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经济地区农村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周口市农村人口问题研究

2010-08-15田心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周口市人口农民

田心军

(周口师范学院政法系,河南周口46600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选择。人口问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心问题。作为农业经济地区,解决农村人口问题,使农村人口的发展与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我们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农业经济地区制定发展战略必须首先关注农村人口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显然,这个定义突出了发展主题,强调了发展的可持续性,体现了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和人与自然的协调性。它首先要求发展要以人为中心,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其次要求既要鼓励经济增长,满足当代人需要,又要反对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对当代人的需要加以限制。它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相协调的科学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推动自然、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的限制,特别是存在着人口问题的限制。因此,江泽民同志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2]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阐述中进一步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3]

人口作为社会生产力要素,人口发展的本身就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动力,一定的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人口数量的需求就会下降,对人口质量的要求就会提高。因为人口数量的过度膨胀会带来对资源的过度需求,引发对资源的不当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枯竭。在这种情况下,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往往不是选择的结果,而是人口压力下的必然产物。由工业革命开始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式已经证明,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人口问题是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是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建国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农村人口所占比例一直保持在80%以上。城镇化建设加快后,市镇人口增加,但农村人口仍是我国人口的主体。因此,制定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关注农村人口问题;制定农业经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应首先关注农村人口问题。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一直是全省人口的大多数,周口市又是河南省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更是全市人口的主体,是典型的农业经济地区。本项目组以周口市为例,对农业经济地区农村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周口市农村人口状况及其特点

周口市所属地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太昊伏羲早在远古时代就引领人群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生息。但是,直到建国前,全市人民饱受自然灾害和人为战乱等种种苦难,农村人口发展一直非常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周口市农村人口发展呈现出如下新的特点。

1.农村人口数量过度膨胀。建国后,周口市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迅猛增长。据统计部门的有关资料(下同)显示,1950年全市农村人口仅400万[4]。从1951年始全市农村人口发展形成高潮,到1958年底已达500万。之后虽然提出要节制生育,但没有认真实施,到1977年底,全市农村人口已达700万。70年代中期以后,全市农村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因建国以来的新生人口陆续进入婚育期,人口增长数量仍然很大,到1998年底达到了900万。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定数量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市镇人口,截至2008年底,农村人口降至721万人。但是,周口市总人口由1950年的400万升至2008年的1 086万人,人口密度也升至908人/平方公里,是1950年的1.5倍。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尽管出生率由1952年的33.4‰降至2008年的10.43‰,但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的态势还将持续下去。

2.农村人口素质偏低。一是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结果显示,在调查的405位农村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17人,小学文化程度的109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9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87人,大专以上的为0。这说明目前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二是农村人口思想观念陈旧。由于受几千年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文革”“左”的思想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一些农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时间观念淡薄,加以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因循守旧、无政府主义等思想严重。

3.农村人口结构不合理。周口市农村人口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

(1)年龄构成不合理。抽样调查发现,0~4岁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5.34%,5~9岁年龄段人口占6.24%,10~14岁年龄段人口占7.97%,15~19岁年龄段人口占8.50%。农村人口倒金字塔结构显现。同时,老龄化问题已经凸显,且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2)人口产业结构不合理。据统计显示,2008年全市农村在业人口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为351.01万人,占农村在业人口的56.43%;从事乡镇工业的在业人口为77.64万人,占农村在业人口的12.48%;从事建筑业的在业人口为61.2万人,占农村在业人口的9.84%;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为44.71万人,占农村在业人口的7.19%。这与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显然不相适应。

(3)文化教育构成不合理。调查结果表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75%,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 21.48%,而文盲半文盲人数达4.2%,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为0。这与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显然不相符合。

(4)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周口市人口的出生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攀升。1995年,0~4岁人口的男女平均性别比是118.38∶100;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的0~4岁人口的男女平均性别比是120.17∶100;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0~4岁人口的男女平均性别比是122.66∶100,19岁以下各年龄段人口的性别比开始出现失调现象,年龄段越低,性别比值越高。

(5)人口流动不均衡。从1990年开始,周口市流动人口就属于流出类型,且流出的比例不断扩大。2000年超过半年以上流出人口占全市户籍人口的7.6%,到2007年流出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219.8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9.3%。其中外出人口达208.7万人,外来人口仅11.1万人。流动人口大都是青壮年,这更加剧了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不合理。

三、周口市农村人口问题对周口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

1.对自然持续发展的挑战。周口市的农村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的严峻挑战是:

