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2010-08-15650307成都军区昆明疗养院杨永平蒋家望包海燕李继铭郭曙萍
650307 成都军区昆明疗养院 杨永平 蒋家望 包海燕 李继铭 郭曙萍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渐成熟,亚健康状态已受到了医学界和相关学科的重视,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学科,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亚健康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1]。为此,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亚健康状态成因、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检测治疗等方面的问题,但总体来说仍停留在科普宣传、健康调查以及简单心理评测水平,缺乏相对科学客观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及科学的评价体系。为能够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该文从亚健康状态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1 亚健康状态发生原因
国内有学者将亚健康状态发生原因归结为以下5个方面[2]:①营养不全。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②心理失衡。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③缺乏运动。缺乏科学的运动方法指导,损坏人体的健康。④噪音干扰。对于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使人烦躁、心情郁闷。⑤逆时而作。破坏生物钟规律,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2 亚健康状态发生的机制
2.1 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改变 研究表明各种不良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的亚健康状态,最终都会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改变而引发临床症状。Blake等[3]通过动物试验证明抑制应激反应可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性蛋白HSP 70合成,这一生理反应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机体免受损伤,并且这种生理反应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降低。另外有研究发现抑郁症可使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表现为神经细胞树突减少,影像学测定显示大脑体积缩小,而应用抗抑郁药物后可纠正上述变化[4]。综上所述,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在亚健康状态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这一过程的监控可能会有积极的作用。
2.2 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变 各种应激因素极易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导致各种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Bonneau等[5]研究发现,应激后的小鼠模型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易感性明显提高,这表明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可出现免疫功能低下;而亲情、爱抚及食物等良性因素可有效的提高机体的免疫力[6]。这一研究结果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道理。因此,通过对免疫功能的检测(如T/B淋巴细胞功能)来评价亚健康状态的程度可能较为科学客观。另外,通过免疫学途径来控制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和发展也将成为可能,已有的研究表明应用应激蛋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可能是疫苗治疗后的又一种新的提高免疫力方法[7]。
2.3 基因表达异常改变 在应激因素的刺激下,正常组织细胞表达会出现异常。机体在受到不良刺激时,可产生热休克蛋白(HSP),该蛋白具有防止细胞凋亡及提高机体耐受力的作用[8]。另有动物实验证明:当限制动物的活动、使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纤溶过程的主要抑制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提高,导致血栓形成[9]。在应激因素的作用下抑癌基因p53发生突变,其表达的全长突变型p53蛋白也可通过结合作用使转录调控蛋白Daxx丧失凋亡抑制作用,进而促进癌变发生[10]。这些研究说明亚健康状态时发生的基因表达异常也可能会成为检测和控制其发展相关研究的科学手段之一。
国内一项研究[11]对19所高校教师7 213份问卷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亚健康影响因素,得出结论:一般人群亚健康的高发年龄为40岁以上,高校教师这一特定人群的调查结果则显示<40岁年龄组亚健康发生率最高,可以认为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危险人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健康,亚健康状态的出现,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对亚健康状态发生发展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以深入彻底的研究为基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带给人类的痛苦,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
[1]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10-13.
[2]吴洁,梁磊.亚健康成因及预防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206-207.
[3]Blake MJ,Udelsman R,Feulner GJ,et al.Stress-induced heat shock protein 70 expression in adrenalcortex:an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sensitive,age-dependent response[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1,88(21):9873-9877.
[4]Czeh B,Michaelis T,Watanabe T,et al.Stress-induced changes in cerebral metabolites,hippocampal volume,and cell proliferation are prevented by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with tianeptine[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1,98(22):12796-12801.
[5]Bonneau RH,Sheridan JF,Feng N,etal.Stress-induced modulation of the primary celluiar immune response to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 is mediated by both ardental-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mechanisms[J].J neuroimmunol,1993,42(2):167-176.
[6]Steinman L,Conlon P,Maki R,et al.The intricate interplay among body weight,stress,and the immuner response to friend or foe[J].J Clin Invest,2003,111(2):183-185.
[7]Minowada G,Welch WJ.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stress response[J].J Clin Invest,1995,95(1):3-12.
[8]Buzzard KA,GiacciaAJ,KillenderM,etal.Heatshock protein 72 modulates pathways of stress-induced apoptosiss[J].J Biol Chem,1998,273(27):17147-17153.
[9]Yamamoto K,Takeshita K,Shimokawa T,et al.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hibitor-1 is a major stress-regulated gene:Implications for stress-induced thrombosis in aged individual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2,99(2):890-895.
[10]Ohiro Y,Usheva A,Kobayashi S,et al.Inhibition of stressinducible kinase pathways by tumorigenic mutant p53[J].Mol Cell Biol,2003,23(1):322-334.
[11]朱丽,王声勇,范存欣.高校青年教师亚健康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5):595-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