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亚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2010-08-15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分院

中国商论 2010年29期
关键词:十二五三亚旅游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分院 张 文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管理分院 滕文庆

三亚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分院 张 文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管理分院 滕文庆

本文通过分析三亚“十二五”旅游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和环境,结合三亚“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三亚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及目标,指出“十二五”时期三亚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

三亚 “十二五” 旅游

1 三亚“十二五”旅游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

1.1 经济方面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200亿元(未含农垦,下同),“十一五”期间平均增值16.8%,2010年人均GDP达到39000元,全市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4.8%和12.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的到显著改善;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以文明生态村为载体的三亚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三亚旅游对周边地区拉动力提高,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有所增强。但也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总量小,综合经济实力有待提升;产业基础薄弱,单一性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待增强;城乡之间、南部与北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仍较为明显,发展协调度有待提高;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经过“十一五”前中期的加快发展后其滞后性开始显现,瓶颈制约有待突破,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有待完善和强化;社会事业建设欠账较多,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1.2 社会方面

“十二五”时期,是全国经济战略性转型和海南省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时期。这为三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国内消费需求的提升,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将有利于三亚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5至10年内将是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上升期,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为三亚旅游业实现新一轮发展提供重要机遇。国内新兴战略性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为三亚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及培育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外在需求,沿海发达地区金融、商贸、物流、创意、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的扩展和服务外包,有利于三亚新兴产业乘势而上。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明显增强,与东盟、南亚等周边国家的经济关联度明显提高,有利于三亚与世界经济更密切的交流中吸引更多要素的流入,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多方面合作中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将直接促进三亚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迈上新台阶。随着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设低碳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三亚具有增加碳汇的巨大潜力和低能耗的产业结构,为先行建设低碳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使国外旅客人数受到影响;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使全省各地的发展都在加速,来自其他地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等。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按国际通行做法高标准推进旅游和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争当排头兵,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挑战。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产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积累和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基础,这两方面都是三亚的“短板”。

2 “十二五”时期三亚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及目标

2.1 总体思路

将继续围绕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和奋斗目标,坚持高端取向、提升城市品质的基本思路,按照“做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排头兵和先遣队”的要求,实施“旅游龙头、六业支撑”产业发展战略、东西南北中全方位扩展以海棠湾为重点的区域振兴战略,全面加快三亚国际旅游城建设。以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龙头地区和建设我国旅游国际竞争力的代表性地区为标杆,加快推进旅游要素按国际化要求高标准配置,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内生力;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努力把三亚建设成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创先建成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2.2 发展目标

到2015年,三亚市综合经济实力将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8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8000元。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比重达到5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57%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海南省领先水平。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更大进步,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国际旅游岛建设初见成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将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比重达到55%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63%左右。生态环境达到更高、更好的水平,基本建成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世界一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3 “十二五”时期三亚旅游发展战略重点

3.1 健全旅游高端产品体系

加快以海棠湾为重点的海湾一线具有综合功能的高端酒店群建设;大力培育油轮度假、游艇度假、游船度假、海岛度假和滨海度假为主的高端海洋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合理规划布局发展以高尔夫运动、温泉养生旅游、健美与康疗旅游和山地雨林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休闲运动康体养生类度假旅游产品;积极发展以购物旅游、娱乐体育、节庆赛事旅游和会展会议旅游为主的娱乐、时尚与商务旅游产品;发掘和开发以天涯文化旅游、黎苗文化旅游和创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特殊乡村旅游。

3.2 优化旅游业发展空间结构

科学规划和布局景区景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打造“一心、一带、一轴、两湾、三区”的旅游空间大格局。以三亚主城区为中心,加快旅游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主城区的旅游服务功能;以海棠湾—梅山一线海岸带为重点,强化海岸景观建设,有序增加岸线的旅游度假设施,打造一流的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带;以大三亚湾和海棠湾为重点,大力开发海上旅游;沿224国道建设展示三亚热带自然和人文景观特色的生态与文化景观轴;沿东线高速公路重点建设海棠湾国家海岸,打造包括亚龙湾、蜈支洲岛、南田温泉等景区景点的世界顶级滨海度假旅游带;沿西线高速公路重点建设崖城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包括天涯海角、西岛、南山、大小洞天等景区景点的文化、观光旅游带;北部热带雨林和山地丘陵地区,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好山林保育区及规划好发展预留空间的同时,合理布局开发热带雨林主题公园和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山区、落后地区和周边市县发展。

3.3 巩固提升扩展国内外客源市场

打造“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城市形象,加强营销推广力度,巩固扩大国内市场,大力拓展国外市场。国内客源方面,巩固提升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环渤海湾地区为主的传统客源市场,扩展西南和中原地区为主的新兴市场,争取旅游客源地由省会城市向非省会大中城市延伸。海外客源方面,巩固扩大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俄罗斯市场,以及在华外国人等主要客源市场;大力拓展西欧、北欧、北美、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

3.4 提升旅游服务业水平

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旅行社、导游、购物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在交通枢纽、景区、城市广场等旅游集中的场所设立有课服务中心。建设具有宣传促销、咨询、预订、投诉等功能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平台,健全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强化管理规范、清洁卫生、方便旅客的旅游厕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应急救援、公共医疗、卫生检疫防疫等安全救助体系。

3.5 加强旅游市场管理

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旅游立法工作,完善旅游相关法规。依托信息技术,提升三亚旅游管理水平。加强旅游行业诚信体制建设,规范景区门票价格,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等,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推进旅游综合执法,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3.6 积极发展旅游商品、用品加工业

发挥三亚海鲜品种、热带水果丰富的优势,着力发展以海鲜食品、热带水果和特色食品为主的土特产品加工业。结合三亚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着力发展以旅游日常用品、民族工艺品和特色工艺品为主的旅游工艺品加工业。

[1] 韩佳伸,滕文庆,陈延理.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三亚市入境旅游现状研究[J].中国商贸,2010,(12).

[2] 詹鹏,陈延理.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三亚旅游发展现状探究[J].中国商贸,2010,(15).

F592

A

1005-5800(2010)12(c)-156-02

猜你喜欢

十二五三亚旅游
海南三亚之旅
『贵州小三亚』——罗甸
旅游
三亚的海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三亚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