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民歌的类型与形态特征探究

2010-08-15刘云松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号子音调小调

刘云松

(遵义师范学院 音乐系,贵州遵义563002)

遵义民歌的类型与形态特征探究

刘云松

(遵义师范学院 音乐系,贵州遵义563002)

遵义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主要分布在黔北大娄山区、乌江流域、赤水河流域的广大地区。遵义民歌主要分为山歌、号子、小调、歌舞音乐、田歌等类型。其基本的形态特征是,以小声韵为主的两个三音列的复合结构为主要旋律音调,前短后长的节奏型和自由节奏,七字句、五字句和长短句相结合的唱词结构,以独唱为主,一领众和形式为辅,兼有对唱的演唱形式。

遵义民歌;类型;形态特征

遵义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主要分布在黔北大娄山区、乌江流域、赤水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流传在汉、苗、仡佬、土家等8个民族之中,是黔北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遵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仡佬族先民濮人、僚人长期开发活动的地方,是古代夜郎文化圈的中心地带。由于受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遵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曾隶属于不同的行政辖区,由此也形成了融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中原文化为一体的多元文化格局。民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遵义民歌无论是从音乐形态还是从文化特征上,都代表了遵义地区的多元文化气质。从音乐地理学的风格区划来看,由于接近长江流域音乐文化圈,遵义民歌呈现出明显的南方民歌音调结构。同时,受贵州本土文化的浸染,遵义民歌又与贵州高原汉藏语系诸民族的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从种类上来看,遵义地区流传着山歌、小调、号子、民间歌舞音乐、田歌等几千首民歌,这些民歌共同反映了黔北地区民众在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状况,并以不同形式表达着广大劳动人民活生生的内心情感世界。

一、遵义民歌的主要类型述要

遵义民歌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以汉族民歌为主体,包括仡佬、苗、土家等少数民族民歌的基本格局。按照我国民歌研究的体裁划分模式,主要分为山歌、号子、小调、歌舞音乐、田歌等类型。

1.山歌

山歌是流传在遵义民间的重要民歌种类,伴随农事活动主要出现在各种劳动场合,是黔北旱作和稻作农耕文化的产物。遵义山歌不分时令、不分工种,凡户外活动都可以演唱,因此,流传地域广泛,接受人群最多。演唱形式多为独唱,兼有对唱形式。按照民间的传统划分,山歌主要分为大山歌与小山歌两类,其中大山歌又称高腔山歌,这类山歌旋律舒展,起伏较大,节奏悠长自由,音域宽广,高亢有力,演唱时常用“假嗓”。如桐梓的“高腔大山歌”,仁怀汉族山歌,红苗山歌、务川及道真一带的仡佬族“高腔山歌”等。小山歌又叫平腔山歌或矮腔山歌,这类山歌音域较窄,节奏欢快,旋律线起伏较小,并且具有一定的吟诵性质,常以表现男女之情见长,具有婉转抒情的情感特点。如正安山歌《小小桡杆撑大船》,道真仡佬族山歌《我把月亮扯出来》,赤水山歌《太阳出来辣焦焦》等。

2.号子

号子是遵义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1980年《遵义地区民间歌曲集成》中所辑录的数量来看,号子类民歌几乎占遵义民歌的五分之二。主要类型有船工号子、龙舟号子、石工号子、打夯号子等类型。与流传在全国其它地域的号子相类似,遵义民歌中的号子与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前述的基本类型可以看出,遵义民歌中的各种劳动号子主要体现了当地常见的几种社会经济文化类型。如船工号子主要流传在乌江流域、赤水河流域两岸,是当地传统航运文化的直接产物。这类号子的节奏铿锵有力,旋律性不强,句幅较短,常常以重复手法为基本的结构发展手法,突出体现了劳动号子的实用功能。这类号子有《赤水河船工号子》、《抛河号子》等。除此以外,石工号子也是该地区流传的主要劳动号子。遵义地处武陵山系、大娄山系及其交汇地带,乌江、赤水河等长江水系支流横穿而过,属于高原山地地型地貌,辖区内山高水险、林密箐深、峡谷纵横,山地多平地少,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艰苦,在一般的农事生产生活中,搬石运土,开垦土地,是居住在山区的人民群众的主要劳作方式之一,因而,搬石号子,石工号子成了该地号子类民歌的另一基本类型。如《撵石号》、《翻石号》、《抬石号子》分布在各县区市。

