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看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促进

2010-08-15齐齐哈尔市广播电视大学经济学系于志武

中国商论 2010年29期
关键词:会展经济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市广播电视大学经济学系 于志武

从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看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促进

齐齐哈尔市广播电视大学经济学系 于志武

本文结合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十年的发展路程,指出会展经济对相关产业的巨大带动和凝聚作用。十年绿博会,承载了鹤城人太多的努力与付出,也为齐齐哈尔市发展会展经济开了先河,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十年间,绿博会为鹤城带来大量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文化流,促进了城市商贸、邮政、住宿、餐饮等多种相关产业的发展,其强劲的经济带动功能得以彰显,也充分证实了经济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

齐齐哈尔 绿色食品博览会 经济与文化 相互促进

改革开放使整个社会经济空前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和改善。市场对农产品的供给也由过去的限量配给转化为宽松的市场调节,物质生活空前丰富。强劲的市场需求也催生了不择手段地高产、增产,当人们在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后,发现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鱼、肉和青菜瓜果,普遍存在着激素、农药、化肥等严重超标问题,尤其是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发生后,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如果不彻底改变食物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将会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乃至生命。也有学者指出,当前食品的发展状况堪比工业化初期的严重污染,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后果将很难回避。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绿色”、“环保”、“有机”等观念逐步提出并被世人所广泛接受,“绿色食品”也因此而产生。

在这样的大发展趋势下,齐齐哈尔市作为世界最著名高寒黑土地的中心腹地,及时唱响了“绿色生态农业的凯歌”—— 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以下简称绿博会)于2001年高调诞生。至2010年绿博会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这个过程也是齐齐哈尔市会展经济蓬勃发展的十年,通过对会展经济的有益尝试,绿博会促进了齐齐哈尔市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文化流等的有效流动,并带动了整个城市商业、贸易、邮政、餐饮住宿和交通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其强大的辐射带动功能,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 “绿博”搭台大项目落地

2001年由中国农业部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与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0届。绿博会的主题是绿色、健康、合作、发展,其举办宗旨是倡导社会的绿色观念,引领市场绿色消费,并积极开拓和发掘潜在的绿色食品市场。通过绿博会能够充分展示中国绿色食品的发展成果,也能展示黑龙江省作为绿色食品大省的形象和优势,为全国乃至世界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了合作共赢的良好商机。

经过十年的不断努力和发扬,齐齐哈尔市一批别具特色的绿色食品逐渐被外人所识,并走上了全国市场,这其中泰来的大米,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洋葱、油豆角,克山和讷河的马铃薯,拜泉的芸豆都获得了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保护。在这个经过十年辛勤汗水精心搭建的平台上,齐齐哈尔市绿色经济发展呈现了几何级数增长,时至今日绿色食品展销额接近500亿元,经贸总成交额实现1600亿元,一路高歌突破千亿大关。现在整个齐齐哈尔市拥有14个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5个特产之乡、66个绿色食品龙头生产企业和186个绿色食品商标,真正的实现了通过会展经济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齐齐哈尔绿博会的诞生是生活高度发展、环保意识根本转变以及独特地理条件的有机结合。它是在当地政府主导下,充分利用黑龙江的地域优势和齐齐哈尔的旅游资源优势举办的专业性绿色食品推介会,属于会展经济的组织形式。而会展经济与旅游业、房地产并称当今世界三大无烟产业,具有强劲的经济带动、产业辐射和社会效益,并具有“绿色、低碳、朝阳”等新兴经济形态的特征。

2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依据专业分析,可以发现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1元的展览收入,能给其他相关产业带来9元的辐射收入。由此可见,会展经济不仅自身能够创造效益,还能带动与此相关的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齐齐哈尔绿博会的发展壮大也对当地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强劲拉动作用。如以绿博会为主题的节庆活动等典型体验式旅游形式,对旅游和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绿博会一般选在旅游旺季渐淡伊始的八月中下旬举办,避开了旅游高峰期对相关产业的压力和拥挤,又维持和拉长了旅游旺季。在星级饭店方面,绿博会举办期间平均入住率达90%,与日常不足35%的入住率形成鲜明对比。在景区方面,扎龙、明月岛、铁农园艺园、哈拉新村达族生态园、龙沙公园、碾子山漂流等景区(点)日接待量都在千人左右,尤其是扎龙每天接待平均超5000人。

