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康复期的治疗探讨

2010-08-15125105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冯建来费英俊郜时华支世保许春英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康复因素糖尿病

125105 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 冯建来 费英俊 郜时华 支世保 许春英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组起病急、血管源性、引起持续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高。脑卒中存活者中约有70%~80%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若病后处理不当可导致废用综合征和误用[1]。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疾病治疗的认识和要求也不再仅仅满足于祛除疾病,维持一种生存状态,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给我们医生和社会带来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怎么能让他们更好的康复,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现分析如下。

1 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及机制的分析,从病因出发,探讨治疗方向

脑卒中主要是指急性脑性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是一大类异源性疾病的总称。在目前条件下,其发病机制差异甚巨,从基因多态性到分子生化学,其基础病因可能截然不同。从宏观上讲,病程的不同阶段、病损动脉部位、动脉内膜病变亦或动脉壁透明样变、血液浓缩亦或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栓塞或血栓形成、血管供血障碍或神经元能量代谢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各不相同。因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年龄和性别是两个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约1倍,脑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此外,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还有种族和家族遗传性。可干预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等,另外,吸烟、大量饮酒、高脂血症、高盐饮食、药物滥用等均与脑卒中发病有关[2]。

由以上发病的复杂原因及其机制可见脑卒中不是单一的疾病,它存在于人体这个复杂的系统中,涉及到人体多个方面的异常改变,疾病恢复的程度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急性期过后的康复治疗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治疗过程理应是一个多层次的、多系统的、长期复杂的过程。

2 脑卒中康复期治疗方案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脑卒中并非单一的疾病,往往是环境暴露、遗传易感性和年龄等多层次、多因素组合同时复杂交互作用的结果。最近现代医学研究者对其一贯的单因素、强化性的治疗策略有所反思,认为只有从疾病系统层面全面考量,针对性的个体治疗,方可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2.1 合理应用药物 用药过程中不能忽视疾病的整体性,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详细了解病人机体的整体情况,调整各种药物治疗。脑卒中的患者大多数存在多种疾病并存的问题,多数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肺部及肾脏等方面的疾病,仔细分析会发现,各种疾病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脑卒中发病率高2~3倍。糖尿病初期对人体无明显影响,长期的血糖升高则易引起血管硬化,既而会引起血压的变化,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引起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的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这样看来,一个康复期的病人每天要吃的常规治疗的药物就有很多种,然而,各种药的不良反应又会引发多种疾病,由此可见我们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期的药物治疗问题就需要点面结合,根据全身整个系统的综合情况,慎重对待,不能顾此失彼。

考虑到人体整个系统情况及对药物的反应,药物应用一定要少而精,在用药过程中,要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若病人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或换药观察。能用一种药物解决的问题,最好不用两种。每种药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考虑到患者的功能状况,我们目前主张尽量在康复期减少用药的种类,根据病情逐渐减少药物用量,多与非药物治疗结合。目前我们主张把每日药物种类减少到5种以内,减少药物带来的副损伤。

2.2 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和适度、规范的物理治疗 脑功能的自然恢复是有限的,要提高功能恢复的程度,使患者能适应环境与独立生活,早期康复极为重要[3]。通过多种方式的功能锻炼,使全身各系统协调起来,不仅能加速机体功能的恢复,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树立信心,尽快康复。现代康复治疗强调治疗的数量和质量,既要求短期内的高强度治疗,也要求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2.3 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整体上分析,人体每一个部分的细微变化都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变化,注意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整个人处于一种协调状态,增强免疫力,并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才能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4 加强心理治疗及护理,提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着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长期的疾病折磨也会产生严重的身心反应,及时的心理干预或行为矫正能帮助临床治疗,可减少药物用量,改善生活质量。多数学者认为,由于脑卒中导致认知、肢体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损害,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4],这些均可影响康复治疗效果,积极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5]。一旦确诊脑卒中后抑郁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应选择合适的抗抑郁药,以及中药、针刺等治疗[6]。

因此,脑卒中康复期的治疗,应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在治疗原发病同时,兼顾多方面治疗的统一,积极进行肢体康复与心理康复治疗,努力帮助患者克服情绪问题,合理用药,缩短疗程,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Pedersen PM,Vinter k,Olsen TS,et al.Aphasia afte stroke:type,severity and prognosis-The Copenhagen aphasia study[J].Cerebrovasc Dis,2004,17(1):35-43.

[3]Winstein CJ,Rose DK,Tan SM,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omparison of upper-extremity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in acute stroke:A pilot study of immediate and longterm outcomes[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4,85(4):620-628.

[4]刘力,冯应棠,张慧英.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19(2):130-131.

[5]吴天云.脑卒中后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5,20(2):100.

[6]陈利平,焦伟国,贾建军,等.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综合治疗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33-34.

猜你喜欢

康复因素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解石三大因素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