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假若你是某某某”

2010-08-15于卓琳

中学语文 2010年9期
关键词:文本情感心理

于卓琳

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中将课堂交给学生的思想体现得越发充分,很多教师能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诱思探究,挖掘出文本的内涵,把握思想情感。但是听课多了,笔者却发现有的老师们因为思考不慎,往往将问题引入尴尬境地。

一位老师根据《教学参考书》中单元设计活动安排建议,在讲《长恨歌》时安排男女学生自由结合分角色朗读,并且一再强调要深入到人物内心去体验人物此刻的细微感情。尽管学生在用心准备,我心理却很是别扭。我又想起了前段听课的几幕:一位老师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抛出一个要求学生换位思考的问题:“假若你是李甲,你会怎么做?希望大家能从深层思考,揣摩其细微的心理。”学生顿时思考并热烈讨论起来。有位老师讲《智取生辰纲》也很自然抛出一个问题:“假若你是杨志,你会怎么做?”

此类问题设计开始一听,觉得挺舒服;再仔细一想,就觉得这些问题其实十分尴尬。试想,“学生”不是“风流的皇帝”,怎么能体会到他的心态或他与妃子之间的爱情纠葛?更何况是“深层”的还是“细微”的?学生并无“嫖客”的生活经验,又如何能深入到李甲这一角色的内心呢?同样,学生没有强盗经历,自然无法“换位”杨志的心理。老师无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设计了无法也不该实施的思考问题,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换位思考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教学中,即是让学生设想自己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某一人物,以此“角色”来想象、推断事物发展的可能轨迹的一种学习方法。如换位思考、换位行动与分角色朗读等。

从现代教育观看,换位思考是一种能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它遵循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它有利于老师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给教学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从语文学习角度说,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能适当换位或分角色,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是追求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把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变成有声言语,通过有声语言再现对话情境,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感、思想等,则将学生领进一个远比文章本身内涵更丰富、更广阔的新天地。当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时,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也就得到了拓展,其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但是,任何问题都有个度。在阅读教学中,换位思考同样有个“度”,这个“度”就是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及认知规律等。

具体说,要做好“换位”这个环节,至少要关注两个问题:第一,学生的年龄结构、认知能力与文本所呈现的年代或内涵深度的差异。这几年各地教材选编大多注意了这一点,最典型的当是鲁迅的很多杂文或散文淡出中学课本。这一点,多数有经验的老师会关注到,因此在备课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与认知,将问题的设计层次放低一些,导引语言平和一些,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背景资料,为学生创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为其换位,即由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准备。第二,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个性体验的差异。这却是很多老师甚至是“教参”设计者容易忽略的问题。可换位的多是故事情节强的文学作品。这之中,或人物多是正义的化身,内容是用来张扬正面的思想,如《左忠毅公逸事》、《荷花淀》等,这是学生崇拜的或者需要汲取的精神;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感觉,如《社戏》、《皇帝的新装》、《斑羚飞渡》等,这是学生感兴趣的。而我们的教学正需要学生贴近伟大,走近人物,甚至触摸到人物的灵魂,领悟人物语言的蕴涵着的心理、情感等。这样的文本自然就适合换位,适合分角色朗读。而另一类内容或人物,是作者讽刺或鞭挞的,往往不适合将学生心理与人物心理拉近进而做情感体验的,正如 “唐明皇”、“李甲”、“杨志”之类或风流或强盗,用“假若你是某某某”难免滑稽和不妥。

再回到开篇的问题上来,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内容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是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那么对《长恨歌》,何不由让“学生与作品人物的换位”改为“学生与作者换位”?何不将“如果你是某某”的问题换成“根据你把握的背景材料,你推断一下某某会如何做?你推断的依据是什么?”这样似更科学。

教学就是一种对话交流。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内容及其人物心灵的对话;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知结构和审美角度的碰撞与交融。这是一种精神的相遇,是一种经验的共享。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感知、理解,学会鉴赏,学会运用,学会发展,学会完善,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最终形成精神的感悟和积极的价值取向。交于交级能,自重读说听

猜你喜欢

文本情感心理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心理小测试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心理感受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