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宁波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框架

2010-08-15熊荣生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熊荣生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宁波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宁波应依托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定位。重点一是集成创新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紧紧围绕宁波市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模具、文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支持企业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二是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支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重点支持现代农业、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和工程专项,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群。三是优化发展临港工业。依托港口,进一步优化临港工业布局和结构,重点发展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出效益高的临港工业。具体思路是:

1 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构筑高技术产业化基地

宁波应该积极整合要素资源,创新机制体制,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形成若干个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引进和企业的强强联合,培育和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形成高技术企业集群优势。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具有龙头地位、跨国经营的高技术企业或产业集团,培育一批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高技术企业。利用省级园区扩区的契机,培育宁波市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如中心城工业园区、明州工业园区等,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发展,重点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宁波研发园区、工业设计街区联动创新体系的建设。

宁波应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地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逐步形成三个圈层、辐射全大市的空间布局,构筑以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宁波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宁波磁性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北仑注塑机产业基地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1.1 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以现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基础,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多领域吸纳融合科技资源,大力推进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和企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扩大高新区区域面积,将市高教园区和城市工业功能区纳入高新区范围统筹建设,构建宁波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区。

1.2 创建“三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

依托“三沿”产业带,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依托沿海产业带,促进石化、钢铁等产业链延伸和清洁生产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依托沿湾产业带,打造光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依托沿路产业带,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化、新材料、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1.3 创建块状经济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区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一些规模较大的特色产业,如鄞奉的服装、爵溪的针织服装、大榭的节能灯、余姚和宁海的塑料模具、慈溪的小家电、余姚的塑料等,创建块状经济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区。

2 强化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按照“自主创新、做大做强、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国际合作、整合资源、抓大促小、协同并举”的指导方针,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设备制造等产业;营造良好的高技术创业环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宁波作为国家高技术产业重要基地的地位。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加快促进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引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一批跨国高技术企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宁波要建成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大力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战略;加强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到2010年,使宁波市国家和省级企业研发机构的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同时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形成若干年销售收入100亿以上,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具有龙头地位、跨国经营的高技术企业或产业集团,涌现一大批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民营中小型高技术企业。

2.1 新材料领域

以纳米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及新型功能材料为技术攻关重点,扩大新材料的应用领域,重点研发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功能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稀土材料、膜材料、超级纤维材料、高性能橡塑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形成电子铜带材料、钕铁硼及制品、改性塑料等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基地,在相关产业技术与规模上领先全国,成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之一。

2.2 电子信息和光电产业领域

以微电子设计和工艺、移动通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软件与系统集成、数字音视频技术为技术攻关重点,重点研究开发移动通信、液晶显示、数字音视频等微电子技术,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大力推进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网络游戏及动漫软件的开发应用,培育发展微电子、网络通讯、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进一步提高通信与网络产品、信息家电、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智能化仪器仪表等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3 新能源、环保与节能技术领域

发展太阳能、风能、化学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制氢、储氢与燃料电池技术、生物质资源燃料化技术、印染废水和造纸废水(中水)回用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建设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环保型新能源高新技术产品示范基地,形成国家重要的锂电池生产基地。

2.4 生物医药领域

发挥宁波市特有的生物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实施生物产业专项工程,努力实现生物产业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健全市场准入制度,保护特有生物资源,保障生物安全。

3 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推进信息化改造和集群化发展,提升一批特色鲜明但层次较低的传统产业。在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家用电器与精密仪器仪表、精细化工、模具、文具等传统优势产业中积极推广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加快产业改造升级步伐,改善技术创新环境和提高创新效率。

3.1 纺织服装化纤业

应发挥产业综合优势,拓展两头,拉长做强产业链,加强技术和装备改造,充分利用“男装之都”、“纺织名城”等公共品牌,着力开发新型中高档面料,提高装饰、产业用纺织品比例,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引进和开发先进技术,减少纺织、化纤生产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污染,改善生产作业环境;鼓励和引导纺织、服装和化纤企业,通过重组、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3.2 食品饮料业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方便食品、绿色食品、新型特色食品、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食品,培育食品饮料龙头企业,努力增加果汁、蔬菜汁、含乳汁、植物蛋白汁、茶汁、营养保健汁等饮料产量和品种,推进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加强食品饮料产品安全监测,提高食品饮料精加工程度,扩大食品饮料出口。

