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山市水资源开发与水利事业发展研究

2010-08-15赵晓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保山市饮水水利

赵晓华 姜 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保山市水资源开发与水利事业发展研究

赵晓华 姜 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十二五”期间,保山市水资源开发与水利事业的发展,必须以民生水利为重点,夯实基础,深化改革,主要任务要以解决城乡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小河流域治理为重点,推进民生水利、节水社会建设、水土保持修复。还要以城镇和经济区为重点,加强防洪工程建设,以完善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加快水利改革步伐;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认真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

保山市;水资源开发;水利事业;发展现状;措施

水资源既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又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保山市是云南省水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但水资源开发与水利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是基础设施中的“短板”。进一步加快保山市水资源开发与水利事业发展,需要以民生水利为重点,夯实水利基础,深化水利改革,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保山市水资源开发状况

(一)水资源概况

保山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36mm,总降水量为292.5亿m3,除蒸发损失外,河川径流总量为150.7亿m3(不包括过境水量),其中,地下径流量为50亿m3。全市人均占有径流量6250m3,每亩耕地占有水量6388m3,高于全省人均径流量5183m3、亩均水量4900m3的水平,水资源条件较为优越。但是,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之地形复杂和水土资源不平衡的特点,给全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较大的困难,是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地区。在水土资源配置上,坝区地多水少,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山区地少水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水利基础设施差;大江干流水资源丰富,但河谷深切,耕地少,开发利用十分困难,部分地区支流短小,水资源贫乏,耕地集中,需水量大。

(二)水环境现状

保山市河流、水库、泉水点大部分水质是好的或比较好的,少数河流、水库被污染,局部河段和水库污染严重或日趋严重,部分泉水受到人为污染,支流污染比干流严重,有机污染比毒物严重。调查和长期监测的资料表明,隆阳区东河北庙水库至杨家桥段水质为Ⅳ类,超标物为氨氮;柯街段水质为Ⅳ类,主要超标物为氨氮、CoDmn;旧城段为Ⅳ类,主要超标物为氨氮类;施甸河水质为劣Ⅴ类,氨氮、CoDmn为劣Ⅳ类,挥发酚为Ⅴ类;蛮关河(龙陵县勐糯镇)为劣Ⅴ类,氨氮、CoDmn为劣Ⅴ类,总铝为Ⅴ类;大盈江观音塘至出腾冲段为Ⅳ类,主要超标物为氨氮类。保山水文水资源局多年来对主要供水水源地等及北庙、蒋家寨、河西等三个水库共10个水源地进行每月一次的长期监测,结果表明,泉水水质良好,基本上全部在Ⅰ、Ⅱ级,但个别泉水也因为人为原因受到污染。虽然三个水库水质总体评价为Ⅰ类或Ⅱ类,但不稳定。如工厂排污和面源污染,已影响到北庙水库,总磷、氨氮、耗氧量指标严重超标。另外,以总磷、总氮、高锰酸盐等指标监测结果看,三个水库水体已经达到中营养水平,水体已经受到较大污染。

二、保山市水利基础设施的现状

(一)工程设施现状

多年来,保山市大力开展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水土保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为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防洪及供水工程。截至2009年底(下同),保山市共建成各类型水库257座,总库容5.3亿m3,其中大(二)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1座、小型水库245座。建成小塘坝2122处。

2、灌溉工程与节水灌溉。共建有0.3m3以上独立引水渠道134条,机电排灌站233座,装机11900kw;建成水闸53座,河道堤防368.3km,总蓄引提水能力7.5亿m3,有效水量8.22m3,有效灌溉面积101.8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4.88千公顷。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以来,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开展了以水源工程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同时,加大防洪减灾、山区“五小”水利、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人畜饮水解困、水土保持、农村电气化等建设工作的力度,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1、增加了供水能力,提高了社会经济发展用水的保障能力。通过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增加了供水能力,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润滇工程”项目的施甸鱼洞和昌宁大城2座中型水库已经验收下闸蓄水,并已发挥效益。连续新开工了3个中型和3个重点小㈠型水库工程,隆阳区红岩、龙陵三岔河和腾冲县甘露寺水库3座中型水库和昌宁县大箐河、昌宁县玉皇阁、施甸一道桥小㈠型水库已完成或正在抓紧建设。完成3座中型、20座小㈠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完成山区“五小水利”工程 6.14万件,其中,小水窖5.8万件,小水池0.26万件,小塘坝2件、小沟渠273件、小泵站28件。2006年以来,保山市新增水库总库容2903万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5513万立方米。新建两个中型灌区建设,其中隆阳芒宽中型灌区已建成投入使用,即将完成腾冲腾北中型灌区建设。完成干支渠防渗工程298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18万亩,全市有效灌溉程度达到66%。

