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幻灭的写照

2010-08-15江苏省句容市第三中学曾爱琼

中学生英语 2010年11期
关键词:黛西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

江苏省句容市第三中学 曾爱琼

一、引言

《了不起的盖茨比》非浩瀚巨制,仅五万余言,却能列入“20世纪美国最佳的12部小说之一”。笔者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家以一个青年人的追求与幻灭来解构美国梦的由来、演变及衰亡的原因,同时生动地再现了美国20世纪“爵士乐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它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向读者诉说了一场美国梦的破灭。叙述了一个青年由于没有金钱和地位而失去了爱情,于是不择手段试图通过发财致富,夺回逝去的爱情,结果是他以自己的生命仅仅换回瞬间的、对爱情的回忆。小说主人公盖茨比被认为是“美国梦”在20世纪20年代的缩影。从小说的字里行间中,读者能感受到一种“距离感”,那就是: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海市蜃楼,美国梦仅仅是个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该小说的主题在于通过盖茨比的悲剧揭示当时美国社会的黑暗和空虚的现实。

二、虚幻的美国梦

如果说“神话暗示了虚妄的幻想”,那么梦想便昭示着没有实现的理想,它表达了一种决心与信念。美国的移民始祖就是这样怀揣着一个个的梦想漂洋过海来到北美,凭借着自身的智慧与毅力,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世人瞠目的成就。于是乎由哥伦布发现的这片“新世界上……清新碧绿的地方”,在历代北美移民的辛勤耕耘下,变成了一个神奇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一个梦想可以成真的地方。一片“人间天堂”的栖息地。美国变成了一个神话,一个孕育成功与实现梦想的地方。与那些古老的神话不同,美国神话有其诱人的现实意义。这个神话用美国民族自身的成长历程,昭示了这样的一种信念:重新开始便孕育着成功。就像北美殖民地与其宗主国决裂所隐喻的新开端一样:努力劳作就会有收获,就像美国建国后一跃便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战绩一样。这种信念不仅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新移民涌向那片清新碧绿的圆梦之乡,同时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这种梦想被学者们称之为“美国梦”,它使得美国现代神话得以延续,并构筑了美国精神与美国文化的基础。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使主人公盖茨比的形象达到了妙不可言的艺术境地,并进一步探索和揭示了存在于盖茨比追求“美国梦”中两种不同的张力,即理想化的“美国梦”和物质化的“美国梦”。正是由于菲茨杰拉德对两种不同张力平衡的把握,盖茨比的梦在历史上继承了“美国梦”。盖茨比对“美国梦”的追求表现在理想与物质两个层面:一方面,理想化的“美国梦”使其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憧憬。盖茨比对黛西的狂热追求象征了美国人对幸福的追求,尤其是对成功的追求(包括事业、爱情、财富和地位等)。这是传统“美国梦”的基础——理想化的梦。盖茨比怀着梦想(对黛西的爱)参加了第一次大战。他的前期奋斗史是“美国梦”中最纯洁的人物性格代表,再现20世纪“美国梦”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如富兰克林的亲身体验——从穷学徒到富有的企业家和闻名于欧美大陆的科学家、政治家。盖茨比追求“美国梦”的成功使人们相信:在充满生机的美国土地上,人人机会均等,只要勤奋努力,吃苦耐劳,一个没有显赫家世的平民也完全可以名利双收,成为百万富翁并获得幸福。另一方面,物质化的“美国梦”却将其引入了梦的空虚与最终的破灭,从而可以引起人们的反思。美国南北战争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和大都市的相继出现,“美国梦”更是物化为对金钱的渴望和追求。

到了20世纪20年代,所谓的“美国梦”似乎完全物质化了。在作品中,菲茨杰拉德以第三者尼克的眼睛为视角,把现代人的梦归因于财富、特权和人性的空虚,而钱是摧毁“美国梦”的工具。这时,盖茨比的梦戴上现代人的面具,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物质化的梦。盖茨比戴着军功勋章回来,黛西已嫁给了芝加哥的富家子弟汤姆。正当盖茨比感到绝望的时候,社会现实告诉他:有了金钱就可以重温旧梦,赎回失去的爱情,恢复原来的一切。尽管盖茨比为了赢回黛西的爱,不择手段,进行非法买卖而发财的卑劣手段让人痛斥;尽管盖茨比较有心计的在黛西对面买下了一幢豪华的别墅,每晚举行盛大的宴会,从纽约大量运来各种名酒和食品招待朋友,以此来吸引黛西的注意,让黛西一步步走入圈套中的方式让人不耻;但我们不可否认,在他灵魂深处的那天真地对“梦”怀有的激情,使我们感觉到他仍然是一个思想上和道德上的强者。

