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岂可轻言“再无”

2010-08-15孙建清

中国地市报人 2010年2期
关键词:王世襄王老赵树理

孙建清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山东 临沂 276004)

近来从报上读到这样一些标题:先是某报刊登的时评《京城再无玩家》,接着又读到一篇《译界再无杨益宪》,而后读到某杂志上的文章《文学再无赵树理》。一连串的“再无”,让人产生联想。

“再无”一词,如果翻译成大白话的话,是说再也没有了的意思。译界再无杨益宪,写的是大名鼎鼎的翻译家杨益宪,杨老离我们而去,从此翻译界少了一位大师人物,话也说的确实。京城再无玩家,写的是文物专家、玩家王世襄,王老驾鹤西去,京城从此就再也没有王老了,这话按说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话说得绝对了些。难道偌大一个北京就王老一个玩家吗?再说文学再无赵树理,这话也值得商榷。也许是说文学再也无“山药蛋”派的乡土文学了,可是一种文学流派绝不会因为一个人不存在就会消失的。

为什么有人喜欢使用“再无”一词?主要是感到这样说有分量,能提高逝者的地位。其实,“再无”用得多了,也就没什么力量了。任何事业都是在不断前进的,从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去而停滞。学术不死,学术自有后来人,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学人的作用,要用“再无”来确定地位,不但是在夸大其词,也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我就不信,京城就没有玩家了。

猜你喜欢

王世襄王老赵树理
粉彩瓷板|祝壽圖 王锡良·陆如合作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我与王锡良的那些故事
京城第一“顽主”王世襄
一个字也不提
论赵树理小说的农民性
赵树理传经
王世襄:会玩的人才能过好一生
赵树理传经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纪念赵树理诞辰一百一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