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ortfolio高校实践性课程评价模式的重构
2010-12-07卢强
□卢强
基于e-portfolio高校实践性课程评价模式的重构
□卢强
按照课程的知识类型和知识的习得过程可将高校的课程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性课程的有效评价是保障实践性课程顺利开展的前提,然而现行的实践性课程评价中却存在“评价主体唯一化、评价方式单一化、评价内容片面化”等不足。为克服这些问题与不足,笔者以注重过程性评价的e-portfolio为工具,构建了实践性课程评价新模式,以期为实践性课程的评价实践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参考。
e-portfolio;实践性课程;评价
要给“课程”下一个精确的定义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1],当然要为“课程”分类同样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若从课程的知识类型和知识习得过程的角度,可将课程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理论性课程是指以理论性知识为核心,通常以阅读和讲授等形式进行的课程。而实践性课程则是指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以在实践中习得、体验、反思和分析等形式进行的“做中学”的课程。实践性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其评价应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学习方法、学习事件、学习作品等内容来有效的把握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而有效的评价学习。传统的关注结果、关注学业成就、强调量化、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极大制约了实践性课程的评价范围和效果。如何有效评价实践性课程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实践性课程的评价需求,笔者以e-portfolio为评价工具,具体探讨了基于e-portfolio的实践性课程评价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一、实验性课程特点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性课程的特点
实践性课程是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的课程,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参与、体验以及实践之后的反思等对知识习得的作用。与理论性课程比较,实践性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知识的内隐性。实践性课程不仅要传授概念、原理、规则等理论知识和程序性操作知识,同时还肩负着“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如何将程序性操作知识与具体实践问题相结合、如何创造性地应用原理、规则等解决具体问题”等知识的授导。然而,这些知识都较难进行明确表述或逻辑说明,它们是内隐于个人头脑中与特定的实践情景相联系的知识。这些知识的习得必须经过一些特殊的方式进行,如“师徒传授”。
2.课程主体的积极参与。实践性课程是一种“做中学”的课程,它要求学习者在实际实践中掌握操作技能,在实践中体验知识如何应用,并通过分析、反思等形式对课程知识进行内化,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提升。可见,实践性课程要求学习者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其中从而获得最直观、最深刻的体验,若没有他们的主体参与,课程学习不可能有效发生。
(二)实践性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对实践性课程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评价主要包括学习背景、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成就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然而,现行实验性课程评价仍存在过分关注结果、过分关注学业成就、过分强调量化等传统教育评价的痕迹。评价方式还主要是书面考试,评价内容还主要是对知识的掌握,学习评价主要由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息息相关内容的评价。目前实践性课程评价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评价主体唯一化。实验性课程学习评价中,多以学生向教师提交作业(或作品),然后得到评价(或通过最后的期终考试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以教师为主,教师拥有决定权,评价形式单一化、唯一化,很少考虑学习者自身、学习同伴、小组等评价主体的评价在培养学习者的反思、协作、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2.评价方式单一化。现行的实践性课程主要采用总结性形式的评价,如期末考试、期终考评、学年评定、成果评定等。这些评价形式过度关注学习结果、学业成就,过于强调学习的量化、忽视了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知识建构、积累的过程,是态度、情感培养与发展的过程。
3.评价内容片面化。现行的实践性课程评价参照标准比较单一,主要以知识评价为主,注重成绩的高低及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漠视学习背景、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等内容。无形中忽视了学习者发展各异的特质、情感和学习风格,扼杀了学习者的个性发展。[2]
二、e-portfolio及其对实践性课程评价的适应
