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创新
2010-08-15邹永凡
邹永凡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4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创新
邹永凡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444)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创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时效性,是开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的根本支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时效性,是开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的根本支点。在传统道德体系逐渐瓦解,价值观念日趋多元条件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这些已成为当代我国高校思想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历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第五部分关于“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从而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次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说:“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作的首次论述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并更进一步集中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目标、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使之不断增强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十六届六中全会到“6·25”重要讲话,再到十七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理念不断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键是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为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生活在一个相对自由与开放的环境当中,难免会受到不良的外界思想和错误的审美观念干扰,使他们茫然彷徨,甚至走上歧途,在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必须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必要性
在社会转型期,虽然我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是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却是急速沦丧,这也是目前在校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所以,作为担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理论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从理想阶段向现实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知道,在每个同学进入大学之前,追求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一所好大学,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比较公平。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当自己的勤俭节约被人说成是小气寒酸时、在自己的诚信友爱被别人说成是愚蠢时、在自己的理想与现实背向而行时,一些学生纯洁的心灵难免会被金钱、荣誉、地位所占据,所玷污。这些特点限制了大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等重大问题的理性认识与把握,容易使高校大学生对现实产生迷惑,陷入茫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课处于复杂的环境之中。
其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价值观念传入中国。伴随着人们对新事物的迷惑不解,充满神秘主义、唯心主义的各种歪理邪说也从社会波及到大学校园,极大地影响和冲击着高校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政治信念,对国家认同意识的动摇又容易引发学生对信念追求的迷茫。
再次,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旗帜鲜明地宣传唯物论和无神论思想,但同时也热衷于对西方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潮学说的介绍;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同时也是传播不良信息的途径,如何科学地利用新兴媒体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讲授模式和考核方式日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帮助改变当代高校一些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中存在的信仰模糊、社会责任感缺失、国家民族意识淡漠等问题,探索新方法新手段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要求。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抓好世界观教育。高校是学术思潮交汇的园地,大学生接触社会上各种思想的种类五花八门,思维观念极其活跃,他们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十分关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力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西方的某些观点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对西方某些观点进行实质化认识。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高校大学生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手段,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效果。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但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和全面客观地分析现实生活的能力,面对多样化的现实生活往往感到困惑,甚至无奈,在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大时容易陷入彷徨。因此,我们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将个人理想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结合起来,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从而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统一起来。
第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精神品质。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改革创新精神是国家实现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全球化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用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来教育学生,让学生从中汲取足够的精神营养;同时,培养学生的改革与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上,主动地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思想,努力使思想与时代发展同步。
第四,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道德教育。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的范畴。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有社会责任心、讲诚信,讲奉献,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道德判断和行为方面往往认识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个人德性修养与社会伦理诉求有机统一起来,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增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目标。
这四个方面既包括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又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这就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有机统一了起来,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具体措施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面对改革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的成才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与之相反,在思想观念方面缺乏统一的信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创新势在必行。
第一,实现高校课程之间的互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思想已渗透于各课程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
通过开办专题讲座、举行报告会等,努力让大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内容体系与结构关系,使主流意识形态入耳、入脑、入心。关于这一问题,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已把意识形态教育渗透到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现代社会”和“社会问题”等学科中,并把现场教学作为学校德育的补充形式。将不同的课程之间进行互补,实现学科内的互补,运用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
第二,改进和完善高校传统的考核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以这一完整体系指导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仅用“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简单做法,这显然不利于当代大学生品德的形成。各高校在对学生的考评中,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学习中,结合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及同班同学的投票和班主任的评价等,将各方面的标准综合纳入到一个大的考核体系中。
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教师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增强,创新题型设计,关注理论前沿问题,把握时代脉搏,采用多种形式的考试模式。这样做虽然对学生而言可能是更加公正和合理了,但对教师来说,则意味着加大了隐形的工作量。为此需要学校领导和各个职能部门能体察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辛苦,对教师的额外劳动给予补偿,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第三,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指“以高校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文化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①陶国富.大学校园文化[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7.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淀的过程,加强社会与学校的联系交往,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思想。
新时期的大学生不应该是囿于“象牙塔”的天之骄子,而应是一个思维活跃、知识丰富、性格各异的群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中,产生不知不觉、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美国得克萨斯州柏拉诺校区,规定了12种良好公民意识和健康品性要求,每个班级都在教室张贴这几种品性要求,以引起学生注意。我国也有类似的宣传方式,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旗、校训、校徽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式的教育培养,或在教室中悬挂爱因斯坦、牛顿等科学家的肖像,鼓励学生认真学习。
第四,倡导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现实。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重视学生“做得怎样”,而非“学得怎样”。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如德国,许多大学在学制上安排了近一年时间的生产劳动实习,既作为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又作为重要的劳动教育方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倡导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学习别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优秀成果,让学校在政府法规、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之下,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具有良好的品德,并以积极的行动影响社会。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创新是一个探索性的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科学的方案将会被提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的根本任务终将实现。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08-23.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6-10-19.
[3]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熊荣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责任编辑:魏登云)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 and the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
ZOU Yong-fan
(Social sciences institute,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China)
The effective basic pivot of founding the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integrating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exploring the content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timeliness of it.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innovation
D64
A
1009-3583(2010)-01-0018-04
2009-10-18
上海大学2009年思想理论课题
邹永凡,男,河南南阳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