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语交际能力: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浅谈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0-08-15卢燕平

中学语文 2010年9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情境

卢燕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交际活动的频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在现代社会的交际活动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地位。学会说话是学会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人的说话能力、交际能力是提高办事效率、促进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就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来说,口语表达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比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显得更直接、更个性、更重要。

早在1995年制定的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教学要求”中的“说话能力”就提出:说普通话,回答交谈,讲述见闻,介绍事物,发表意见,做到语言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态度自然,养成有礼貌说话的习惯。在第四部分“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又指出:读写、听说四种能力都很重要,读写能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养;听说能力在现代生活中日益需要,也应加强训练。读写、听说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促进。2000年3月第三版的《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则更加明确具体地提出了“口语交际”的要求: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耐心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这些要求比1995年版的大纲要求更为具体、详细,并提出了交际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交际的能力。交际是不能离开语言的,语言也不能离开日常生活交际活动。而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则更加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非常明显,与以前单纯的“说话能力”相比,口语交际具有动态性、复合性、临场性和简散性的特征。《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第四阶段(7—9年级)“(四)口语交际”中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从新课标的“口语交际”要求来看,比较前面两次“大纲”的要求,新课标不但要求详细、具体,而且注重实践性,注重人情味,不只是理性的要求,更注重能力培养和实际运用。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开展一系列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的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实际上,语文教学只注重“读写”能力忽视“听说”能力,是十分错误和危害的,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质上也会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精心设计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在特点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设计符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的交际情境。这样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兴趣。例如“学会赞美”这个话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些交际情境:(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作描述,启发学生走向情境。班里小王学习很认真,成绩很好,他代表班级参加区里的作文竞赛获得一等奖,这时,你作为他的好朋友,得知这个好消息,你怎样赞美他……(2)让学生看情境表演,走进情境:爸爸回家,看见平时不爱劳动的女儿,把家里收拾得十分整洁,此时,爸爸不禁赞美起女儿来……这些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摄取的交际情境,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来源于生活的情境,并通过看表演,将他们引入情境,为参加口语交际做好了内容和情绪上的准备。学生看完表演后,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这个情境让学生进入口语交际活动,分别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当不同角色进行训练,并给予指导,如语气、情绪、态度、措词等等应符合人物身份,又要注意感情真挚。

二、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例如设计“模拟打电话”、“道歉”、“祝福”、“待客”、“商量”、“请教”、“安慰”、“解释” 等话题都要注意互动性,不能让学生演“独角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为此,我们要做到:1.充分发挥角色的作用。角色指的是交际主体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所显示的临时身份。发挥其作用,就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际生活的角色。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①角色地位的转换。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建立一种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做他们的听众、朋友,与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聊天,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②创设角色表演的机会。中学生还是比较好动好玩,让他们表演,既能发挥他们的才干,又能很快促使他们进入交际情境。如设计“《我该怎么办》——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全班内几位同学协作扮演《羚羊木雕》中的爸爸、妈妈、我、万芳、奶奶等角色,表演出主意、劝说爸爸妈妈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参与角色的扮演之中,加强示范、指导的作用。2.采用多种互动的形式。口语交际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动态的交际中反复训练、体会、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如上面的《我该怎么办》中,可以分组协作,让学生充分讨论“如果我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呢?”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之中,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将实际生活中各自所遇到的情况展示出来,议一议、演一演、评一评;还可将评议出来的好做法向家长汇报,让家长能体谅自己的诚实做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总之,教师在设计口语交际话题时,应精心设计实施策略,引导学生交际时互动起来,真正做到口语交际的操作性、双向性和互动性。

三、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问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听人讲话、听故事、复述、转述等要求,初中阶段关于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课堂讨论、应对能力等要求,都是重在交际过程中的交际能力培养。在“教学建议”中还指出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包括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两个方面。因此,教师既要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又要积极利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交际活动,如宣传、走访、志愿者活动、校园广播员、小记者等。另外,“综合性学习”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阵地。

总之,口语训练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而不是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要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为培养适应现代文明社会所需要的会交际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情境
情景交际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交际羊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两块磁的交际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酒中的口语诗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