方面来观察。

一堂公开课就按照我预设的情境上了下来。在接下来的课后会议上,同组老师们记录下来的数据让我大吃一惊,让原本对自己的教学还算满意的我一时间找不着了北:在教师的目光停留位置的数据统计中,我的目光主要停留在了前排和中间的学生,后排的学生成了我目光停留的“盲区”,更为严重的是,我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黑板、屏幕上;在提出的问题的类型上,记忆性问题居多而可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很少;在选择回答问题的方式上,我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是用点名的方式叫同学起来回答,而一些有思想、有准备的同学却失去了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在理答环节上,也无意识地犯了简单重复学生答案的毛病而疏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甚至在提出问题以后,并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而马上让学生回答……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确是让我感到很不自信。

在课后反思上,我这样总结:我渴望语文课堂上学生有灵动的思维,有踊跃的发言,尤其是文科班的学生,更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地,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可相反,这个班在平时的教学中气氛却很沉闷,这一点也是我希望在这一节课上有所改变的。但这一堂课,让我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在于是老师剥夺了他们的话语权,剥夺了他们思考的权力和展现自己才能的权力,因为课堂上也有少数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而我却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的行为得不到肯定,积极性势必会受到打击,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沉闷的课堂气氛。

人们说: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及时的提醒是一朵花,一句劝慰良言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我感谢同组老师在课后会议上基于课中观察的记录而获得的证据,并对我的教学提出的善意的建议。我还清晰地记得王钰老师精彩的点评,如同醍醐灌顶,让我受益匪浅,她说: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是要以对话学作为支撑的,只有建立在独立人格层面意义上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我们在公开课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似乎很多,学生回答的面似乎也很广,但学生其实都是各自说着各自的话,老师在提出问题以后,不仅要组织学生发言起来,还要组织学生探讨起来,争论起来;在教学中,老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进来,也应该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应该要有认知的碰撞,学生与老师之间对同一个问题应该有多层次的探究,学生与文本之间应该有多角度的推敲;老师课堂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不应该只有表面上热闹的温度,还应该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课堂观察与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根据课堂教学行为,充分利用课堂观察分析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寻找预设与实践的差距,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提升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促进教师持续发展,它为教师研究和改进课堂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支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过多的是闭门造车,评课时,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话,授课老师不能真正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教学方法得不到改进,教学效果差。而课堂观察更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它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虽然这些不足之处在一段时间内会让我耿耿于怀,但它给了我正视自己缺点的勇气,我相信,有了这次经验,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克服缺点,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提高教学机智,让课堂更灵活,让我更自如,让效率更高!

课堂观察——促使教师成长的支架!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观察者公开课维度
多普勒效应之新讨论
观察者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反应及其反馈效应*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你看不见我”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从一节失败的公开课说起:列表尝试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