绿博会对周边城市的旅游也带来了深远影响。齐齐哈尔作为黑龙江省西部和毗邻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中心城市,以“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吸引着更大范围旅游者的目光。以齐齐哈尔为中心的黑龙江省西部旅游黄金旅游线路,依靠齐齐哈尔的湿地、大庆的油田、五大连池的火山、大兴安岭的草原、黑河的界江等特色旅游资源,目前已经逐步成为游客追逐的热点。绿博会的成功举办一方面扩展和丰富了绿博会的内涵,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另一方面也让大庆、五大连池等周边城市更多地接受绿博会的辐射,从中受益。

3 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提供交流展示场所

在绿色食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齐齐哈尔绿博会的出现无疑给企业搜集市场信息、展示自身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企业可以通过参展,获取竞争产品的各种一手信息,并且还能发掘潜力产品,为公司发展创造新的利润点。总体上,绿博会通过好产品、新变化和新创新成功的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前来参观展会,并拉动了当地消费的增长。

通过对统计资料和数据的整理,截止到目前已经有北京、上海等23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美国、英国、香港、台湾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企业,近2000个绿色、特色品种参展,总体的参展品种数量增加近31%。这其中,国外绿色食品展位达70多个,增加约近30%;省外企业展位160多个,增加近30%。诸如北京汇源、内蒙伊利等中国绿色食品百强企业展位近60个,增加约20%多;省内如北大荒等著名企业展位近80个,增加近20%。从这组可以看出,整体上绿博会呈现了勃勃生机,为参展企业提供了展示的空间。

从对消费者的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绿博会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在会展中心参观的市民,消费金额从十几元到数千元不等。以韩国某参展商的产品销售状况为例,该参展商在展位上准备的几十箱货物开展不到两天就销售告罄,使得该参展商对绿博会,对齐齐哈尔市民的消费能力刮目相看。随着绿博会的发展,其展位已由2001年的近350个,发展到如今的600个,而流动参观人数则由最初的3万多人扩大至现在的16万以上,十年的绿博会累计参观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00万人次。

4 会展经济会带来文化交流与思想转变

“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伴随齐齐哈尔绿博会的发展,美名声播四海。通过绿博会这样的会展平台可以发挥单纯的旅游宣传起不到的效果,其间接的宣传作用不可估量。通过会展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丰富的绿色食品成果,也给企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评价,做到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赢,也使得齐齐哈尔的绿博会蜚声海外,它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看得见的展会成交量和达成的意向协议,更多的是对齐齐哈尔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传播,这种潜在的影响带来的经济带动将无法估量。

通过绿博会的举办,外界对齐齐哈尔市的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丹顶鹤,高寒黑土与绿色食品也逐渐为外人获知,鹤乡周边的旅游资源与风土人情也逐渐被外界所知晓,这种信息的扩散和获取速度带来的经济带动非常可喜,同时,随着外界对齐齐哈尔市的关注,外来文化也在不断进入,并迅速与本地文化进行了融合,极大地改善了过去存在的封闭、自大、盲目等不良思想。

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共同促进提高,这种会展经济的发展模式在齐齐哈尔绿博会上成功实现,并迅速成为会展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通过绿博会这一成功的会展实例,可以有力的证实会展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桥梁”作用。

[1] 孔献策.会展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思路[J].经济导刊,2005,(7).

[2] 何晏. 中国会展经济中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周刊,2007,(22).

[3] 齐齐哈尔2009经济统计年鉴.齐齐哈尔市统计局,2010.

F270

A

1005-5800(2010)12(c)-250-02

猜你喜欢

会展经济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老年大学校歌
会展经济发展现状与风险管理分析
齐齐哈尔地区一例鹅圆环病毒的PCR诊断
基于SWOT的齐齐哈尔市冰球城市建设研究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齐齐哈尔市冰上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对策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互动初探
齐齐哈尔市慢行交通系统调查与思考
物理电功率专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