e-portfolio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E-portfolio是应用电子技术作为资料容器,它容许学习者和教师运用多种媒体形式搜集和组织档案袋作品,并应用超级链接来组织材料,为成果、目标或标准连接合适的证据[3]。更通俗地讲,e-portfolio是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学习者运用信息手段展示在学习过程中有关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及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反思的一个集合体。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作品、学习参与、学习选择、学习策略、学习自省材料等。[4]同时,它注重使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支持学习与反思,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强调情境真实性和教师、家长、学习伙伴、学习者等多方的参与,特别是给电子档案袋的使用者以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习者参与到真实学习情境中,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可见,e-portfolio不仅是一个学习者学习成果、进步等的展示,学习者更得益于与教师、学习同伴间的观点交流和反馈。另外,e-portfolio中的关于工作、学习的反思能帮助学习者创建一个意味深长的学习经历。e-portfolio的这些特点从某种意义上适应了实践性课程的评价需求,具体分析如下:
(一)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思想[5]
传统的评价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材料等来掌控学习评价的主动权。而基于电子档案袋的评价从学习目标的确定、评价量规的制定、学习资料的搜集、学习作品的提交到组织管理、学业成绩的评定都由学习者参与,学习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是评价的参与者。
(二)实现了学习评价与学习过程的有效融合
现行的实践性课程的评价偏向于最后成绩的评定,即使是实验这种能体现过程的评价也非常注重对实验结果的评价,考察的也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熟练程度。基于e-portfolio的评价是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且更注重评价的过程性,e-portfolio嵌入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学习者可以在其间得到及时的学习反馈,对学习进行不断的回顾、反思,进而改进学习策略,即评价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三)注重多元化的评价
传统的课程评价多采用总结性评价,评价方式单一。基于e-portfolio的评价具有多元性,评价内容上可以是实验记录,可以是设计方案、作品,可以是一个作品的制作过程,也可是总结性的测试;评价人员可以是教师、家长、学习同伴,甚至是学习者本人。教师、家长和学习同伴的参与将对学习者的学习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也将促进后续学习。
(四)强调评价的真实性
传统的实践性课程评价大多使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评价标准单一,缺乏真实性。基于e-portfolio的学习评价要基于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习者在实际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素养和能力进行评价,进而促进学生在这些能力上的发展与提高[6],真正体现课程、学习和评价的一体化。
三、基于e-portfolio的实践性课程评价模式
有效的评价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直接目的,它深度嵌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基于电e-portfolio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评价的真实性,注重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注重评价的发展功能;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成长为宗旨,以促进学习者为直接目的;并能有效促进学习者自我反思和交流,促进自我为导向的学习的发生。可见基于e-portfolio的评价有效弥补了现行的实践性课程评价中存在的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单调、评价内容片面等不足,同时反思与交流为实践性课程知识的有效传递与习得提供了内化渠道。
基于多年的教学与评价实践,笔者从一个教学实践者的视角构建了基于e-portfolio的实践性课程的评价模式,主要包括确定e-portfolio的目的和类型、e-portfolio的功能需求分析、e-portfolio功能的设计、e-portfolio开发工具的选择、构建与试运行、基于e-portfolio的实践性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具体如图1所示:
(一)确定e-portfolio的目的和类型
应用e-portfolio首先要确定它的目的,即它的主要功用是为什么,不同的应用目的需要不同的e-portfolio。基于e-portfolio的实践性课程的评价为了有效地评价学习者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其首要目的是收集能展现学习者成绩的形成性评价证据,确定学习者的付出与努力程度,进而确定学习者的学习成绩。
(二)实践性课程e-portfolio的功能分析
实践性课程的评价要对有关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学习付出、进步程度和学习者的自我反思等内容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主要目的是全面真实的认识学习者的学习,从整体上把握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全面的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为下一步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参考。因此它需要关注学习者的初始学习能力、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经历、学习成果,以及教师的反馈和学习者本身对学习的反思等方面的内容。虽然不同的实践性课程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但实践性课程的特征及其评价需求决定了实践性课程的评价工具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功能:
