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监控策略和实施方法的研究*
2010-08-15陶明华
□ 陶明华 王 斌
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监控策略和实施方法的研究*
□ 陶明华 王 斌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网络教育的质量决定着网络教育的前景。克服网络教育的不足之处,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学习监控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网络教育和网络课程的特点,结合2009年江苏省初中新课程语文、数学、物理教师网络培训工作的体会,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学习过程监控策略和实施方法。
网络教育;网络课程;网络学习;学习监控;实施方法
在建构主义学习的研究中频繁出现学习监控或者自我监控的内容,成为自主学习必讨论的内容之一。在校学习是典型的外部控制学习,学习受到来自课程、集体、教师的有形或无形的外部控制,学习监控是由教师来实现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从各个方面对学习者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保证学习的正常进行。而网络学习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学习,学习活动由学习者自己控制,教师不可能像在课堂教学中那样监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比起传统课堂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环境相对自由松散,在低外部控制的环境中,对学习者的自我控制要求将很高。因此,如何在网络学习中实施学习监控,并保证其学习质量,成为当前网络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关于网络学习监控的研究较少。许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网络学习中普遍存在自由散漫的学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学习效果较差。因此,网络学习监控问题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学习监控的定义、分类、作用和意义
1.学习监控的定义
学习监控是指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达到学习目的,而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一系列过程。因此,网络学习中的学习监控可以定义为:为了确保学习者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对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活动进行的有关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协调的一系列过程。
2.学习监控的分类
根据监控的主体与对象是否同一,可将监控划分为外部监控和自我监控。外部监控是指监控主体与监控对象不是同一客观事物的监控;自我监控则是指监控主体与监控对象是同一客观事物的监控。因此,学习监控也可以分为外部监控和自我监控两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外部监控主要是依靠教师来完成,自我监控则依赖于学习者自身。
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与学习的内部动机相联系;外部监控是学生受到来自外部的对于自己学习的约束,与学习的外部动机相联系。学习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控,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它们的比重不同,且相互制约。如果要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在一个外部监控较高的学习环境中,对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则要求较低;反之,在一个外部监控较低的环境中,对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要求则将大大加强。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处于中心位置,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或助手,甚至只是答疑者。因此,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进行的监控已经完全失去用武之地,完全依靠教师进行学习监控的方法已经失去了作用,我们必须探索新的监控策略。
3.学习监控的作用
1995年元月,《中国教育报》刊登该报记者对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的采访,其中有一个问题是:“21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林教授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林教授的这句话突出了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教师监控的重要性。可以说,教师的监控能力是学生学习质量的保证,没有有效的监控过程,学生学习质量就不能得到保证。
学习监控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学习者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按照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在这期间怎么保证学习者能够学习,并且是能够有效地学习并实现目标?学习监控的作用就在这里。学习监控应该给学习者一定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最基本的压力,以免学习者因失去学习兴趣而放弃学习。同时,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随时修正学习者学习路线,使学习者能按照学习目标来学习,尽量完成学习任务。
4.学习监控的意义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人们往往更看重的是如何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将知识呈现给学生,而忽略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监控,教师非常注重知识的内容组织、网络课程设计和学习资源提供等,而忽略对已注册的学生施加必要的监控和管理。这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因学习主动性过低、无人监控而导致成绩差等状况。实践证明,无约束的知识提供和传递,对学生接受与否缺乏监控机制,结果是令人堪忧的。
使用网络课程教学,没有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实时监控或权威辐射,学习变得没有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意识和自控能力的保持,对学生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生表现出一些不适应网络课程学习的特征,尤其是在自我控制能力方面不适应网络课程学习,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自主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在网络学习面前普遍缺乏必要的准备。另外,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手段影响,部分学生可能更习惯于那种面对面授课并在教师的监督下学习的学习方式,甚至更多地期待网络学习中增加较多的学习监控、学习约束和督促机制,他们认为这对保证他们的学习质量很重要,甚至比网络课程内容本身还重要。据调查,有46.2%的人认为影响网络课程学习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监控机制”,而只有28.2%的人认为是网络课程设计。因此,加强网络学习监控对提高网络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监控策略