三、梦想的破灭

盖茨比的梦想实际是把爱情和金钱统一起来的梦想。起初他的“发财梦”只是为了出人头地,成就事业。之后,他追逐金钱只是为了他的理想——爱情的梦幻。可以说盖茨比的两个梦想最终归结为“爱情梦”。因此,“爱情梦”的破灭就标志着盖茨比一切梦想的破灭。小说中在尼克和盖茨比之间有两句对话,尼克:“你不能重温旧梦的。”盖茨比:“不能重温旧梦?哪儿的话,我当然能够!”(了不起的盖次比,2003:P95)盖茨比敢于这么说,是由于此时他有强大的物质财富作后盾。他十分自信他能夺回黛西。但在现实中的美国,仅仅有金钱是不够的,不能实现美国梦。

而盖茨比所追求的黛西实质上是一个不思进取、附庸风雅、追赶时髦、虚伪自私的典型,是金钱的忠实信徒和爱情的彻底背叛者。盖茨比却把她当作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不惜一切地去追求他的梦想,实际上这个梦想已被他美化成一个不现实的虚幻,令自己不能自拔。盖茨比的梦想不仅没有实现,反而以悲剧的形式了结了自己的一生。这表现在小说中盖茨比和汤姆的争执上。盖茨比的梦想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黛西是否能毫不犹豫地离开她的丈夫。黛西在争执过程中竟然说:她爱他们两个。黛西想一举两得,既保持布坎农夫人的身份,又得到盖茨比的爱。汤姆最终利用极其卑劣的手段击垮了盖茨比,他指出盖茨比的财富与种种不合法的商务活动有关。此时他的梦想化为了泡影。而在黛西开车撞死茉尔特后,她又和汤姆合谋策划,让盖茨比独自承担责任,自己却和汤姆出外度假,弃盖茨比于不管不问,最终导致了盖茨比的悲剧。

四、梦想破灭的根源

对黛西的无限倾心,实际上是对“美国梦”的无限向往。作者通过对黛西准确到位的刻画,进一步揭示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黛西的美使“美国梦”更具吸引力和诱惑力,黛西的华而不实、自私冷酷、浅薄无聊预示着“美国梦”的虚无和不现实。分不清现实与梦境的盖茨比花了毕生的精力去建造海市蜃楼,为自己构造了一个美丽的梦幻世界。他只意识到黛西的声音充满了金钱,却永远也没有明白他们属于不同的世界,代表不同的价值。他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自己连同他那个传奇般的“美国梦”在“爵士时代”的狂热中,一同化为烟尘。盖茨比用毕生的经历建造起来的理想仅仅贡献给一具美丽的躯壳,这才是盖茨比的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是:盖茨比至死没有醒悟过来,在他所崇敬的上层社会里,一切崇高的精神都已经荡然无存。盖茨比追求的毁灭标志着“美国梦”的幻灭,盖茨比的悲剧实际上也是作者的悲剧,是整整一代“美国梦”追求者的悲剧,是美国理想主义的悲剧。关键在于盖茨比和黛西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物,他们之间缺乏结合的真正基础,他们的社会地位有着巨大差别。小说中曾提到:即使富人不再富有,他也不同于穷人,显然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暗示他的梦想必然破灭。综上所述,盖茨比的悲剧是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青年被毁灭的悲剧,也是资产阶级精神文明破产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五、结束语

《了不起的盖茨比》生动地描绘了“美国梦”所引发的一场悲剧,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受害者形象。它深刻地暴露了美国“爵士时代”虚假繁荣的背后所隐藏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和“迷惘的一代”所面临的严重的道德危机。菲茨杰拉德以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时代弄潮儿的兴衰沉浮和遭受毁灭的全过程,并以此来揭示美国现代社会的本质。不言而喻,《了不起的盖茨比》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它为美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杰出的范例。

菲茨杰拉德不愧为20年代的天才小说家,他的这部小说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美国生活。

[1]Francis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M].青岛出版社,2003.

[2]王萍、王卫平:《“美国梦”释译》,武汉理工大学学报,[J].2001年4月第2期。

[3]张亚军:《重读〈了不起不的盖茨比〉》,广西社会科学[M].2002年第6期。

[4]刘小林:《“爵士时代”的一曲哀歌——〈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

[5]邓年刚、脱俚:《理想之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J].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第112页。

猜你喜欢

黛西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
爱思考的比尔·盖茨
大班语言活动:戴眼镜的芭蕾女孩
书虫来袭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形象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解读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空位
魔鬼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