3.小调

小调类民歌是遵义民歌的重要类型,《遵义地区民歌集成》中收录了各种小调486首,数量也较为庞大,分布在遵义的各个县区市。遵义小调的内容广泛,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等,大多以五声调式为主,旋律流畅,级进旋律较多,情绪较为舒缓,其中尤以情歌对唱为主要类型,唱词多以四季、十二月、花名、菜名为母题。按照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是流传在本地的原生曲调,如《修洛阳桥》系列、《进菜园》系列、《开财门》系列,以及《唱红军》系列曲调。第二类是全国性的曲调,这类小调如《鲜花调》系列、《望郎哥》、《绣荷包》系列、《对花调》、《花鼓调》等类型的曲牌。从这类小调的形态特征可以看出,它们与全国流传的同类曲调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属于“同宗民歌”的范畴,再次说明了民歌在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变异和文化调适,也说明了遵义特殊的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下的多元化民歌文化特征。

4.民间歌舞音乐

歌舞音乐在遵义民歌中拥有庞大的数量,从表现的内容和形态特征上来看,主要包括采茶歌舞表演、花灯歌舞表演。这类民歌的最大特点是表演的地域性和时令性。从地域性上来说,采茶歌主要流传在遵义几个产茶地区,如湄潭县、凤岗县境域,说明了民歌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花灯歌舞流传在遵义各县、区、市,是一种集信仰、音乐、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歌舞表演,主要在春节期间表演,曲调自由,即兴性成分较多,多与时调相联系,主要的音乐曲牌有《五更调》、《采茶调》、《开财门》、《绣荷包》、《修洛阳桥》、《花灯调》等基本类型。另外还有表现新社会生活的一些时调。

5.田歌

田歌是一种介于山歌和号子之间的特殊歌种,从全国范围来讲。田歌主要流行在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区,以插秧、耘秧、薅秧等稻作农事生产为主要的表现内容,曲调既有劳动号子铿锵有力、统一劳动节奏的特点,又有山歌即兴演唱、粗犷豪放的风格特点,所以将“薅秧号子”等类型都划分在田歌类型而没有划入号子类音乐之中。遵义民歌中的田歌种类繁多,主要有打闹歌、薅草歌、薅秧号子、盘歌等,演唱以一领众和、对唱等形式为主。伴奏乐器以锣、鼓为主,所以又称“薅草锣鼓”。一般由专职的歌师(或歌郎)二人组成,其中一人持鼓、一人持锣,边走边唱,以鼓励薅秧、薅草群众的劳动干劲。除演唱以外,还有讲板,内容多以嬉笑打闹为主,歌词较为灵活多样,七字、五字、三字不等,句幅长短不定,句数自由无一定之规,旋律多有旋宫转调出现,构成奇巧的审美性格特征。其中打闹歌有一定的演唱程序,其中包含了传统信仰和原始崇拜的因素,包含的文化讯息极为丰富,可以说是黔北民俗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因此,对于田歌的研究是遵义民歌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遵义民歌的形态特征初探

