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入世后中小型企业经济管理
2010-08-15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孙 静
浅谈入世后中小型企业经济管理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孙 静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已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并日渐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迎来更大机遇和更多挑战,相对于结构复杂、抗压能力强、经济条件优越的大企业,结构较简单、经济条件处于劣势的中小型企业应如何看准机遇,顺应时代完善并壮大?本文就中小型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作了简单分析。
入世 中小型企业 新经济 企业管理
1 入世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状况
入世之初,我国的传统经济、传统民族工业均受到了很大冲击,而对于我国新经济和起步较晚的信息产业来说,网络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严峻挑战。第一,我国经济体制较国外落后,入世使大量外资涌入,形成一股新经济浪潮,犹如拔苗助长,而我们对其的理论认识却严重缺乏,吸收能力严重滞后,无法正确把握其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认识不清,方向不明确,导致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盲目性,运行风险增大。第二,我国新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运行质量低,在一些重工业、高新技术方面依赖国外进口。第三,新经济的发展带来知识经济的理念,技术人才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然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依然以信息和技术为主要生产要素,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都非常不完善。然而,随着十年来新经济宏观环境的建设,各大中小企业为生存而不断竞争、转型、淘汰、发展、壮大,我国新经济总体状况已具备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国外有实力外商的不断入驻,为我国各行各业发展带来了新的信息和挑战,促进了企业的成长、成熟,为更多人员带来就业机会,同时带来的新技术和新理念,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许多发展机会,而更频繁的进出口贸易也为众多企业带来更多商机。我国经济以飞快的速度前进,出口快速扩大,已成为世界出口大国,并成为多个国家第一出口国,赶超了头号对手印度,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有很多知名企业无法顺应新经济而最终走向了消亡,而越来越多的国内知名企业跻身国际排行榜,并与国际顶级跨国大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2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的地位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新兴经济体,我国中小型企业数量很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约有99%的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产值约占60%,利润约占40%,同时,这些企业还为城镇居民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而在进出口贸易中也占了半数以上份额,另外,中小型企业在满足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培养企业家和企业精英,参与专业、技术协作,挖掘优秀技术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我国中小型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对一个企业来说,经济管理至关重要,是决定整个企业生存发展壮大,或者导致企业停滞不前、人员流失、亏损和破产的关键。我国中小企业数量非常多,然而大体状况却不是很乐观,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依然管理粗放、能源与材料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下。
第一,规模小。无论是生产、人员、资产还是影响力,和大企业相比都比较弱,因此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和完善的制度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保持低人员浮动率。通常来说,中小型企业稳定性比大企业差,当内部环境,如人员、生产、流动资金等变化,或者外部整体如行业、经济形势、经济制度、政策等环境变化时,其受到的影响比大企业大得多,且各种变化更容易产生交叉连锁反应,对某些小企业来说会造成企业和人员双方都难以承担的风险。
第二,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地域性强。由于投入较少,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可以依附着大型轻工业、重工业、高新科技产品、服务业等做手工作坊式加工到科技技术产业的辅助和一些大规模资金运作衍生服务等领域,也正因如此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而复杂的。由于人员少,公司大多实行交叉管理,需要人才既有一技之长,又拥有一定综合素质,能够处理一些职能外的事务。另外,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影响力小、活动范围也不广,多与周围其他行业企业合作实现平衡发展,因而形成地域性,就人员构成来说,为防止流动,地域性就十分突出,久之内部也可能形成排外思维,不利于注入全新的血液。
第三,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太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一部分原因是外部环境压力大、发展压力大;另一部分原因是员工缺乏共同价值观念,对企业认同感不强,而管理者也相对缺乏经验,从上到下整体氛围缺乏疏通性,因而也难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4 新经济形势对中小型企业管理模式提出的必然要求
入世后我国新经济已有很大改善,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GDP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继美国后GDP最高的国家。同时,在世贸组织成员的身份、新兴经济体及“新中国模式”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要求更加迫切,而占了我国国民经济99%的中小型企业,既是较被动、落后的群体,又是目前外部经济大环境下较容易受到冲击和影响的群体,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日益明显,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走向集约,而对企业就有了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节能降耗,提高附加值和增加经济效益的要求。
第一,注重信息化管理
强化管理、管理创新已成为中小型企业生存和制胜的根本保证,虽然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层较简单,但由于交叉管理和缺乏企业文化导致员工状态不相统一,普遍存在管理结构松散的现象,往往造成决策到实行无法很好地贯彻,因而掌握知识经济也是一个调整重点。企业通过掌握这种信息化经济,在管理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减少多余管理层次,或不必要的交叉管理,更加准确的进行信息传递反馈,从而提高决策到实行的效率,增加盈利。
第二,注重发展战略创新
中小型企业需要通过创新发展战略来改变被动落后的形势,其竞争战略的核心应是在综合实力不足的情况下集中力量,一方面,中小企业应争取局部市场,站稳脚跟,从而形成优势,通过局部胜利循序渐进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稳步促进发展;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关注外部宏观环境的快速变化,在稳固自身的同时努力为自己开拓核心竞争力,一边跟随行业巨头向前发展,挖掘自己在行业的专长,有同行所没有的优势资源。
第三,注重管理以人为本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的竞争已然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而中小型企业稳定性差,自救能力差,更加需要储备人才。由于规模小,企业文化较缺乏,中小型企业大多还注重义务为本的管理模式,而为在数量众多的同行和快速转变的整体形势中生存下来,必须注重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其关键在于理性的情感性管理,做到理解、尊重、关心员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和充分发挥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另外,中小型企业也该注重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一些小型企业无法做到完善人力资源部门,甚至没有建立该部门,但应该拥有人力资源的整体理念,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注意开发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在难以吸引外来人才的情况下,重视对人才的自我培养和自我员工的开发,提高员工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激发其职能创造性,重视勉励,加强员工、部门、管理人三者间有效沟通交流,更好地识人用人,维护员工间良性的互相学习、竞争状态,为每个员工提供提高的机会、发展的空间和创新的舞台,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个人才华。
总体来讲,企业只有树立正确观念、创立企业文化、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创造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各种条件;加强科技创新,利用地域性特征加强区域联系,一方面稳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不断努力扩大区域影响力。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经济的快速变化和发展,才能为自身谋求一个乐观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壮大空间。
[1] 曹文亚.入世后外资的引进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研究分析[J].商情,2009,(14).
[2] 贾明明.当代中小型企业现状及发展策略[J].商情,2010,(10).
[3] 黄子豪.论中小型企业的竞争战略[J].价值中国网,2008-11-26.
[4] 赵基孝.论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J].今日科苑,2009,(10).
[5] 韦丽红,王汉君.浅谈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8).
[6] 张菠.浅论入世后中国区域经济管理体制[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7,(2).
[7] 杨柳春.推动企业生态经济管理的政策系统研究[J].商情,2010,(24).
[8] 孙忆南,强化创新.建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J].中国外资下半月刊,2010,(10).
F270
A
1005-5800(2010)12(c)-096-02
孙静(1962-),女,山东省齐河县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人力资源教研室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劳动关系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