3.3 新型建材工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发展环保、绿色、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发展钢结构产品,积极发展新型工艺水泥、建筑陶瓷、玻璃和新型墙体材料。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为重点,促进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逐步淘汰立窑等落后生产能力。提高玻璃等建筑材料质量及加工深度。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保温材料以及绿色装饰装修材料。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发展建筑标准件,推进施工机械化,提高建筑质量。

3.4 都市型工业

以都市生活消费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印刷包装、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制造、音像制品业、眼镜、钟表、首饰加工业、时尚服饰(尤其是小批量定制女装)、都市农产品深加工等;加强对优秀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开发,扶持织锦、刺绣、剪刀、绸伞、扇艺、铜雕等工艺美术产品的发展。

3.5 轻纺工业

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满足多样化需求,扩大高端市场份额,巩固和提高轻纺工业竞争力。运用信息、生物、环保等新技术改造轻工业。调整造纸工业原料结构,降低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草浆生产线,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鼓励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和皮革及其他轻工行业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和质量。提高纺织工业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比重。发展高技术、高性能、差别化、绿色环保纤维和再生纤维,扩大产业用纺织品、丝绸和非棉天然纤维开发利用,推进纺织工业梯度转移。

4 加快制造业信息技术,改善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和提高创新效率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快制造业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改造制造业,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促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库存和市场营销变革。提高机电装备信息化水平,实现精准、高效生产。推广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敏捷制造等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

4.1 推进制造过程自动化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成套设备和组合加工设备集成化、自动化水平以及连续加工过程的控制水平,促使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

4.2 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积极推广MRPII(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优化企业流程业务,实现企业管理创新。建成纺织服装、家电、模具、文具、电子信息、石化、新材料等重点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资源管理和采购销售水平。

4.3 推进商务和信息交流网络化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和价值链,降低成本,扩大商机,提高企业反应速度和竞争能力,为增强企业信息获取能力和加快技术创新提供良好条件。

4.4 推进信息产业规模化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努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群,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长三角集成电路生产制造基地以及长三角南翼重要的信息服务业中心,努力使信息产业成为该市技术创新的典范。

5 实施工业科技创新工程,优化临港产业发展

引进、消化、吸收适用高新技术,壮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做强临港产业。加紧构筑和完善工业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优势产业的部分核心技术。依托港口,应用新技术做大临港产业,促进绿色化工技术、先进修造船技术及造纸技术的广泛应用。

5.1 石化领域

重点研究化工生产中有毒有害原料和溶剂的替代技术,高污染化学品的绿色催化、合成等关键性技术。开展石化产业新工艺技术、新装备技术和产品应用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石化产业安全、环保和节能技术研究,为石化产业的安全发展、绿色发展、节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5.2 修造船技术领域

推进修造船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该市船舶设计、技术和服务中心建设,建立船舶性能和结构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 系统以及国际公约、规则、标准、规范的技术支撑,承担宁波地区船舶报价设计、生产设计等船舶设计业务。提高修造船企业装备技术水平和技术开发创新能力,提高关键工序装备的数控化、自动化水平,积极推行现代造船模式。壮大船舶工业实力。加强船舶自主设计能力、船用装备配套能力和大型造船设施建设,优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在环渤海、长江口等区域建设造船基地,引导其他地区造船企业合理布局和集聚发展。

5.3 造纸技术领域

重点提高造纸企业生产技术的水平,通过开发和应用新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在降低水耗能耗和污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开发高强度、高效率、低污染以至无污染的制浆生产技术,发展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生产技术,研究开发新原料、新浆种,推广废纸处理、纤维回收、节水和防污的适用技术。

5.4 海洋生物领域

加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与保健品、海洋信息技术与设备、海水淡化等产业,积极争取在宁波建立国家海水利用产业化南方基地。

[1]杨丹萍.宁波块状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DB/OL].info.feno.cn/2007/110101/c000094320.shtml.

[2]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N].科技日报,2006-10-30.

[3]袁宏明.走开放共赢的自主创新道路[N].中国投资报,2007-4-16.

[4]卫兴华,孙咏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自主创新[N].人民日报,2007-2-2.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