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让农村孩子也爱上作文

2010-08-15江苏保桂兰

作文教学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台风习作想象

江苏 保桂兰

“课标”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要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可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多带有强迫性,学生“怕作文”成为一种通病;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让孩子失去了很多。他们没有了“偷采白莲”的窃喜,没有了“卧剥莲蓬”的愉悦……单调的生活,让学生缺失了感悟生活和捕捉精彩的能力,他们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也一点点地枯竭。大部分学生写文章时,成了“无米而炊”的巧妇,他们围绕主题苦思冥想、闭门造车、东拼西凑,没有真情实感,只是无病呻吟。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农村小学体验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有效地尝试,让农村孩子也爱上了作文。

一、在亲近自然中愉快体验

根据“课标”关于“努力开发和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的精神,我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等各种情境,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增强积累,让学生用童心去感受自然,用童眼去观察自然,用童身去体验自然,用童言去描绘自然,体验表达的愉悦。

当春天来临时,我带领孩子们来到田野里、小河边,寻找春天的足迹。学生轻松愉快地写下《春天来了》《美丽的春天》《春姑娘的足迹》等一篇篇充满灵性的文章。

何胜男同学这样写道:“小河边,静静地站立着一排垂柳,细长的柳枝就像少女垂下的长发,那柳枝上已经钻出了许多鹅黄色的芽儿,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河岸上的小草迫不及待地钻出地面,有的头上还顶着晶莹闪亮的露珠,就像是忽闪着的好奇的大眼睛。稀疏的草丛中,一些性急的野花已在忙着争奇斗艳,有的吹起了小喇叭,有的抹上了红胭脂,有的穿上了白纱裙……几只小蜜蜂落在了花朵上,开始了永不停息的劳作。”就在田间地头的观察体验中,学生找到了春天,发现了美,并用优美的文字描写着乡村的美景。

作文,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一对灵性的耳朵和一颗善感的心灵。体验作文打破了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模式,给孩子松了绑,减了压,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亲近自然:在意“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情趣,留心“零落成泥碾作尘”的率性,倾听花开的声音,让他们在愉快的体验中描绘出生命的色彩。

二、在细致观察中轻松体验

在习作教学中,我常常把实验引进课堂,让学生从中学到观察的方法。在执教《有趣的实验》这堂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我这样引导学生观察:

师:请同学们睁大双眼,屏息凝神,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投放硬币的?水面有什么变化?硬币又是怎样沉入水底的?

有了亲眼所见,又因为有了教者适时的观察指导,学生跃跃欲试,绘声绘色地描绘自己看到的情景:

生1:我看到了老师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硬币的边缘,小心翼翼地沿着杯壁轻轻把它放入水中。(师点评:你观察很仔细,所以“捏着边缘”“沿着杯壁”就描述得很准确)

生2:我看见水面轻轻颤动了两下,很快就恢复了平静,我发现水面微微有些隆起。(师点评:你很了不起,观察到了细微的变化)

生3:我看到那硬币下沉时,没有了那沉甸甸的感觉,倒像秋风中的落叶,飘飘悠悠地往下,再往下,最后很不情愿地打了个旋儿,才沉到水底。(师点评:你不但会观察,而且还能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把硬币下沉的情景描述得生动而又形象,让没有看到的人听了也仿佛看到了那情景一样)

在这里我将观察指导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是在实验前提示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水面的变化以及硬币下沉的情景。教师努力将无意注意转化为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将观察的过程人为地放大,如慢镜头般在学生眼前逐一显现,让学生用一双慧眼,把实验过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第二层是在交流时,主要用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观察时,不仅要看得准确,看得到细微的变化,而且观察时要积极参与体验,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获得体验。

习作课上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让学生积累了鲜活的写作素材,确保习作时“言之有物”。

三、在感受生活中真情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农村孩子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他们的见识远不如城里孩子那样广。

在准备《我喜欢的一种小吃》这篇习作之前,我了解到全班49名同学中,真正走出去吃饭或品尝过特色小吃的人寥寥无几。一提要让他们谈谈自己喜欢的特色小吃,便个个面露难色。

是呀,不能怪他们,我们农村孩子见世面的机会少,不少家长认为:吃饭吃菜图个饱,有鱼有肉就是好。带孩子去尝什么特色、吃什么品位,在农村家长看来是奢侈,是铺张浪费。

为了写好《我喜欢的一种小吃》,我们集体品尝了兰州拉面,没有想到,就只是让他们尝了拉面,在习作指导时,他们就一改以往“听老师讲”的状况,变成了他们在告诉我“拉面师傅怎样拉面,面怎样诱人,自己的吃相如何”等等,那一节课,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可以这样说,那一回的品尝,不仅让拉面的特色装点了孩子们的笔端,而且也装点了孩子们的记忆;那拉面的香不仅飘满了他们的习作,还飘满了他们的童年……

性急的冯天在文中这样写道:“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面就出锅了。筋白的面,香喷喷的牛肉,再加上鲜绿的香菜和葱末儿,一切都是那样诱人。看着,看着,我的嘴里竟满是口水,忙迫不及待地卷起一大筷子面就往嘴里塞。哇,好烫!我忙吐出被烫得生疼的舌头,用手一个劲儿地扇风。”