遵义民歌是黔北地域文化的直接产物,反映了黔北民众的社会文化生活。遵义民歌在旋律音调结构、节奏节拍模式、唱词特点、演唱形式等形态特征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小声韵为主的两个三音列的复合结构为主要旋律音调。遵义民歌在旋律构成形态上,以三个音构成的“三音列”结构最为典型。大多数民歌是以两个结构相同的小声韵的复合音调为基础,主要是指以sol-la-do、la-do-re的小声韵结合的复合音调结构,这是遵义民歌中最为常见的音调结构,几乎占到了遵义民歌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sol-la-dore的四音列结构是遵义民歌的典型结构,其中lado-re的三音列结构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具有“核腔”性质的音调。这一音调在经过上行的扩展后,便形成了遵义民歌的另一种形态结构,即由sol-la-do-remi为结构的完整的五声音阶旋律音调。遵义民歌的这一音调结构,也是典型的南方汉族民歌的音调结构,这也突出说明了遵义民歌受长江流域音乐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南方风格的民歌气质。另外,遵义民歌还有以la-do-re大声韵、sol-re-mi宽声韵等为特征的旋律音调。这类民歌以仡佬族民歌《情妹下河洗衣裳》、《高山画眉叫得乖》、《花不逢春不乱开》等民歌为代表。

第二,前短后长的节奏型为主,兼以自由节奏。因受到遵义方言等因素的影响,遵义民歌的节奏一般为均分律动节奏模式,其中前短后长的节奏模式最为常见,体现了欢快活泼、舒疾错落有致的形态结构。遵义民歌的这一节奏模式,与器乐曲的节奏模式有很多一致性,如打闹歌的锣鼓节奏也一般为前短后长的节奏模式。

第三,唱词特点。遵义民歌的唱词类型种类繁多,从《遵义地区民间歌曲集成》所录的民歌分析可知,以七字句、五字句为基本模式的唱词占多数,其它字数不定的长短句也占很大的部分。前一类型的民歌主要是小调、歌舞小曲等类型,后一类型的民歌主要以劳动号子、打闹歌、以及部分薅秧歌为主,说明了后一类型的民歌在演唱上的即兴性特点。

第四,演唱形式。遵义民歌演唱的形式较为多样,主要以独唱为主,一领众和形式为辅,兼有对唱形式。形成这种演唱形式多样性的原因,是遵义民歌在歌种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各种不同类型的民歌有其自身的演唱时空背景。如山歌一般是在山郊野外劳作时即兴演唱,适宜歌唱者抒发自我情感,所以多为独唱。劳动号子、打闹歌、薅秧歌、薅草歌等歌种由于其协同劳动者劳动节奏的特点,因而一般需要一人领唱,众人帮腔,这样既统一了劳动节奏,又达到了自娱自乐的效果。对唱主要是小调的演唱形式,而情歌则是其典型代表。

总之,遵义民歌以其多样的形式,多样的形态特征,反映了黔北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内心情感,是重要的人类口头文化遗产。认识遵义民歌,研究遵义民歌是遵义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下语境中具有特殊的现实和学术意义。

[1]遵义市文化局.遵义地区民间歌曲[M].1980.

[2]杨民康.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徐国红)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Types of Folk Songs in Zunyi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LIU Yun-song
(Music Department,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With a long history as well as a long cultural origin,the folk song in Zunyi,one of the importa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Guizhou,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such areas as Daloushan,Wujiang river basin,and Chishui river basin.The folk songs can fall into mountain song,working song,canzonet,singing dancing and paddy song, which take two three-tone series based on little rhymes as the major melody;and the rhythms are legion,some being short-first-long-later-typed and some being free.The structure of libretto,featur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seven-character sentence,five-character sentence and the form of long-cum-short sentence,is based on solo,which is not only supplemented by chorus in harmony with the leading singer but accompanied by the form of antiphonal singing.

folk songs in Zunyi;types;characteristics

C912.4

A

1009-3583(2010)-02-0083-03

2010-01-12

贵州省艺术规划项目(09BD05),遵义师范学院遵义文化研究中心项目

刘云松,男,重庆人,遵义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艺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和民族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号子音调小调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我家的“号子”
茶山号子的艺术特征与传承
唱起号子走汉江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五河小调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你可以相信电话那头的人吗?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