(1)土地资源减少。建国初期,周口市的土地资源并不十分紧缺。随着农村人口的迅猛增长,大量新增农村人口从事农桑需要耕地,居住房屋需要建造庭院,发展非农事业也需要大量土地,有限的土地用于耕种的总量呈递减趋势。1950年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是3亩有零,到1985年降为1.5亩,到2008年已降为1.2亩,许多临近市镇的农村人均只有几分地,甚至已无地可种。人口总量的过快增长与耕地面积的日益缩减,对农村人口生存条件构成严重威胁。

(2)水资源减少。建国初期,周口市水资源十分丰富,水稻等需水农作物大量种植,鱼虾、莲藕等水产品相当丰富。特别是交汇于周家口镇(今周口市川汇区)的贾鲁河、颍河、沙河,“河水清且涟漪”,商船、渔船等各种船只桅杆林立。作为三川交汇、水陆交接要冲的周家口镇,百业繁盛,素有“小武汉”之称。而今,随着人口的猛增、污染企业的出现,以拥有丰富水资源著称的周口市,昔日风光不再。不仅大大小小的池塘断水,沟渠干枯,而且偌大的沙河、颍河、贾鲁河也时有断流,变成了季节河。以前的多种船只早已销声匿迹,世代以贾鲁河、颍河、沙河为生存依托的船民也早已改业更张了。

(3)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建国初期,周口市农村所处的中原腹地,无山无岭,一马平川,地下涵养水层深厚,地上生态环境优良。但是,由于农村人口的过度膨胀和素质偏低,农民为了维系超量人口的生计,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一是过多施用化肥,导致地下涵养水层减少,土壤板结退化;二是大量施用和喷洒农药,致使农田污染,农药杀死害虫的同时,益虫、益鸟也逐渐减少,陷入病虫害越治越多的怪圈;三是不顾法纪,滥垦河道堤坝、林地荒坡,致使旱涝灾害频生,水土流失严重。农民为了生活改善,竭泽而渔,致使河塘中鱼虾稀少,甚至绝种;为了增加收入,如开办工厂、经营企业,由于技术含量低,资金投入少,全靠拼资源,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严重破坏,而且违反法规超标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严重污染着环境,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沈丘县出现的“癌症村”就是证明。

2.对经济持续发展的挑战。周口市的农村人口问题对周口市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1)对全市经济水平的提高造成了重大影响。从经济总量上看,多年来,周口市在粮食总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综合经济实力、财政收入等重要指标方面,在河南省的位次并不低。而由于农村人口数量过于庞大,导致人均位次一直较低。例如,从周口市国内生产总值方面说,2000、2005、2008年分别位于全省18个地市的第4、5、8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都是位于全省第18位。

(2)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资金积累造成了重大影响。近年来,周口市消费总额占本市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都在64%左右,消费指标的增长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增长,也明显高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周口市每年国内生产总值新增部分都有40%被新增农村人口消费掉,致使投入社会、经济发展资金的增长十分缓慢。

(3)对全市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了很大影响。周口市是河南省唯一的无山无岭的平原大市,人口稠密,耕地稀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割耕地时,按土质的优劣、离村的远近、是否傍水等进行条块分割,不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实现规模化经营,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种植业的合理布局。这显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4)对全市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大影响。由于农村人口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不易改变经营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观念;科技素养不高,制约着农村的科技开发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心理素质脆弱,不敢科技创新,并且影响着对下一代进行投资的热情。周而复始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另外,农村高素质劳动力转移,一是使农村先进生产力流失;二是无序的流动把社会的各种负担转嫁给未流动人口。这显然极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3.对社会持续发展的挑战。周口市农村人口问题给周口市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劳动就业问题。周口市从1990年到1997年,每年出生人口平均为15万多人。进入21世纪,随着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出生率有所下降,但从2000年到2008年每年出生的人口仍一直是10万有余。这些新增人口成人后要劳动就业,这就造成了巨大的劳动就业压力。到2008年底,周口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总数已经达到了622.05万人。搁置现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说,根据曾有人测算的每位劳力最低可以负担 4亩耕地计算,2008年底全市所拥有的1 240.27万亩耕地仅仅够310万人耕种,除从事企业和其他行业的劳动力外,仍有上百万富余人员。随着新增人口的成长,劳动就业面临的形势还将越来越严峻。

(2)农村教育问题。周口市农村人口的过度膨胀,给农村教育带来艰巨任务。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市农村教育发展很快。但由于周口市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和当地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的经费还跟不上。“普九”教育的基础设施比较差,师资力量也比较弱,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使一些农民丧失供养子女上学的信心。有些农民家庭经济困难或缺乏劳动力,让孩子中学没毕业,甚至小学没念完就辍学回家种地或进城务工经商。

(3)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周口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从表面上看,个个乡镇都有医院,个个行政村都有诊所,个体行医者更是不少。但是,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尤其是个体行医者的诊所基本设施更是简陋,医务人员素质也特别低,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农村人口求医治病的要求,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的现象较为严重。更谈不上妇幼保健、老年保健。

