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戴着镣铐跳舞

2010-08-15马顺云

中学语文 2010年18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评价

马顺云

新课改
——戴着镣铐跳舞

马顺云

新课改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全面展开,但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差,以及目前教育体制、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仍存在着很多现实的矛盾,造成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新课改 教育目标 教育体制 评价机制

目前,新课改已在中学教学中全面展开,这次课改面对的是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传统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积累而忽视了对人的能力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这种陈旧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课改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实现了课堂教学中心的转移,它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重新确认。

新课程标准,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怎么样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变,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综合实践的学习中快乐地成长,这成了每一位教师的心声。可是实践下来,我对新课改从激动到兴奋,从兴奋到茫然,从茫然到怀疑……更多的原因是我觉得这样的新课标思想在现行的教育制度,尤其是在这种教育制度下的广大农村中学更是无法实施,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

一、先进理念与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

新教育、新课程、新观念,它要求师生在较短时间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的方式,学的方式。可是我们对这场新课改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机制的建立及如何适应今后的考试心存疑虑。教师在实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时往往顾此失彼,多数老师是定位在知识与能力上,而忽略了后两者,实与虚的统一性不好把握。

教材内容变化很大,纵深面广,这对广大教师而言,难以适应。要尽快的熟悉新课文,还要尽快的掌握新的教法,谈何容易?旧的教育观念尚根深蒂固,新的教育观念还没有真正的形成,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也不明确。因此,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行为中体现不多。

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教学方式,有不少需要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实践环境,这些对于大中城市、办学条件好的学校来讲,落实起来可能不是很困难,而对于广大农村中学、条件差的学校来讲,根本无法实施,实验器具不全、器材不合格、师资不足等问题就不是一时能解决的,甚至还有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像样的实验室和正式的仪管员。

二、新教材与教辅资料缺乏的矛盾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材,容量丰富,面貌之新,跟以往的版本也差别很大,学生水平与教材编排上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和学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困难重重,总觉得这套教材难教、难学。比如说,综合实践活动课可集中使用或分散使用,学校和教师在实践中不好操作,因为弹性安排课程牵涉面广,加之社会、家长、部分教师对该课程不够理解,实践起来有困难、有阻力。相应教辅资料的缺乏,造成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查找资料或准备教学用具,所以教师备课困难,工作量成倍增长,身心负担加重。

三、评价方式与评价目标之间的矛盾

“怎样评价学生,如何评价老师,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大多数教师在应该如何对学生建立一种多元性的评价感到茫然。如果新课改评价方式能发生变化,形成了良好的过程性评价,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在良好评价措施下,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幅度得高,教师课改的动力当然会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空前高涨。但学校进行的各类考试还在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和教师,不同的评价方式与评价目标将决定不同内涵的好、中、差学生,甚至决定着教师不同的命运。那些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素质教育、愉快教育的,结果考试下来往往比不上传统教学的班级。所以,在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应试教育上。于是教师提出了困惑:应试教育存在的优势在哪里?新课改的不足是什么?应该如何做到课改和应试教育的结合?到底要不要考试?应该如何考试?应该如何看待考试的结果?如何衡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旧的要打破,新的却出不来,所以大多数人情愿回到旧的圈子里,因为这样更保险。

不管怎么说,今后学生还是要参加升学考试,现在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看的也还是成绩,说白了就是分数。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其它,仍是新课改评价方式的一大瓶颈。

四、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之间的矛盾

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不少教师急功近利,片面地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实质。纵观新课改下的课堂,特别是公开课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显了,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也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学生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问题很多: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每次只用一、二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优秀生的天下,学困生不过是在凑热闹;有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几乎处于失控,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往往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如何提高对合作有效性的指导;有的不管问题是否适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论问题大小、深浅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这么说,随着课改的进行,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呈现出“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景象。但是,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取消了“举手发言”,教室里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学生争抢发言,彼此却都听不到对方的说的内容,甚至有“南郭先生”滥竽充数。

其实,无论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贯穿全过程。如果学生是针,但脱离了教师这根线,针还是织不出精美的图案的。

新课标再好,对广大师生而言,也许只是一件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如果问一位教师准备如何实施新课改,他可能会毫无掩饰地告诉你:跟着感觉走。这或许就是新课改在教学第一线得到的普遍回应。

云南省嵩明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评价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