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走出“套话作文”的尝试

2010-08-15韦明书

中学语文 2010年12期
关键词:套话高考作文事例

韦明书

“套话作文”是新近产生的新概念和新现象,“‘套话作文’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用现成的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的生平;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一个开头和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开拓。也就是说作文材料烂熟化、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总结归纳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教师们不难发现,穿靴戴帽的“套话作文”俯拾皆是,每次阅卷,在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要数历史文化名人屈原、苏轼、李白、杜甫、陶渊明……

针对这一现象,一些地方(如浙江省)已开始采取严厉措施(如限制最高得分)予以打击。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站在第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怎样指导自己的学生作文走出“套话作文”的误区呢?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拓展阅读面,特别是古今中外名人事例。在我校一次半期考试中,高三的作文考题为《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改完作文,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很多学生都是抱着苏轼、李白、司马迁等名人不放手,而这几个元老是否适合这个题目,可能学生都没有去想。总之,编吧,编满字数为止。学生作文中总是出现中国那几个很知名的人士,我认为主要原因是阅读面太窄。如果我们平时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拓展阅读面,什么拿破仑、戴高乐、塞万提斯、哥伦布、哥白尼,各国历史上有名的总统,相关的各类大小事件……历史教材中也有不少此类材料,那么,取材范围就会大得多,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类材料。

(二)就地取材,做考场上的有心人。与上述作文考题《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同卷的第19小题写了一位美国盲童因为在老师的鼓励下,后来成了教育部大臣,这位老师还保存他50年前的作文。设题的目的是考察语言的得体,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用自己的事例鼓励年轻人应该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总有一天成功会属于自己。会巧妙运用素材的学生就运用了这个事例,这就是就地取材的一个成功典范。在不同的试题中都有相关的素材,也许是古文古诗,也许是散文,或是语言表达题,总之,要自己留心。

(三)积累常识,留心生活中的各类素材。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有生活原型的,然后从不同的人物身上择取要点,将他们拼凑起来造就了一个个活生生的艺术典型,让读者读后感叹阿Q真阿Q,闰土就闰土,孔乙己是孔乙己。我们的学生一写作文就想不起材料,实质上是积累素材太少。教师应教会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作文就在生活中,作文就在你我身边;教师应引导学生观看新闻报道,没有时间看新闻,可充分利用网络,每天10分钟足矣,能把新闻中的重大事件相关事件运用到相应的作文中,这也是作文成功的一招;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学校的图书阅览室,指导他们读相关的报刊书籍,如《读者》、《文摘》、《文摘旬刊》、《散文欣赏》等等。

(四)充分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恰当的典型事例。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大多数是选来作为教学典范的,历年来一直选在教材中的文章更为重要。那么,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应特别留心教会学生怎样使用教材中的事例。如我校近期高一的半期考试话题作文是“等待”,很多学生就学会了运用教材中的材料,如举《错误》为例,说明那位女子的错误等待,又举《我有一个梦想》为例,说明美国人通过百年的等待,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会联系自己,想到母亲的等待,老师的等待,自己的等待……等待他们长大成人,做出成绩,报效社会。也有人写勾践的等待,在被夫差打败之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十年生计,十年卧薪尝胆,最终一举灭吴,这就是等待的结果。也有人写海子如果能够等待,那么一定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很不错,我想如果他们学了《边城》《荷花淀》不知还会写出什么来呢。

高考作文占60分(有的省卷达到了70分),可谓世界第一大题,它决定着学生的前途,关乎着学生的命运。对此,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走出“套话作文”的误区,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作文中轻松取胜,获得一个满意的分数。

猜你喜欢

套话高考作文事例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阅读,不妨先清除你头脑里的虚伪套话
高考作文两关注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