1.学习者及其预备知识的信息:学习者信息和学习者初始学习状况信息是把握学习者知识背景和初始知识结构状况的前提,是实践性课程有效进行的前提,同时还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认识的机会。
2.相关评价量规的制定:要提供相关收集标准和评价量规的共同制定平台。评价量规是评价的依据和初始,它的制定质量对以后的评价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3.实践计划、方案等设计的信息: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必然涉及许多实践内容,有效的实践计划或实践方案有利于指导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它的收集也有利于全面考察学习者对实践的把握。
4.学习经历、实践活动和事件等学习过程的记录:记录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实践活动和事件等学习过程,有利于全面把握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真实的反应学习者的付出和努力,从而全面客观的评价学习者的学习。
5.学习或实践成果的展示:学习或实践成果是显示学习努力的重要证据,不仅反映了学习者的付出,还能有效反映学习的结果。
6.反馈信息和自我反思的记录:收集教师、家长、学习同伴对学习者的学习努力、成果的反馈信息及自我的反思记录。前者反映了外界的评定,后者反映了自我的反思程度。
(三) e-portfolio的功能设计
由实践性课程e-portfolio的一般性功能分析可知,e-portfolio需要对学习者信息、评价量规的制定、实践计划方案的设计、学习活动内容记录、成果展示等内容。虽然不同的实践性课程对具体的e-portfolio要求也必然有细微的不同,但主体模块大致相同。我们结合实践性课程e-portfolio的一般功能分析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特点,可把适用于《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性课程e-portfolio的功能细化为以下模块:
1.学习者信息:收集学习者的基本资料和学业信息,学业信息是关于学习者的网页制作的预备知识,即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有无了解,是否掌握了Photoshop、flash等预备知识。以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信息支持。
2.学习契约和学习量规:为教师与学习者提供共同制定关于学习目标、学习进度计划、完成学习的证据及标准等的学习契约的空间;并提供共同制定有效评价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实践设计、作品和反思等学习评价量规的空间。学习者的参与利于学习责任感的形成和学习动机的保持。
3.实践计划、方案的设计记录:实践性课程的特质决定了课程中实践活动的多样性。针对《网页设计与制作》主要包含实验计划、方案的设计、实施时间的安排和进行等,这些信息的记录利于学习者对实践活动把握,也利于教师、同伴等对实践活动的全面评价。
4.实践学习时间、活动及事件记录:对学习时间、活动及事件进行记录,分系统自动跟踪记录和自我记录。前者利于评价的公正性,后者利于学习者对学习的回顾与思考。[7]
5.作品收集及展示:提供学习成果收集、上传和整理的空间。由学习者收集能支持学习目标的人工制品和证据,主要分为实践成品作品(如:一个网站)、实践过程作品(如:一个网站的设计效果图、功能模型)和实践过程记录。同时提供依据评价量规选择作品进行展示的空间,被选择的作品主要是能突显学习者的成就的作品或实践成果。[8]
6.学习反思:以反思笔记的方式或使用网页标注工具为学习者提供记录实践计划、实践成果、作品的反思的功能,为培养学习者的客观评定能力提供支持。
7.学业评价:提供多元化评价人员参与的平台空间。该空间提供教师、学习者本人、学习者同伴、家长及其他用户等评价人员依据学习评价量规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作品和反思信息等内容进行评定的功能。[9]
(四)e-portfolio开发工具的选择、构建与试运行
e-portfolio的创建是内容与结构的结合,结构的创建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但技术只不过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10]既可以选用已有的软件或网络工具建构e-portfolio系统,如:Microsoft Office&Open Office:Word,Powerpoint&Lecshare Pro,Apple's iWeb,Dreamweaver,FrontPage,or any web authoring tool,eFolio Minnesota,WordPress,Google Sites(blog)等。[11]也可以使用网页开发工具开发专门的e-portfolio,如e-portfolio在汉语言远程可视化平台中的应用[12]。
我们针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依据以上的功能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针对性的开发了适用于本实践性课程的E-portfolio,构建之后,进行了试运行,测试无误后投入评价实践。
(五)基于e-portfolio的实践性课程评价
构建e-portfolio之后,将它成功的运用到课程评价中还需要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课程评价的准备
课程评价的准备主要是将e-portfolio嵌入到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即在实践性课程中积极运用e-portfolio来支持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主要有计划、收集、选择、反思和展示[13]五个部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完完整整的参与者,而教师不仅是一个参与者还是一个指导者、监督者(如图2所示)。
(1)确定评价的目标和计划
