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0-08-15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港澳舆论:五中全会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指明方向
10月19日出版的香港和澳门各报以大量显著篇幅刊登了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消息及公报内容,并纷纷配发社评或时评解读全会议题。舆论认为,全会为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汇报》的社评指出,五中全会为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基调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方向是沿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变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
《大公报》社评说,十七届五中全会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富强和全国人民福祉的重要会议。未来“十二五”规划将会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香港商报》的时评指出,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经综合考量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后,提出今后5年发展的九大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澳门《新华澳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摘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10月19日 新华社)
政策利好不断广西北部湾建设再发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临近岁末连获政策支持。11月,国务院批准广西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批复同意将广西北海市列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上今年稍早前,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新一轮全国西部大开发政策,明确提出要“积极建设广西东兴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上述端倪,凸显中央力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坚定决心。
加速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这是中央和广西地方的共同愿景。在“十一五”收官之年相继推出的上述三项举措,必将在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促进广西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上产生深远重大的影响。
近年来,广西将其发展战略重点逐步转向临海地区,尤其是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广西临海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经济社会发展迅猛。
11月11日获批的钦州港经济开发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经国家批准实施后,广西获准的第一个“国”字号经济开发区,亦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广西获准的首个“国”字号经济开发区。
作为中国古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广西北海无疑是一个颇具知名度的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国务院11月9日正式批复同意将北海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将令以开放文化、南珠文化、疍家文化为核心的北海历史文化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催化剂”效应,由此产生的影响力将逐渐演变成城市的竞争力。早在今年6月,《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标志着国家和广西方面把涠洲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国际休闲旅游岛的战略已经拉开序幕。
此外,被视为中国沿边开发开放“新型特区”的广西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亦将充分发挥其先行、示范和带动等诸般积极作用,并“服务整个东盟,辐射整个东盟”,成为中国发展边境地区和稳定周边外交服务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摘自中国新闻网2010年11月18日 记者:杨强 冯抒敏)
南宁市五项社会保险全部实现市级统筹
11月1日上午,南宁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在“十一五”期间南宁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全部实现了市级统筹,并步入全覆盖、高层次发展的新阶段。
据了解,南宁市实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后,实现了市县政策统一、基金征缴统一、待遇标准统一、基金管理统一、业务规程统一和信息管理系统统一“六个统一”。全市统一基金征缴、统一待遇支付,在大南宁范围执行完全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政策,将全面消除市、县参保人员的利益差异、待遇差异,让县域参保人员享受到市区参保人员相同的政策实惠。
同时,市县统一网络系统,实行就医购药全市“一卡通”,全市参保人员将可以在市区或六县任何一家定点医疗机构持卡就医,在任何一家定点零售药店持卡购药,极大地方便了南宁参保群众。截至目前,我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5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也达到35万人。
据悉,南宁市启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是继柳州、钦州两个全区试点城市之后,全区又一个实现了五大社会保险市级统筹的城市,更是在全区率先实现就医购药“一卡通”的城市,为全区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树立了一个很好标杆和学习的榜样。
(摘自南宁新闻网2010年11月2日南宁日报 记者:梁姗)
广西首府南宁市未来10年发展蓝图出炉
10月31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规划局获悉,新版《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简称《总体规划》)刚刚获得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常务会议通过,《总体规划》描绘了南宁市未来10年的发展蓝图。2020年,南宁市域总人口将控制在780—800万人左右,中心城人口控制在300万人以内,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00平方公里,在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上,重点落实开发建设五象新区。
据南国早报报道,在《总体规划》中,南宁城市性质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和交通枢纽。其主要职能是承担政治、经济、文化与信息中心职能;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和加工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信息中心、交通中心和金融中心。承担区域现代服务中心与科技创新基地的职能;承担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交通枢纽职能。
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进一步强化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的中心职能,发挥多区域合作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建设具有秀丽岭南风光、浓郁民族风情、鲜明时代风貌的现代化宜居生态园林城市,将是南宁市发展的目标。
《总体规划》在城市规模上有具体的量化。市域总人口2010年控制在690—710万人左右;2020年控制在780—800万人左右,年平均增长8—9万人。中心城人口2010年控制在210万人以内;2020年控制在300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2010年城镇人口340—360万人(按350万人计),城镇化水平48%—52%(按50%计,年均递增1.1%);2020年城镇人口470—505万人(按500万人计),城镇化水平60%—65%(按63%计,年均递增1.2%)。
在用地规模上,201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16平方公里,人均控制在103平方米;202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00平方公里,人均控制在100平方米。
《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方向是: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在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上,重点落实开发建设五象新区。在总体布局形态上,中心城突出“一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沿邕江两岸串珠式展开、沿其支流纵深发展的城市布局形态。
(摘自中新网广西频道2010年11月1日 作者:唐正芳)
2010中国与东盟工业发展论坛将谋求共同发展
