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汉语言能走多远

2010-08-15徐文友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23期
关键词:汉语言母语语言文字

◆万 红 徐文友

(吉林省靖宇县景山学校)

中国的汉语言能走多远

◆万 红 徐文友

(吉林省靖宇县景山学校)

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是世界上最丰富、最优美、最智慧的语言之一。语文课,要让学生亲近母语,感受母语,在潜移默化中触摸语言,直觉大意,感知文字的“质地”与“芳香”。学好语言文字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重要因素,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我们更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从课堂做起,为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汉语言 语文 教学 语文教师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

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是世界上最丰富、最优美、最智慧的语言之一。语文课,要让学生亲近母语,感受母语,在潜移默化中触摸语言,直觉大意,感知文字的“质地”与“芳香”。

然而现在在我们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极为常见的一些现象,其主要特点是不“着”文字,刻意追逐人文效应,以至于课堂上没有丰富的语感信息,没有厚实的语言积累,没有飞扬的生命感悟,这样的“语文”课堂能走到哪里去呢?中国的汉语言又能走多远呢?

针对常见的这些现象,下面我要以一个教育者——语文教师的身份浅谈几点看法:

首先,现行的中考分值想必各位同仁都十分清楚,语文 120分;英语120分;其中英语的分值还达到过 150分。而我国中考最早是没有英语这一考试科目的,为什么短短几十年里,英语在我国竟然普及的这样迅速?原因很简单: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也因为我国要尽快融入世界,尽快使我国的经济、文化与世界接轨。所以才向国民普及英语,并用各种手段刺激国民学习英语。近年来的英语似乎有泰山压顶之感,比如:“英语作文竞赛、全国英语奥林匹克竞赛、全国英语竞赛”等每年必有,甚至每学期必有,而语文却有日益衰落之忧,举一个例子来说:“在我国的一般学校里,尤其是县城乡镇一类的学校,学生的作文已是“面目全非”、“不知所云”、“满卷错字”、“语无伦次”……每念及此,心痛不已,唉!老祖宗的东西就要被他们遗失殆尽了。我认为到了该抑制英语如此“疯狂”的时候了,否则我国的“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将成为真正的“化石”。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了。

这一切难道是孩子的错?不是!是教师的错吗?那到底是谁的错?是中国的教育当权者们吗?这个问题真到了值得我们深思的时候了。

另外,面对着语文课改的重重迷雾,我不禁惶惑:我们该到哪里去?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课堂的种种弊行,看看语文奔走在怎样的路上呢?

1.只“解文本”不“读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置文本于不顾,忽视对字词章句的领悟,空谈生命感悟,竭力阐发文本的人文内涵,无限放大文本知识,学生自然忽略了语文学习中重要的“读”,不需要体会文字的妙处,看似减轻了负担、简化了学习,无形之中也就糊弄了语文,丢失了语文的真趣。

2.只“做表演”不“学语言”

语文课堂的另一表现,是注重包装,如课件、音像、音乐等……课堂五光十色,造成虚假的美丽;或者是注重方法技巧,体验、讨论、表演、答辩等形式,造成虚假繁荣,华丽的包装,犹如温馨的枷锁,它咽干了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破坏了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致使语文本味尽失。

3.“轻玩味”而“重拓展”

有时为了体现出课程的综合性和人文性,往往无视语文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醉心于拓展延伸,或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评价性的延伸拓展。教师往往把文本作为试图达到理解贯通的平台,美其名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表面上看,这既拓展了课文内容,又贴近了生活,学生又能各抒已见,实质却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

4.“轻联系”而“重枝节”

如学习语言时,教师就会设定类似的问题:”你觉得文中哪一句最美?”“你最喜欢哪一句?”选择你最喜欢的角度方式赏析。如此活生生地肢解语言,忽视了文本语言的整体联系,其一成不变的方法,足以使人产生审美疲劳,这是机械的语言感悟。

学好语言文字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重要因素,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我们更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从课堂做起,为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汉语言母语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母语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母语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