2、改善了防洪基础设施,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大力开展防洪工程和中小河流工程建设,积极抓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编制落实应急预案等非工程建设,防洪减灾体系初步建立。通过续建昌宁大城水库、新建隆阳区红岩水库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河道拓浚整治、山洪灾害防治、城市防洪等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河库的防洪排涝能力。

3、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通过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为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在粮食作物大幅度增产的同时,烤烟、油菜、蔬菜等经济作物,核桃、板栗、桃、李、梅、梨等特色经济林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4、推进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提高了饮水安全的保障程度。实施了8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累计解决了33.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保障程度的提高,减少了农民因为不安全饮水引发的疾病及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大大减轻了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5、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城市面貌的改善与新农村建设。到2009年,完成8件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9万平方公里。通过一批骨干水利工程的实施,发挥了水库、河道水域在改善水质、景观等方面的综合功能,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试点工程完成后,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保护了森林植被,改善了生态环境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十一五”以来保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应当看到,保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比率只有31%(按总耕地512.3万亩计算),农业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为0.7亩,且发展不平衡,部分山区、半山区的有效灌溉程度仅在10~20%左右,仍处在靠天吃饭的状况,在14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中,有41.5万亩水浇地,水利设施简陋,灌溉标准低。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缺水的情况还十分严重。全市尚有73余万人的饮水存在不安全隐患,其中水质不达标的占41%。

2、现有水利设施老化、标准低,病险隐患突出。现有水利设施大部分是“大跃进”及“农业学大寨”时期修建的“三边”工程,受当时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水利设施标准低,工程不配套,全市271座水库,有11座经过病险加固处理,现有33座正在进行病险加固处理,其余大部分由于年久失修、工程老化、不同程度的存在病险隐患,如不进行加固处理,不仅影响现有工程效益的发挥,还孕育着严重的危险和灾害。全市主要渠道82%仍是土渠,渠系水利用系数不到55%,需作防渗加固配套才能达到设计效益。

3、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解决难度大、任务繁重。农村人口多且居住分散,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山高坡陡、地表岩溶发育、水源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等因素的影响,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的任务相当繁重。多年来,先后实施了一批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但其主要任务是解决群众取水难、没水喝的问题,且受资金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仍存在供水水质差、供水保证率低以及重新“返困”等问题。

4、水土流失严重,治理进度缓慢。山高坡陡,地表破碎,暴雨集中、强度大,导致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强烈,加上滥垦、滥伐等活动,更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等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生态恶化,以及河道、水库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由于投入不足,水土流失治理进展缓慢。

5、投入不足,制约水利的发展。多年来,尽管多方筹集资金,但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中央、省级投入渠道有限且不稳定;多数县级财政基本不具备配套能力;随着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群众投工投劳大量减少,严重制约了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保山市水资源开发与水利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布局重点

(一)建设目标

根据保山目前的现实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从2010年开始,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增强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水资源配置与调控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基本保障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初步建立促进水利持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基础保障体系。要为此目标,保山市要针对辖区的水资源的特点、水利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核心,以建设民生水利为关键,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更加注重水安全保障,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步伐,以保障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要求。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1、以解决城乡饮水安全为重点,全面推进民生水利建设。“十二五”期间,一是全面实施保山市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建设;抓紧实施73个骨干水源工程项目;确保三岔河水库、甘露寺水库为代表的“润滇工程”竣工;争取新开工建设昌宁立觉河、腾冲花园、隆阳区小地方、施甸红谷田水库等水源工程。力争完成2座中型、7座小㈠型和145座小㈡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20年底前力争全面完成小(二)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同时,力争完成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二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好59.05万人农村人口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在边远山区和干热河谷地区建设水窖170664个、小水池40538个、小坝塘1782个、小渠道18805条、新建小泵站477处。三是抓紧实施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工程15件。水污染基本得到控制,饮用水水源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有效控制水库养殖污染,大中水库水质全面达标,小型水库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的水质要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市现有水面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护;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建立水污染突发事件预警系统。

2、以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保山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点在农业,农业节水的关键在灌区。一是抓紧实施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抓紧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71件,以优化工程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渠道防渗和渠系改造等措施为重点,优化供水结构,改造中低产田,建设现代节水型灌区。特色、设施农业加大滴灌、沟灌和喷灌等技术的推广力度,有效促进农业节水。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 5.0万亩,全市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8提高到0.5,农业灌溉需水定额由750/亩下降到715/亩。正常年景能够满足农作物用水需求,一般干旱年景能够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用水需求,特大干旱年景基本能够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满足粮食作物用水需求。二是强化应对干旱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挖掘现有工程的供水潜力,大力推广高效节水补灌技术,提高蓄、供水能力,提升抵御旱灾的能力。三是抓好节水型城镇建设。全市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5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95/万元下降到245/万元。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控制在18%以下,城镇综合生活人均用水控制在230L/人.d以内,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30%以上。