同样是面对刚端来的一碗面,文静的宋鸽这样写:“我先夹起一块牛肉放进嘴里细细地嚼着。啊,真香!接着我挑起一根面丝儿,想看看它究竟有多长,我把手臂伸长,伸长,再伸长,人都快站起来了,可面还是没有到尽头,我想:该不会这么满满一大碗就只有这一根面条吧。”

有了“以身体之”的实践,就有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也就有了学生的生花妙笔。为了感悟“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哲理,我们带领孩子们来到立交桥下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野炊活动,于是一篇篇《难忘的野炊活动》便在孩子们的笔下鲜活的生成了。为了体验中华传统节日的情结,我们让孩子和家人在端午节这天亲手包粽子,这样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习作《五月粽子香》。因为在感受生活中学生获得了真情体验,所以在提笔作文时,即使是那些平时嚷着没东西写的后进生,也同样能洋洋洒洒地写出几百字来,而且还常常能从他们的文章里找到与众不同的精彩句段来。

四、在放飞想象中丰富体验

喜欢想象,乐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和特长,年级越小,幻想越丰富,越大胆,越离奇。文学巨匠鲁迅曾惊叹于儿童的想象,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蚁穴。”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唤醒他们心中曾经经历过的经验和印象,从而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为此,我从不轻易放过放飞他们想象的机会,让他们在想象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会表达。“只有儿童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

下面就是我的一次即兴作文教学纪实。

听说台风“韦帕”将要影响我市,根据上级要求我市各校将放假一天。为了不引起同学们的恐慌,我很平静地宣布了这一消息。没想到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就沸腾起来。

只见有的同学故作惊恐状“抱头鼠窜”,有的同学鼓着腮帮冲周围的人拼命“呼啸”着:“我是‘韦帕’,我来了!呼——”还有的同学围在一起手舞足蹈地谈论着台风袭来的情景……从他们的身上我看不到惊恐,看不到害怕,他们对“韦帕”的“来访”倒是感到很新奇。

望着各具情态的一群孩子,我想起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句话:“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应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真情实感。”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我脑海里迅速产生了:我要不留痕迹地进行一次想象习作教学。

师:同学们,请大家静一静!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在聊些什么。愿意告诉老师吗?

生1:听我姐姐说,台风虽然可怕,可它的名字大多数都很好听,比如:“韦帕”、“玫瑰”、“凯特”等等。

生2:我昨天在电视里看到,台风大多数是用女性的名字来命名的。

(原来孩子们已经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了台风的有关知识)

生3:听说“韦帕”影响我市时,最大风力可达十级。我们曾在语文课上学到过有关风力的知识,十级的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呢。我想台风袭来时的情景一定是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狂吼的风声淹没了地球上的一切声响。在我们眼里一直岿然不动的大树,此时也不得不低头弯腰,俯首称臣,小树苗更不用说了,它们一个个早已五体投地了。

师:你的想象很丰富,描述更形象。

生:我想台风来的时候,我一定要关紧我家所有的门窗,拉掉电闸,等风过了再出来。

……

同学们畅所欲言,毫无拘束。就这样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我们聊了台风的名字,想象着台风袭来的情景,介绍了自己防范台风的方法。

见孩子们想象得那样精彩,于是我对自己说:“要让孩子们的想象飞起来!”

师:台风所到之处庄稼倒伏,房屋倒塌,会给我们人类造成很大的灾害。为了让家乡免受灾害,我真想给“韦帕”打一个电话。

(“打电话?”同学们先是一愣,忽而两眼放光。我知道他们已经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师:如果让你给它打个电话,你会说什么呢?

生1:韦帕,我的家乡风景如画,你难得来一趟,千万要慢些走呀,慢些走,把这里的风景看个够。

生2:韦帕小姐,你的名字多么动听呀!我想你也一定长得很漂亮,千万不要成天鼓着个大腮帮。

生3:韦帕先生,你好!听说你高兴起来的时候喜欢狂奔。你可知道,就在你一路狂奔的过程中,有多少生灵会丧失生命,有多少人会无家可归?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你说呢?

……

同学们仿佛真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与台风“韦帕”通上了电话。见时机已经成熟,我摊出了自己的底牌:“同学们,如果让你们围绕台风‘韦帕’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你感到有困难吗?”

“没有!”同学们这时候才知道我早有“预谋”。不过,他们显得很坦然,因为有了刚才毫无顾忌的畅谈,再加上老师并没有任何限制,这样写文章有什么难的。于是一个个很有特色的作文题便应运而生了。

师:想好你的作文题了吗?

生1:等台风。

生2:画台风。

生3:我给台风打电话。

生4:韦帕,请你慢些走。

生5:智斗韦帕。

…………

师:愿意写一写吗?

生(齐):愿意!

这样的对话在我们的习作课上出现的几率太少了。看着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提笔作文,我开心地笑了。

孩子和成人一样,在心灵深处有着一个玄妙的世界,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体验生活,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体验,就是激发儿童创作兴趣的催化剂,它淡化了作文的痕迹,为儿童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习作氛围。在尽情的倾吐中,它为儿童开启了一扇别有洞天的心灵之门,让农村孩子的作文也精彩起来。

猜你喜欢

台风习作想象
台风过韩
快乐的想象
台风来了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台风爱捣乱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