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阅读的习惯
2010-08-15张振华浙江省富阳市大源中学
■ 张振华(浙江省富阳市大源中学)
作为在教学一线工作的初中语文老师,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当我问初三的学生最喜欢的书是什么时,他们的回答总让我很尴尬。很难想象十多年的母语教学竟然无法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无法让孩子们说出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教学是基础,是进行写作训练的前提,爱读书、善于读书、精于鉴赏是形成良好写作能力的先决条件。我们的学生既不爱读书,也不善于读书,宁愿看一些漫画、庸俗网络文章,也不愿欣赏四大名著。究其根源,剔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得到乐趣,体验不到阅读的快感,更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从读入手,培养语感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已是被世人接受并付诸实践的一条学习语文的重要而有效的经验。读的方法很多,齐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领读、跟读,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求学生伴随想象的翅膀,有节奏、有感情地吟咏,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最喜欢的地方和最感兴趣的游戏,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小时候在书房、在百草园里是怎么玩的,然后再请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启发学生用想象的翅膀去阅读;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来调动学生的情趣。又如在教《愚公移山》一课时,我先播放歌曲《愚公移山》:“听起来是奇闻,说起来是笑谈……”用那苍健、雄壮、激昂的歌声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趁此提问:愚公为什么要移山?他怎样移山?他能移山吗?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激发起来了。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吟诵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伴随想象活动,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美读”的要领,灵活运用语调的轻重缓急来展现作品,更难得的是,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从练入手,积累词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应把“阅读课”还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带着问题在书中 “走几个来回”,让学生充分地读、潜心地读,使之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与文本、与老师进行对话、交流,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随笔录·论读书》)语文老师要独具慧眼,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和积累,并利用各种征文活动 (《关于全市初中语文师生读书征文活动》等)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语文老师还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的方法很多,应视其需要而选择,例如对重要的文章,可选择精读法。精读要求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边读边对重点词句、段落、章节做上标记;要字斟句酌,对文章各部分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做到透彻理解。阅读还应注意策略,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应选择一两个“中心兴趣”进行大量的、较为深入的阅读,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立足创新,体现个性
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想象力是创造能力的智力因素之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有融化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转化为学生自觉的意识、行为才算落实到位了。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教育的内涵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想象,正是创新思维的最佳表征,在阅读中,发挥丰富、合理的想象力,可以促进阅读理解的深入,培养创新思维。
每一个阅读者都清楚,阅读中的想象除了再现文本文字之外,还表现在对作品中被作者省略掉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生活场景等的推断设想,以及阅读者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生发等上面。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是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后人却用它比喻人在困境时会发出许多希望。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原是诗人表达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现已成为揭示新陈代谢自然规律的名句。这些都是创造想象在阅读中的个性体现。
黄厚江老师曾说:“阅读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想象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可以说,失去了想象,也就失去了阅读。”因此,要借助想象的翅膀培养阅读的习惯。
参考资料:
1.顾黄初 《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教学与研究》1988.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3.黄厚江《想象中的阅读和阅读中的想象》,《语文学习》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