在网络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监控本质上还是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来实现。因此,我们以学习者为中心,按照不同的监控主体来设计监控策略。网络学习虽然是开放的、自主的,但目前还是需要附有一定的约束机制、监控机制和管理机制。网络教学应该从一开始较强的外部监控逐步过渡到完全自主。真正高质量学习活动的最有效方式应该是逐步地从外部控制的学习过程向学生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转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推动这种转变。因此,教师对学习者采取多方位的外部监控,逐步引导学习者进行自我控制的学习,培养学习者的自主监控能力,这就是整个监控体系的指导思想。
1.网络学习中学习监控的基础——交互
网络教学的最大特征就是交互性。通过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学习课程内容,也可以和教师、同学进行沟通。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因材施教,使教学个别化。根据教学交互层次,信息交互呈现在学生与某种教学要素之间,通过各种符号进行有关学习的信息交换。在实践中,信息交互必须以促进概念交互的发生为目的。信息交互体现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水平,信息交互是教学设计关注的重点活动,信息交互的水平与学生和学习支持人员的具体表现有关。
2.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监控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可分为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和监控系统几大成分。其中,监控系统处于支配地位,对其他几个系统起着协调控制作用。具体地说,无论是学习目标的确立与修改、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组织、操作加工策略的采用与改变、产品结果的检查与信息反馈,都需要监控系统综合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判定,发出协调与行动指令。学习活动监控系统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成分就是自我监控,因此学习者的自我监控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学习者必须发挥很高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学习者按照课程的要求认真地进行了学习,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和错误的理解。另一个是学习者并没有认真学习,因此不能掌握知识。对于后一种情况,由于网络教学是非面对面的教学活动,我们很难监视学习者是否在认真地学习。虽然我们可以在网络课程加入显示学习者是否进入了网络课程,但是我们依旧无法确定他是否在学习——他可以开着网页干别的。因此,目前来说,我们还只能是通过对其进行考试,通过总结性评价来给以一定的学习压力,以刺激他的学习动机。
3.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习者的监控
首先明确教师介入监控并不是网络教育的退步,而是特别时期的一种过渡。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其阶段性,网络教育的发展也是这样。就目前来说,网络教育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发展必然要受到技术不足、理论不足、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制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监控主要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来体现,教师的关注对于学生而言是促进其学习的一种激励。而在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中,学生极少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也感受不到重视和尊重,学习动机减少,学习兴趣也不易被激发。而学习监控本身就是一种关注,它不仅仅是一种督促,同样也是一种重视和尊重。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增加教师的作用,不仅能够指导和督促学习者,还能给学习者增加关注成分,添加人文精神成分和情感因素,对于改善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保持健康的学习心理也有一定作用。
4.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监控
网络学习过程中的主要角色就是学习者,那么,在学习者之间推行监控策略,也就是说让学习者之间互相监控也就变得非常有意义。网络课程中的学习形式主要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学习者之间的小组协作学习。因此,对学习者进行分组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两种:同组学习者和异组学习者。我们的监控策略也就由同组学习者和异组学习者两种监控来实施。
5.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监控
小组协作学习是目前网络学习中非常流行的一种学习形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其形式就是几个学习者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学习小组之间可以开展一定形式的协作学习,例如互相讨论和答疑等等。通过学习中的问题讨论、作业交流等,各个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了解,对组内成员的学习情况、能力等可以形成较深刻的认识。他们之间进行的相互评价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为教学提供帮助,可以有效地实施学习监控。
由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比较多,因此主要的监控任务应该由小组成员来完成。由于这种评价不是注重它的甄别选拔功能,而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转变性发展,所以这种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不仅仅是给个体做一个等级或分数评定,可以是定性分析、具体的描述解释等形态。但是,小组成员间的评价主观性强,容易使评价标准模糊。为了提高小组评价的可靠性,应该制定恰当的评价标准,在进行小组评价之前,应该向学生公布考评的内容、依据和标准。在使用小组评价法时,最好和自我评价结合进行。当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结果差距较大时,为了防止考评偏差,老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成绩,然后再做出最后的决定。
6.非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监控
由于非小组成员间的熟悉程度不像小组成员间的熟悉程度那么深,他们之间的评价可能不会很深入,因此评价起来会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可以通过查看被评价对象的电子学档以对该生进行综合全面的了解,包括他的学习情况、学习作品、自我评价信息等。