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工业一体化进程,推动中国企业投资东盟,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工业领域的合作,在外交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2010中国与东盟工业发展论坛将于12月18到19日在广西梧州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东盟10国和中国工业主管部门高层、有关行业商会等约200人出席本次会议。
记者自该论坛主办方亚洲制造业协会获悉,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开始实施第4批正常商品降税,双方90%以上的商品实施零关税,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降税后,中国对东盟各国实施协定税率的商品税目数在6800个左右,总体平均税率为0.1%,平均优惠幅度为99%。同时,东盟国家也根据相关协定,在2010年对中国商品实施相应的协定税率。中国和东盟各国将于2015年全面实现零关税,这将为“开创亚洲新局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对记者表示,中国与东盟如果能够在工业领域实现一体化发展,对双方都是一件难得的好事。首先,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积累下来的工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值得东盟参考和借鉴;第二,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必将带动东盟经济跨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三,繁荣稳定的东盟对于地区和平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罗军认为,整体来看,东盟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还不高,部分国家才处于起步期,甚至还有部分国家工业化还没有开始,这对于国家发展战略来讲,工业化是不得不坚持走完的路。由于中国与东盟依水相连的区位优势和相近的文化及通商历史,中国的崛起,东盟必将最先受益。
据介绍,本次论坛将重点研讨“东盟工业发展现状”、“中国工业发展对东盟的启示”、“如何投资东盟”、“东盟工业的比较优势”、“中国和东盟工业发展展望”、“绿色工业发展”等议题。
(摘自中国新闻网2010年11月24日 记者:闫晓虹)
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
国务院办公厅11月20日通过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通知》指出,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和稳定市场价格工作。
上述16项措施包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生产供应、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摘自新华网 2010年11月20日)
《中国日报》:要争取韩朝西海冲突“软着陆”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韩朝西海延平坪岛炮击事件震动世界,双方大打“口水仗”,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各国高度关注事态的可能走向。
面对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专家认为应努力争取使朝韩冲突实现软着陆,双方应先停止任何军事威慑和对抗行动,保持冷静和克制,尽快进行接触与对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也不能拉偏架,而应以负责的态度和中国一起劝说双方坐在谈判桌上重启六方会谈。
应该说,朝韩冲突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很大,首先双方从根本上说都不愿、不想也不敢真打,经不起现代战争对各自国家的损害。双方都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进行自身的发展与建设,对于该事件的处置也都保留了和谈的余地,把事态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是完全可能的。其次,双方彼此挑衅对方的说辞也都是说得多做得少,有的仅仅是说说而已。如11月23日韩国国防部长发表关于与美国商议在韩国重新配置战略核武器的可能,听起来骇然听闻,但第二天韩国官方就推翻了此种说法,美国也没有肯定这一说法。第三,周边国家都不希望朝鲜半岛发生动乱与战争,如俄罗斯和日本,就不希望该地区的局势进一步恶化,这也将有助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和和平稳定,最后中美双方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并达了共识,冲突是不可接受的,朝韩双方都应该保持克制。中美两国也都认为,重启六方会谈是防止朝鲜半岛事态进一步恶化的最好方法。
(摘自中国广播网 2010年11月29日)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增强调控改善价格环境
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今年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
会议强调,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切实保障群众生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一)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二)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三)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四)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和督促检查,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摘自人民网 10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实现“强国”和“富民”的有机统一
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人们有一个突出的感受:这次会议不但对“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了总体规划,而且对这一时期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了全面部署。通俗地说,就是凸显出“强国”和“富民”的有机统一。
从根本上说,“强国”与“富民”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一方面,“富民”以“强国”为前提,国不强则民难富。另一方面,“强国”以“富民”为目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为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事实表明,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强国”和“富民”的有机统一,是现实的需要、人民的愿望。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强国”和“富民”的有机统一。为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不仅在指导思想上强调“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且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明确要求,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等。同时,高度重视人们精神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和安排。
我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造福于民,人民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只有始终坚持“强国”和“富民”的有机统一,我们才能顺利完成“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摘自人民日报 2010年11月25日 作者:王星闽)
中国地方政府开始试点在工人农民中招收公务员
位于中国西北的甘肃省组织和人事部门近日传出信息,这个省已经确定将在今年12月底前开展针对工人和农民的公务员招录试点工作。
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积极准备之中。据悉,在此前,包括山东、甘肃、安徽在内的一些省份,已经陆续开展过各种形式的针对农民群体或农村干部群体招录公务员的工作。但明确以工人农民两个群体为对象正式开展这一试点工作,甘肃省起步较早。
根据《公务员法》,符合条件的人员不受身份、地域限制均可参加公务员招录,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人农民成为公务员越来越难。而招考公务员主要从文化考核胜出者中产生,这样势必影响公务员构成,远离基层民众。
根据初步确定的方案,甘肃省的试点工作将在白银、天水、酒泉和定西4个市展开,试点名额不超过试点地当年总计划的3%,也就是每个地区10个人左右。同时,试点选择在工人较为集中的白银市、天水市招录工人公务员,在酒泉市和定西市招录农民公务员。
随着中国阶层的不断变化和日益复杂化,工人农民的身份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户口在农村,但却在企业打工者、人仍在农村,但却在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线上工作、一些人外出上大学但户口仍留在本地,这样的人算工人还是农民,都需要很好地界定。
根据安排,甘肃省试点工作中工人、农民的公务员招考命题将同全省统一考试有所区别,将更加强化实际能力考查的导向,通过灵活的题目设置,不考死记硬背,不刻意追求文化水平,而是更注重报考者在面临基层一些实际难题时的处置能力。
(摘自新华网 2010年11月27日 记者:宋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