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理念下学生培养的思考

2010-08-15黑龙江蒋锐航

职业技术 2010年9期
关键词:教育学生

黑龙江 蒋锐航

全人理念下学生培养的思考

黑龙江 蒋锐航

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中总结的问题和工作经验,梳理了在学习、实践全人教育理念的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学生应该成为一个全面的人,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高尚、心灵美好的人,一个爱国者,其次才是一个拥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人。

学生现状;学生培养;全人教育

一、立足现状的探索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快速的熟悉和了解每一位学生。90后的一代,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个性与特性,自信与脆弱,稚嫩与智慧共存。存在着男生像女生,女生像小孩,小孩像成人的现象。一些男生对自己越来越精细化,头发烫卷,染上颜色,戴耳钉、项链、戒指,衣服和包要配套,天天要造型;撒娇,吃零食,娘娘腔,胆小,脆弱;女生则变得很彪悍,男式造型的短发,清一色黑灰的衣服,常常对男生实行暴力,在课堂上很奔放的说笑,喜欢和男生打得火热,大学是女生最美最清纯的年纪,却偏偏故作成熟。

但是,他们又拥有足够的智慧,足够的个性,也各有专长,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把无限放大的缺点收敛起来,并无限放大他们的小优点。总结我校学生的两大缺点,一是不注意,二是不自信。说过一遍的话是听不见、记不住的,无法集中注意力,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做任何其他事情,不够投入和专注是永远的无法做好的。那么这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从来都没有做成功过一件事,自信也就无从谈起;很多学生初中就跟不上,很勉强念了高中,总是被打击:你不行,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每次考试都倒数。一次次失败只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许多学生上网、睡觉、喝酒,这是因为网络游戏能让他找到英雄的感觉,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强大。因此说,90后的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缺少的是专注和自信,他们需要一个良好的途径去培养他们的专注与自信。

其次,要结合他们的专业,定位他们的职业发展。例如,借助课程优势,我将开学后一个月的期中考试题目设定为如何度过大学三年并规划毕业五年后的工作生活,其中40%的学生表示想要开公司当老板,想要宝马香车佳人相伴,对于大学期间学习生活的计划却一片茫然。没有具体实践,目标理想就变成幻想,职业技术学院强调的就是专业性,技术性对于这一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踏实、严谨是他们最需要的气质;专业精通,技术过硬是他们将来立足行业的资本,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才能使他们扎实学好专业课程,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最后,借助讲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便利,培养学生的全人发展。结合课程,第一节课便提出“什么是大学”的问题,就此提出:学习、成长、思辨、审美四个词来概括大学所要培养发展的四个方面。学生培养就是要注重“学科为本”、学生为本”,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那么首先,学生应该成为一名全面的人,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高尚、心灵美好的人,一个爱国者,其次才是一个拥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人。学生在学校里掌握一种正确的学习、工作与思考问题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教授提出的“大学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和全人教育”的思想,全人教育中的“全人”指的是“完整的个人”,全人教育即是:能够提供一套兼具深度(专业)及广度(通才)的学习,进而充分展现完整的个人,培育博雅素养,实践“知识探索”与“人文关怀”的一种教育模式。教育是一种与时、与人俱进的春风化雨的工作,绝非拘泥形式、墨守成规。时代的演进及学生素质与结构的差异,都将会影响全人教育的面貌与内涵。简言之,即考虑到施教对象是“学生这个人”,施教历程包含知、情、意、行四个层面。培养出自信、重品德、爱思考、乐于探索、勇于面对困难、善于表达、能愉快学习的人。

全人教育的培养标准是:1.理论与实务并重,2.知识与品德兼顾,3.课堂与体验等量,4.传统与创新齐观,5.小我与大我均衡。希望学生学会独立和坚强,给理想以目标是尤为重要的。可以通过推行班级日记,一人记一天,辅导员一周一记,为学生提供一个心灵沟通的空间,也为学生和老师搭建交流的平台,这个途径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同时,以集体生活影响学生,以集体活动锻炼学生,让学生一方面具有稳固和广阔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要培养出乐于学习的态度。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自发的学习态度尤其重要。“终身学习,与时并进”是为学与做人成功的基石,让学生的百分考核变成一种动力而非压力。运动会、艺术节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终身兴趣,以及养成持之以恒的运动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透过参与体育和艺术活动,扩展生活空间,拥有更充实的人生。要让学生体会并理解“ENJOY”享受一词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了加分而参加活动,是要享受投入活动与人交往,认识新朋友的乐趣,享受尽情投入的乐趣,并分享成功或是失败的心情。如果不能做到,那么参加这些活动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班级同学现在参加这些活动都是带着快乐的心情“enjoy”的。有一个男生是几十个人中参加街舞的学习唯一坚持下来的人,这种享受已经升华为一种意志,虽然上一学期他考试挂科并名落孙山,但是丝毫不影响他这个学期对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同学和班级他也是无比的关心,这是也我们组织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所要达到的目的。

学习模式的多样化,也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思考和沟通能力,令他们更加关心社会。通过为学生提供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学习经历,建立学生的个人品格,包括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国家公民身分认同和承担精神的价值观和态度。在学生走向成熟的阶段,同时也要对未来的职业和婚姻有所期望,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生活的责任。通过抗旱救灾、募捐赞助、义演义务劳动、探讨真实的实例等等,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及探讨涉及不同价值观的问题。社会服务除了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帮助外,通过社会服务,还要提倡“守望相助,推己及人”的精神,从而实现建立和谐共融的社会。让学生在不同层面认识各行各业的工作,把学习与学生的职业抱负及就业机会联系起来。比如,学生在推销万家宝牛奶的工作中,需要三到五人的合作,在促销过程中,要选择推销地点,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最后他们深有感触于风雨无阻打工的艰辛,也感叹不同小区、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相信这样的经历会深刻影响到他们对于未来生活的选择。学生们参与义务工作回馈社会和培养勇于承担的精神值得肯定,更希望他们能透过社会服务,培养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同情心、关注和尊重。

综上所述,中外自古皆有“全人教育”的理念:今日西方的人文教育,起源自古希腊哲学家对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和目的的讨论;而中国传统的“士”,即知识分子,亦须研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并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虽然中、西演绎和陈述方式可能相异,但所论及的内容和精神非常相近,相信教育应以均衡为要,强调知识、能力与品格并重;并且以人为主体,让学习者的身、心和灵性都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打开一扇心门,打开一扇能力之门,打开通往未来的一扇门,让大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追求各种知识和学问、思考人生、培养品格,装备自己,成为真正能服务社会的人。我们需要专才训练,以切合高度分工的社会需要,也需要通识教育去帮助学生应付瞬息万变的时代。“全人教育”既然以人为中心,更重要的当然是个人素质的提升。因此,希望我们的教育能使学生成为有见识、能独立思考的人,对真、善、美有感知,会追求,最终达成自我实践,迈向更加丰富的人生。

(作者单位: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猜你喜欢

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快把我哥带走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