(4)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周口市农村由于人均收入较低、经济实力有限,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经济富足的乡镇都建起了养老院,但入住数量有限。一般经济贫困的农村,没有建立养老院的物质条件,孤寡老人的生活常会遇到诸多困难。许多家有老人而经济紧张的家庭,常出现代际间关系紧张的现象,甚至老人遭遗弃被迫离家而居住田间、村头。在人口趋于老龄化大势下,如果农村老人的社会保障继续苍白无力,就会带来诸多令人堪忧的社会问题。

(5)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常年远离父母,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缺失与父母的交往和交流,他们幼小的心灵长期承载着思念父母等情感煎熬,有的孩子甚至患上了自闭症,或者养成了不良习惯。这些孩子是未来新农村的建设者,他们的素质将决定着农业经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成长等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6)农村人口性别比问题。如前所述,周口市农村人口年龄段越低,性别比值越高。女性的短缺,会造成男性婚姻上的堆积,并因此带来求偶挤压。这会给弱势男性带来终身不婚的风险。这个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周口市农村人口问题的成因

周口市农村人口问题的关键是人口过多,其成因主要在于建国后的周口农村社会安宁,经济发展,农民生活与医疗条件的改善。同时,也有一些不利于计划生育的消极因素。消除这些消极因素,对于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下面仅就不利于计划生育的主要消极因素作一考察。

1.经济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家庭成为经济小实体,由于土地分包经营,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劳力对种地的作用突出。家庭劳力状况直接影响着家庭经济状况,而男性劳力相对力气大,且在务工经商等方面又有相对优势,这就促成了农民想多生和想生男孩的意愿。二是多生孩子可以多分包土地,而且男孩长大后结婚添丁可以再多分包土地。这也促成了农民想多生和生男孩的意向。三是农民生活水准低,养孩子费用不多,尤其是养第二个孩子以后需要投入的更少。四是有较多孩子的农民,晚年生活会更有保障等。这些经济、社会原因,导致农村人口出生率居高难下。

2。教育方面的原因。建国后,农村教育和科普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养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很不适应。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对农村学校教育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质量低下,学生流失严重。同时,农村“科普”教育主要依靠电视媒体,显得苍白无力;计划生育宣传主要限于政策学习,缺乏更新思想观念教育和科学指导,全市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养不高,思想滞后,观念陈旧,受重男轻女、多子多福影响较深,接受避孕节育知识比较困难。这成为多孩家庭较为普遍的又一重要原因。

3.政策方面的原因。建国初期,周口市没有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农村人口迅猛增长。20世纪70年代初,计划生育政策已出台但没有积极行动,农村人口的猛增势头未减。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周口市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农村人口增长的速度就减慢下来,目前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增长势头。上述事实充分说明,实行与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农村人口发展状况根本不一样;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得好与不好,农村人口发展的结果也大不相同。农村人口过快增长,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计划生育政策在一些农村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4.传统习俗方面的原因。我国几千年来一直流行着“多子多福多富贵”“只生女孩就是绝后”的习俗。受这种传统习俗的影响,不少农民为求多子,长期出门在外躲避计划生育政策,也有不少农民为生男孩传宗接代,置计划生育政策于不顾而偷生超生。影响农村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因素比较复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受“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产生的对男孩的强烈偏好。

5.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在生育问题上,一些农民存在诸多不良心理。譬如说:有的农民对农村计划生育的一些失控现象不满,感到自己按政策要求生育会吃亏,坚持比着多生;有些农民受宗法观念“人多门子硬”思想的影响,追求比别人多生;有些农民不顾是否具有再生的条件,充满攀比意识,见别人再生也比着再生;也有些农民企求“儿女双全”,在有男孩后,还想再要女孩;还有些农民出于非有男孩不可的心理,不见男孩就继续要求生育。

6.农村人口素质偏低和人口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从历史方面说,解放前,广大农村经济凋敝,农民饱受贫穷、战乱和疾病之苦,农民的生活水平很差,加上社会传统教育形式限制和科学技术不发达,农民没有条件读书识理和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反,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影响下形成的因循守旧、循规蹈矩观念,使世代相传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根深蒂固,因而难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难于培养创新思维、接受新事物。从现实方面说,解放后,尽管农村经济有很大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也有很大改善,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民经济上还不富裕,农村教育、科技、文化等公益事业发展也相对缓慢,农民科学文化素养相对偏低,加上老一代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对学文化和掌握新科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形成了一代又一代新的素质不高的农民,人口结构也难以改善。

