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旅游商品开发策略探讨
2010-08-15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秀芝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于秀芝
辽宁省旅游商品开发策略探讨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于秀芝
辽宁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旅游商品开发程度尚且不足,亟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界定了旅游商品的内涵,对辽宁省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深度开发旅游商品进行了策略探讨。
辽宁省 旅游商品 开发
旅游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其中“购”这个要素能够直接折射出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是带动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旅游商品开发在各地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旅游商品属于旅游中的非基本消费,需求弹性大,开发前景广阔。辽宁省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为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目前辽宁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购物发展较为滞后,直接原因便是旅游商品开发不足。因此,分析辽宁省目前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于促进该地区旅游业持久、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旅游商品概述
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物品,它与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有着紧密联系。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和传播旅游地形象的双重价值。旅游商品行业的主要类别有: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旅游服饰、旅游活动用品及土特产等用品。一件精美的旅游商品能够激发旅游者的美好回忆;可使旅游者长期保存或乐于赠送亲友,乐于向周围社会介绍;对旅游地形象的传播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有助于扩大旅游地的知名度。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等是旅游商品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2 辽宁省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2.1 意识不强,群众参与度不够
政府及企业仍把发展旅游的重心放在景区景点、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的建设上,对旅游购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旅游商品开发研究不够,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指导。此外,任何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应集思广益,吸引群众的广泛参与。据调查,辽宁省在2005年组织过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其作品多围绕2006年的世园会展开设计。此后六年,旅游局及相关部门并没有在旅游商品开发创新方面作出任何引导。辽宁省大中院校众多,尤其是鲁迅美术学院在全国享有盛名,但旅游业的发展并没有把这一优势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用以完善旅游商品的设计及包装。
2.2 缺乏特色,文化内涵不足
旅游商品既是商品,也是一种文化传播载体,是旅游目的地向国内外旅游市场宣传自己的重要媒介。所以,旅游商品必须要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辽宁省的旅游商品近几年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档次还不高,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挖掘也做得不是很到位。辽宁可供开发和生产旅游商品的资源非常丰富,但市场上出售的旅游商品几乎都可以在其他地区相似的景区买到,没有地方特色,又缺乏创新,这样就使旅游者失去了购买意愿。
2.3 品质低劣,包装粗糙
目前,辽宁省出售的大多数旅游商品都由小作坊或小规模企业制作,技术落后,做工粗糙,产品附加值也低。加之产品包装粗糙,不够精美,很难吸引游客购买用以馈赠亲友。如抚顺的煤精,是抚顺西露天矿独一无二的宝贵特产。因质地坚硬,结构细腻,成为雕刻工艺品特种原料。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煤精工艺品,但由于色彩及造型等原因难让游客产生喜爱之心,产生购买之意。再加上没有配套的精美包装,也难成为旅游者馈赠亲友的礼品。
2.4 体积庞大,携带运输困难
体积庞大、重量过沉也是辽宁省旅游商品存在的又一问题。如享誉盛名的鞍山岫岩的玉雕产品,抚顺新宾的根雕工艺品,很有地方特色,做工也精巧,但由于部分雕刻体积庞大,且玉雕易碎等原因使游客因不便携带或运输而望而却步。
2.5 宣传不到位,销售手段落后,市场秩序乱,管理欠规范
酒香也怕巷子深。市场经济时代,商品更需要宣传。近年来,辽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旅游,但在各种活动中对旅游商品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红河谷漂流、大连发现王国、冰峪沟等旅游景区虽名声远扬,但旅游商品知名度却较低。旅游商品的销售方式主要是通过摊点或小店出售,这种方式为游客带来了一些便利,但手段还比较落后。旅游商品经营者经营规模小,实力弱,使整个旅游购物业的市场形象难以树立。销售市场混乱,旅游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各自为政,盲目生产,随意定价;缺乏规范管理和指导,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其结果必是伪劣商品充斥于市,旅游业整体形象受损。
3 辽宁省旅游商品深度开发的策略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制定旅游商品发展规划
辽宁省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要转变观念,将旅游商品的开发纳入到与旅游基础设施、景点、旅游交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把旅游商品开发列入当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编制专门的旅游商品发展规划,防止盲目开发,使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更加合理科学,使旅游商品业的发展同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协调统一。
3.2 重点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它是基本生活满足以后的一种消费,这种消费完全凭借旅游者的个人意志。游客来旅游时可能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购物意向,但看到特色商品后可能就有了购买欲。因此,旅游商品开发上必须要有文化、有创意,才能有生命力。旅游商品的地方性、文化性,能够表明商品的特色和价值所在。辽宁省旅游商品的开发,应在充分调查旅游者心理和需求基础上,整合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突出特色,如满清文化、关东文化、滨海文化和冰雪文化等,依托各城市、各地区现有的资源,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并力争创出品牌、名牌旅游商品。
3.3 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综合实力
旅游商品开发对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需求较高。旅游商品开发创新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支撑,这样既能够解决开发旅游商品的生产技术问题,又能够熟练掌握旅游商品的营销策略,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不断设计出有新意、有品位、有档次、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建议辽宁省在旅游专业院校里开设旅游商品设计开发专业及相关课程,培养一批文化素养高、懂现代工艺品设计研发和旅游市场开拓的专业人才队伍;为现有企业的设计人员提供进修机会,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整体设计水平;鼓励企业与专业院校保持密切合作,提高研发水平和企业的综合实力。
3.4 采取多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旅游购物的特点是时间仓促,旅游者的整个购买过程也就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因此,对旅游商品进行事先宣传具有重要作用。辽宁省旅游局可邀请相关专家,从众多旅游商品中筛选出具有重要特色的制作成册,通过经贸、文化交流等活动进行宣传。此外,也可以通过举办旅游商品博览会搭建对外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帮助商品开发企业拓展市场;利用网络,加强旅游商品的网络化经营力度,为旅游商品的市场销售增加份额。
3.5 健全管理机制,增强旅游商品开发的行业约束力
针对目前市场运行状况,加快形成组织健全、分工明确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旅游商品协会的作用,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实行行业管理和工作指导,发挥监督、咨询、培训、宣传等职能作用,引导其有序竞争;另一方面,旅游、工商、质监、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旅游商品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品牌和专利旅游商品的保护,对侵权以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确保研发、生产、销售、游客四方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旅游商品对旅游业的发展、地区经济的激活、地域文化的传播都有重要意义。不断推进辽宁省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不仅有利于促进旅游商品品牌的建设,提高旅游商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还可以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不断得到弘扬、传承、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辽宁省政府及各方单位要对旅游商品给予足够的认识,在旅游商品开发上多下功夫,做足文章,使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1] 纪静.东北地区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J].辽宁经济,2009,(2).
[2] 王东,吴迪.我国旅游商品开发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 方百寿,罗玲.中国旅游商品研究[J].商业研究,2002,(6).
[4] 田伦.把旅游购物放在突出地位[N].中国旅游报,1998-04-06.
F590
A
1005-5800(2010)12(c)-1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