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寓意选择角度辨明关系——浅析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2010-08-15广西方永梅
广西 方永梅
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由“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这样一条轨迹向前发展,渐趋开放,逐渐转为多元化。特别是新材料作文备受青睐,这种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它是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 命题人给出供写作的材料,但不给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文意、文体、标题。这就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极宽松自由灵活的写作空间,但也加大了审题立意的难度。因此很有必要指导学生加强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审题立意的能力。
一、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新材料作文”相对于“材料作文”而言,有以下特点:
1.以材料为范围。这个“范围”可以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可以是材料的“含意范围”,它以此来衡量考生作文是否符合题意的依据。
2.选择材料中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新材料作文可写的内容和角度是多样的,学生可以从中选定一个侧面或角度来写。
3.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呆板,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宽泛。 它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也弥补了材料作文的某些缺陷。
二、对新材料作文立意的理解
新材料作文确立的立意,就是分析材料中人物情感的流露,态度的曲直,把握材料中人物事件之间的辩证关系,探析人物心理变化的缘由、动机,理解材料包含的寓意,以此来确定的写作意向,表达自己的意愿、爱憎和追求等。对于新材料作文来说,站在材料不同的角度,处在材料不同的层面,基于材料中不同的出发点,就可能会有不同的立意。因此,正确审读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
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失误的表现
1.片面理解材料,偏离材料中心
作文立意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片面孤立地理解材料,只是就材料中的某个点展开论述,而这个观点忽视了材料中事件、人物间的联系,缺少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只看到材料的表面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意识到材料间潜藏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辩证关系。没有立足于对关键语句及重要细节的品味,而是抓住次要信息,据此立意,偏离了材料的中心。未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只抓住题目中的一点做文章,断章取义,忽略题目中的其他关键词,或把枝叶当主干,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以偏概全是偏离题意的大害。例如:
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它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它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它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不够,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
2.曲解材料中的寓意
曲解某些漫画、童话、神话、寓言等寓意性材料,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对寓意性材料的隐含的、不外露的题旨和意图未能理解。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意,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必须透过材料的表象,才能挖掘其内涵,进而确立主旨。因为这种文字往往通过自然景观特点、动植物属性等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情操或意志特点,其主旨一般比较隐晦,含蓄。而学生没能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歪曲或曲解材料中的寓意。
找准了关键语句、重要细节,却没有整体把握,而只是孤立地片面地解读,曲解了材料透露出的重要信息,加入了自己先入为主的一些判断、认识 ,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偏离材料旨意的。
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材料是牧羊人和孩子对一只模仿老鹰飞翔的乌鸦的不同评论,有考生以“生活的前进”为题,叙写家庭琐事表达对亲情的渴望,文章与材料毫不沾边,脱离题意。
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全面理解材料
1.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主旨来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对材料进行整体把握,不能局限材料中的细节,只抓住材料中的一点做文章,断章取义,忽略材料中其他的关键信息,否则行文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在新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文章的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因此,要理解材料中至关重要的信息。
2.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立意
关键词句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它一般是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总结、升华等,因此把它作为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往往就能明确立意角度,获得自己的立意。例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
这是一则叙事性的材料,内容涉及党政军领导指导抗震救灾,解放军、武警战士、救援队、医疗队、志愿者的救援活动,为学生献出生命的教师,失去15位亲人仍坚守职责的干部,全国各地捐款、献血、义演、关注……无一例外地都与汶川大地震相关。根据这些,我们还只知道要写作的文章应该与“抗震救灾”有关,但应朝哪一个方向去立意,不是很明确。那命题者就此命题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有没有一些关键的语句做了暗示?我们审视材料注意到了一个议论性的语句:“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这个句子应该就是命题人组合材料的意图,是对文章立意的导向。据此,我们可以从“向灾区人们献爱心”这个角度切入,从不同的方面表现救灾过程中的“爱心”细节,并对此进行升华提升等,得出一些在灾难面前所展现出的美与善。诸如以人为本、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尊重生命、无私奉献、传递爱心、民族凝聚力等等切合题意的立意点。
3.正确分析材料中的情感来立意
材料有的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一倾向体现命题者对事物的辩证的认识和正确评价,对现实的理性思考,含而不露。此时,可从材料中流露的情感倾向入手多侧面、多角度来审题立意。
(二)选择材料中的一个角度来立意
一个材料可能涉及许多不同的人、事、物,这不同的人、事、物都在故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他们就成为我们审题立意的不同角度。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材料的人物对象入手,有几人(物)就有几个角度,而且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辨明这些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选择一个角度,即选择一个好的角度,是指准确、巧妙又新颖的角度。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新材料作文可写的内容和角度是多样的,考生可以从中选定一个来写。多角度的原则是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原材料,列出 2—5个观点,然后找出一个有利自己写作发挥的角度去写。例如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
这则材料讲一对母女三次养鸟的故事,其结局是花鸟市场老板“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从故事人物及内在关系方面,我们可以多角度切入去审题立意:
(1)母女俩的角度:由她们的慈善行为没有用对地方,可立意为应看清事物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她们的善意行为有待改进,可立意为做事要注意行为与目的的关系;由她们放生的结果,可立意为做事要讲求方法而不能盲从。
(2)从花鸟市场老板的角度看,商人借人们的善举来牟利,由此可谈论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危害不容忽视。
(3)从鸟与人类的关系看,立意点可以呼吁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多角度地分析材料的内在关系
2006年全国卷Ⅱ作文材料中,牧羊人的观点“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与孩子的观点“它也很可爱”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考生提供了两方面的立意角度:或认为不能不顾自身的条件,盲目仰慕他人,应当有自知之明,行事应理智;或认为不能囿于自身的局限,当勇于张扬自我,突破局限,图谋高远。
2007年海南卷作文材料,考生从“别捏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的原因分析来确立立意:锲而不舍地探求看似偶然的现象就会成功。
考生也可以从别捏迪克的成功确立两个对比鲜明的立意: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遥远。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材料的内容中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要辨清这几个对象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因果、对比、主次等辩证关系,辨明这些关系,运用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分析材料,作文立意的角度会丰富,写作的空间才宽阔。
总之,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整体把握了新材料作文,掌握了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确定写作最佳的角度,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材料,这样就能在写作文时胸有成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