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统一
2010-08-15李军星
李军星
(遵义师范学院 政治经济系,贵州遵义563002)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统一
李军星
(遵义师范学院 政治经济系,贵州遵义563002)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的统一,有助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
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起来。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科学发展,纠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1]因此,“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1]
一、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2]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逐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理论,其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要求我们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重要经验。
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因为社会的发展首先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定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当前制约我国发展的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等一系列问题告诉我们,贫穷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主要根源,而发展则是消除贫穷的根本途径。只有经济充分发展了,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有效地解决许多因贫穷带来的社会不和谐问题,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得到更好地体现。离开发展这个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1]从而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
二、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温家宝指出:“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3]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张通过经济社会的发展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因为人既是社会的主体和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作为社会主体,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社会和谐才会有可靠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通过经济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效保障;通过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通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总之,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针对传统发展观中把发展片面地等同于经济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而忽视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引发的生态恶化、能源短缺、两极分化严重等一系列严峻问题,突出了人自身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强调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统一。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人、社会、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深刻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而这一基本原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
首先,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如果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人的发展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忽视自然资源的浪费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必然会造成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发展应该是协调的发展。“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各种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与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4]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且要注重社会和生态的发展,使经济发展同其他方面的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再次,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既立足现实,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要面向未来,考虑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空间,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总之,只有做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繁荣。
四、统筹兼顾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努力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在坚持五个统筹的同时,还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1]只有统筹兼顾,才能“正确领会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善于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其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良性互动。”[5]
统筹兼顾既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生活条件、社会保障、教育水平、医疗卫生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城乡差距的扩大不但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给广大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给整个社会增加了不和谐的因素,如贵州瓮安等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所以说,没有城乡的和谐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为此,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户籍管理、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制度,形成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
统筹区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国是区域发展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各地区发展水平的不一致不但影响全面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而且会导致不同区域之间人民的矛盾和不和谐。统筹区域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且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此,要按照中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区域之间的和谐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共同推进的历史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1]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和谐发展,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持久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既要统筹国内发展,也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充分利用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和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因此,“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我们才能真正处理好我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真正处理好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方面的利益问题,真正把全体人民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形成广泛共识、集聚强大力量。特别要看到,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2]
总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只有通过科学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才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只有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才能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从而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7,17,15,15,15,16,37.
[2]胡锦涛.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2007年12月17日)[A].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3,57.
[3]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N].人民日报,2004-3-1.
[4]李琳.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前提[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7.
[5]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12月)[A].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56.
(责任编辑:魏登云)
On the Unity of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LI Jun-x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partment,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563002,China)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are inextricably related, viz.,there is no social harmony without scientific development;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s very hard to realize without social harmony.Thereby,having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ty can help us to realize the positive interplay betwee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in the great process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unity
A849
A
1009-3583(2010)-02-0012-03
2009-12-20
李军星,男,河南安阳人,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