学习者和教师通过实践性课程e-portfolio系统的“学习契约和学习量规”模块,共同制定本课程的学习契约,确定e-portfolio的观众,并制定如何选择作品、如何展示作品的标准和有关学习作品、学习过程、自我反思等部分的评价量规。
(2)评价作品及信息的收集
e-portfolio中的“实践学习时间、活动及事件记录”模块记录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信息。同时,在“作品收集及展示”模块中,学生可以依据教师制定的精细而富有启发性的收集标准收集学习、实践过程中能有效支持学习者学习成就的实践计划、方案、学生作品(如文本、图片、视音频)等人工制品。同时,还要与教师一起测评已有的评价量规,完善其对学习的评价功能。
(3)选择最能展现学业水平的证据
学习者在实践性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阶段性的对“作品收集及展示”中收集的作品进行选择。被选择的作品、材料或其他人工制品必须与评价学生进步的标准直接相关,必要时可对其进行再整理,甚至添加附加信息或者超级链接。
(4)对学习的自我反思
实践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或阶段学习后,学生可以在“学习反思”中对学习进行反思。可以通过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将进行什么?”三个问题进行自我反思[14]。对实践计划、方案、学生作品、实施步骤等学习事件和成果的回顾有利于学习者清晰的把握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利于未来学习。
(5)评价证据的展示
在e-portfolio的展示空间,依据共同制定的评价标准和量规,选择并展示与实践性课程紧密相关且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就的质性材料,可以是文本、图片、视频、音频、概念地图等。这些材料的展示不仅为终结性评价提供材料支持,也为作品、反思等学习产物的共享提供了渠道。
在进行计划、收集、选择、反思和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监督者和促进者与学习者一同参与到评价的方方面面,他不仅需要与学习者共同制定学习计划、确定评价学习者进步的标准、设计评价量规,需要确定反馈类型并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作品、反思等提供中肯的反馈信息,还需要熟悉已收集的证据属于评价的哪一方面、哪一阶段,如何评价等。
2.实践性课程的评价
基于 e-portfolio的实践性课程评价是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习反思,有效促进学习者发展成长的过程性评价。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评价以质性评价为手段,而总结性评价将同时使用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在形成评价中,主要由教师和学习同伴依据学习目标、收集标准和评价量规等对学习者收集的实践计划、作品甚至反思提出中肯的评价与反馈,它对学习者的后继学习起到了指导作用。而总结性评价则是学习者与教师、学习同伴一起参与到学习目标、收集标准和评价量规的制定,并由学习者亲自收集、整理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反思并记录。最后,由学习者与教师、家长、学习同伴等一同作为评价主体,依据已定的标准和量规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评定,并给出对学习者的综合评价(如图3所示)。
可见,基于e-portfolio的实践性课程的评价是由学习者、教师、家长、学习同伴等多元化群体参与的、运用多种方法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学习体验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考评的过程性评价。学习者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有利于学习者责任感的产生和学习动机的保持,学习反思的进行、学习体验的获得有利于学习者习得实践性课程的隐形知识与技能,同时也促进了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1]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10]钟志贤,吴初平.电子学档:远程学习中的一种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工具[J].中国远程教育,2008,(5):41-44
[3]Helen C.Barett,White Paper:Researching Electronic Portfolios and Learner Engagement,2005,http://www.taskstream.com/reflect/whitepaper.pdf
[4][6]王佑镁.论网络环境下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2,(6):37-40.
[5]谈成访,刘艳丽.电子学档:一种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工具[J].信息技术教育,2006,(10):45-47.
[7][8][9][12]卢强,张屹.E-Portfolio在汉语言远程可视化教学平台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7,(12上):64-68.
[11]http://electronicportfolios.org/categories.html
[13]Elena Barberà Gregori,Mercedes E.Ahumada Torres,Assessment of Research Competences Using e-portfolio[J]http://www.ub.edu/mide/organitzacio/docents/pdf/assessment_research_eportfolio.pdf
[14]Campbell,Melenyzer,Nettles&Wyman,Portfolio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Teacher Education.Boston:Allyn&Bacon(2000):22
2009-11-15
卢强,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464000)。
责任编辑 华 人
G423
B
1009—458x(2010)03—00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