3、以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抓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抓紧实施中小河道治理工程项目79件,涉及中小河流39条,共92个治理段。实施澜沧江、怒江、大盈江、龙川江等水土保持防治工程建设,对重点水源地和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程。完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5km2,石漠化治理面积500km2。

4、以重点城镇和经济区为重点,加强防洪工程建设。一是在做好城市防洪规划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城镇和经济区的防洪工程建设,重点治理保护城镇的中小河流;分期分批完成保山中心城市和昌宁、龙陵、施甸、腾冲县城的骨干防洪工程建设。确保重点城镇、重点水库及重要设施安全度汛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充分发挥除险加固改造后的水库调蓄作用,结合中小河流治理、水保生态建设,保护涵养水源,完善防洪调控体系,使雨洪水资源化、效益最大化。三是统筹安排好预防、治理与紧急抢救措施,体现建管结合的理念,逐步建立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完善洪水预警、预报及防汛指挥系统建设。

5、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快水利改革步伐。加强制度建设。一是改革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与公共财政政策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和征收体制。二是加强农村水利改革,推行基层水利站改革,积极推进农民参与的民主管理形式,规范农民用水协会管理。三是完善和落实水管体制改革方案,建管并重,巩固完善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四是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用水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五是继续深化水权转换工作,完善水权转换制度,完善水市场,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的长效机制。六是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强化水利管理职能,稳步推进水行政执法,加快依法治水进程。

6、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认真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立项实施“十二五”规划建设的各项水利工程。进一步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做好项目储备。为争取后续项目打好基础。同时,认真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三)总体布局及重点

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保山市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水利发展现状,统筹山区半山区与坝区水利事业的发展,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1、山区半山区。山区半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季节性缺水严重;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饮水不安全问题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脆弱。山区半山区水利发展应以民生水利为出发点,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水土保持、水能合理开发利用等建设,创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完善水利基础保障体系。(1)高山农业区。保山称之为高寒冷凉区,该区山高坡陡,降水量相对丰沛,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但该区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抗灾能力差,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农民群众生活贫困,区域种植作物以旱作为主。该区重点实施水土保持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水土保持以封禁治理、生态自我修复为主;抗旱水源工程建在有山间溪流且地形条件允许的地区,结合山区自然特点,种植包括有机反季蔬菜、洋芋等作物及核桃等经济林果,适当发展高山设施农业。(2)中海拔农业区。该区域降水量相对较少,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耕地面积多而灌溉设施不足,中低产田面积大;人口相对集中,人饮不安全人数多。该区种植作物以旱作、烤烟、水稻为主,是粮食和烤烟的主产区。一是区域重点以水源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型灌区建设与改造、雨水集蓄利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为主,扩大灌溉面积,提高作物复种指数,稳固粮、烟生产,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二是水源工程建设以新、扩建中、小型水库为主,为农业灌溉、城镇供水提供可靠水源,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由于区内已建的部分水库由于标准低、运行时间长,病险问题突出,宜采取综合措施,对病险水库的大坝、溢洪道、隧洞或涵洞等进行除险、加固与改造,提高调蓄能力,确保工程安全和效益发挥。农村饮水安全主要采用集中式供水工程,在不适合发展集中供水的偏远山区、居民点十分分散的地区,通过集蓄雨水、溪(泉)水,兴建单户或联户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三是该区水土保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积极改造坡耕地,修建山溪沟的排洪沟、谷坊等水保工程,蓄水沉沙,贮水固土,维护生态系统健康。(3)低山丘陵农业区。该区域光热、土地和水能资源丰富,降水较充沛,适宜发展特色农业。水利建设的重点是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利用自然地势高差,发展自压管道输水灌溉,适当扩大灌溉面积。

2、坝区。坝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耕地集中,水利基础设施具有一定规模,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交通便利,人口、城镇、工业、经济聚集,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区内河流分布广泛,防洪工程建设滞后,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的威胁较大。区域种植作物以水稻、烤烟、蔬菜为主。该区水利布局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重点河段的堤防治理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政策,建立平坝区域水利保障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

责任编辑:刘建文、陈文兴

F124.5

A

1671-2994(2010)03-0119-04

2010-04-28

赵晓华(1973- ),男,云南洱源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姜 明(1972- ),男,云南隆阳人,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保山市饮水水利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简易饮水鸟
保山市隆阳区10913例妊娠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保山市总工会:入户再遍访 查找问题补短板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