五、解决农业经济地区农村人口问题的对策

1.严格控制农业经济地区农村人口数量。要实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少新增人口数量,就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着力抓好如下工作。

(1)搞好计划生育宣传,创造良好的计划生育社会环境条件。一要争得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宣传部门领导的支持,整合新闻、教育、文艺等各界力量,通过电影、电视、书报杂志等大众传媒,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的国策教育;二要进村入户,针对不同具体情况做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帮助农民明确计划生育方面的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人口忧患意识,彻底消除封建迷信思想和传统世俗偏见,提高农民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

(2)采取经济措施,引导农民计划生育意向。一是结合农村扶贫政策,对计划生育搞得好的乡、村和农户,从物资供应、资金投入、劳动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对双女结扎户特别是独生子女户,给予减免集体义务工、减免学生上学学费等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先富起来。对那些超生的乡、村和农户要给予经济限制。对于超生人口,应少分或不分耕地,并按胎次递增征收各种费用。总之,要让想超生的农民算计着超生无利可图,以断超生的念想。二是普及养老保险制度,解决老有所养问题。三是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计划生育的影响作用。发达地区的经验证明,经济发展了,农民有了经济实力和自我养老的能力,有助于解决计划生育问题。

(3)大力加强行政管理,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进一步健全基层计生行政管理机构,配备好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人员,形成融宣传服务、技术服务、信息反馈为一体的工作机制。二是实行综合治理,下大力气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尤其是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严禁利用超生罚款搞“创收”等违规行为。三是坚持各级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人口规划指标层层分解,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干部的奖惩和职务变动相联系。

(4)严明法律和规章制度,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和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的法纪教育,以便进一步增强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做到学法、懂法、守法,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和法规的农民要严厉惩处,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违反计划生育法纪的工作人员也要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用法律法规的约束力来严格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

2.大力提高农业经济地区农村人口素质。根据周口市农村人口实际,提高农业经济地区农村人口的素质,需要积极开展如下工作。

(1)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起来,以丰富多彩的人口文化活动和进村入户的宣传教育形式,对农民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教育农民爱马列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知荣、知耻、知法、知德,引导农民破除男尊女卑的旧思想,树立男女平等、互相尊重的新风尚,形成晚婚晚育、少生优育的婚育观念,让实行计划生育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

(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事业,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加大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二是在做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稳步发展不同形式的高等教育。三是积极兴办学前教育。为了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积极支持各级地方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兴办各级各类学校。另外,要大力兴办各种农村科学文化事业,营造学科学、用技术的氛围,积极引导农民用科学技术兴办各项事业,使农民具有现代精神、拥有先进技能。

(3)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建设,提高农村人口身体素质。从胎儿保健抓起,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在儿童保健方面,不仅关注预防疾病,还要注意到餐饮营养和体育锻炼。在成人保健方面,要创造条件,逐步推广机械化和电气化,降低劳动强度,以利于农业劳动力身体素质的提高。在老年保健方面,也要有所作为,关注老人世界,关心老年人健康。特别是在农村卫生防治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村防病治病水平。要注意发挥农民体育活动的作用,大力开展农村体育运动,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3.逐步改善农业经济地区农村人口的结构。改善农村人口的结构,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改善农村人口的产业结构,重在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根据国际一般公认的标准,一个国家农业劳动力比例在20%以下才能算完全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减少农业人口无疑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根本措施。一是加快城镇化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开拓空间。二是减少农村生育数量从而减少人口总量。三是创办新兴产业,引进科技人才,以便注入新的活力,带来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人口转移,改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的目的。

(2)改善农村人口的教育结构,重在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事业。农村地区在初等教育普及之后,首先应普及高中教育,其次是高中生毕业后升大学的比例应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大幅扩招已达20%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3)改善农村人口的性别结构,需要综合治理,齐抓共管。一是党、政、工、团部门要积极开展以“关爱女孩行动”为主题的婚育新风活动,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大力宣传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增强社会性别平等意识,促进农村整体文明新风的形成,促使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二是要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平等参与的经济社会政策,切实解决农村独女户、双女户家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三是计生、卫生、司法部门要加强对B超、终止妊娠药物和手术的管理,依法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以及拐卖、溺弃女婴行为。

总之,农业经济地区农村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中心问题。必须坚持把降低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优化农村人口结构作为农业经济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重中之重。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EB/OL].[2010-08-11].http://baike.baidu.com/view/18480.htm.

[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EB/OL].[2010-08-07].http://www.tsgzy.edu.cn/jpk/mg/onew s.asp?id=177.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G].十七大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4]周口市统计局.周口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年鉴社,2009:4.

猜你喜欢

周口市人口农民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石云华作品精选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周口市
周口市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调查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依法对鲁轶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移送审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