三、2009年初中新课程语数物网络培训过程中监控的实施
1.在线学习时间的监控
进入江苏教师教育网:www.jste.net.cn,通过登录平台注册进入培训中心,平台为参加培训学习的各位学员提供了大量的专家讲座视频学习资源,我们规定每位学员的在线学习时间不得少于25小时。为了防止学员在同一时间同时打开多台计算机,首先,我们在平台中设置一个账户只能在一台计算机上注册登陆。如果在多台计算机登录,学员的学习视频资源的自动计时功能对学员的在线学习时间非但不进行增加,反而会减少。这样有效防止了学员的投机心理。其次,在学员的在线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员每隔一定时间必须移动一下鼠标,防止出现计算机开着而人不在现场的情况。
2.辅导教师对学员的监控
首先,教师会在学习平台的论坛上发布需要学员进行讨论的“帖子”,系统会自动对每个参与讨论学员的“发帖数”、“回帖数”和“精华帖”进行统计(回帖内容为一个“顶”字或内容较少的将不被计入发帖数或回帖数),作为学员平时成绩的打分依据。其次,在系统中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设置了学员完成作业的时间范围,学员必须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才能下载作业并在完成后提交。对不合格的作业,辅导教师将退回学员,让其重做后再进行提交。教师对每次作业在系统中打分,系统记录每次作业的成绩以及布置作业的次数,平时作业成绩由系统自动计算。
3.管理员对学员的监控
每个培训班配备一名管理员,管理员通过系统提供的功能,监控学员的在线学习时间、参与学科内容的讨论情况、系统内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教师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每周写出一个学习动态报告,报告发给全班的每个学员。
4.学员自主学习的监控
我们在系统中准备了许多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作业题,辅导教师通过平台发布相应的作业通知,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之前递交系统内相应作业题的答案,以此来监控学员的自主学习情况。为了防止学员相互之间传递答案(一人做题全班共享),老师可以单独给某位学员发通知,要求递交相应的作业答案,从而避免学员间互传答案情况的发生。
5.学员之间的学习监控
网上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辅导教师及班级管理员不可能做到24小时在线监控学员的学习情况或在线与大家一起讨论等。因此,我们对参训学员进行分组,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推选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学员任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督促本小组学员的学习,并将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班级管理员。
6.考核
参训学员的成绩由网上参与讨论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在线学习时间成绩、考核成绩四个部分按一定比例构成。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在线学习时间成绩由系统自动生成。每位学员的最终成绩在80分以上方可获得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
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决定了在网络学习中实施学习监控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2007-2009年实施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网络培训和2009年新课程语、数、物网络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上方法尽可能使参训者的学习过程能够处在我们设计的学习监控体系的控制之下,这种控制主要通过反馈和评价来实现。实践证明,学员在在线学习的时间、网上参与讨论的热烈程度、发帖数、回帖数、精华帖数、完成平时作业、参加考核等方面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保质保量完成了省教育厅的培训任务。
加强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监控措施,应该加强学习过程监控模块的智能化,使其能够对学习者的个别化学习进行控制与管理,能够诊断学生的错误并提供教学建议,尽可能地代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监控的任务,以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对操作过程的全程跟踪纪录,把这种先进的技术引入到网络学习中很有意义。当然,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在实施学习过程监控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逐渐培养其自我监控能力,完成由外部监控下的学习过程向自我控制下的学习过程转变,这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1]董琦等.自我监控与智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曹梅.网络学习监控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2,(7).
[3]俞国良.心理学视野的教师能力观[J].中国教育报.
[4]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论网络高等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EB].http://www.edu.cn/20020517/3026149.shtml
[6]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武法提等.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沈利剑.网络环境下在线学习的监控[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9]王树英.浅谈远程教育中的学习监控机制[J].江西教育科研,2003,(12).
[10]陈丽.远程学习中的信息交互活动与学生信息交互网络.中国高校教育网.
[11]赵蔚,姜强.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络学习评价系统设计与开发[J].远程教育研究,2004,(8).
[12]刘宝才等.教学监控与学习监控的培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
[13]董奇等.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1).
[14]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戴锡莹.网络学习系统中的反思型电子学档评价模块设计与实现[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6]庞国斌等.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009-09-30
陶明华,高级工程师,江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212013)。
王斌,助教,江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212013)。
责任编辑 君 实
G40-057
B
1009—458x(2010)03—0060—04
江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JGYB200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