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艺创作在艺术治疗中的应用
2010-08-15赵昕
赵昕
(韩国圆光大学校造型美术学科)
新的世纪之初,在这个物质与商品丰裕的世界,社会正在大步地向前迈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和精神上的满足。陶艺作为一种个人化的物质载体,加上它的创作手法丰富多变,能够将暗示、隐喻、象征、联想等手法视觉化和立体化,体现出人的意识流动。
随着艺术的分门别类,并越来越百花齐放,“艺术治疗”一词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因为艺术的发展是无限的,所以在艺术治疗领域中,逐渐出现了陶艺的身影,从而引发出我们对陶艺创作应用在艺术治疗中的思考,笔者认为这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1 陶艺创作
毫无疑问,陶艺不能脱离人的创造而存在,对陶艺价值的评定就应该包括审美接受体验中的审美评价和艺术享受体验中的技术评价。但我们需要强调指出:创作中,技术不是陶艺的全部,两者关系类似于两个相交的圆,各自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域,又有相交的公管区域。我认为共管区域包括继承、创新等元素。
生活中,不仅仅是陶艺工作者,还有很多人对陶艺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不断有人加入陶艺创作的行列。虽然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领域,拥有着不同的身份。但是他们在陶艺创作上存在着一些共性:在材料的选用上,越来越强调质地与个性;在工艺方面,常常有意利用缺陷肌理;在装饰方面,很多人追求肌理效果的随机与偶然性,保持并显露手工制作的痕迹;在造型上,不完全强调规整有序和对称比例……从而创作者们很多都把作品的精神价值和表现自己个性体验的语言作为关注对象。
因而很多人都将目光放在了从中获得的新的启悟里,逐渐有人开始尝试通过艺术创作来使个人与环境内外取得平衡、一致,达到缓解情绪上的冲突,帮助自我认识和自我人格完善的作用。
2 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又称艺术心理治疗,广义上讲,起着人类精神生活调剂的作用,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在欣赏艺术时得到解脱,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发泄。艺术治疗完全是自觉和自发的行为和应对应激的一种方式。狭义上讲,艺术治疗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在与被治疗者的艺术互动中进行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或康复的方法和过程。艺术治疗就是通过艺术表现,把个人的不稳定情绪适当地释放,把意念转化为具体形象及时地合理地反映个人的需求与内心情绪,并能与他人分享,使自身的人格更趋完善。
艺术治疗萌芽于20世纪30~40年代,因精神分析理论影响,开始了心理治疗运动。主要运用精神病患者的绘画来进行诊断与分析。开展艺术治疗最早的国家之一是美国。美国在1961年创建专业理论杂志《美国艺术治疗杂志》(American Journalof Art Therapy),1969年建立起全国专业组织“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AIA)。70年代在美国开始了培养艺术治疗专业的研究生教育。目前很多美国大学都开设相应的基础课程。1992年初,在美国纽约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艺术治疗医学大会标志着艺术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阶段。
目前,艺术治疗己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边缘性人格障碍、心因性反应、神经性厌食症、儿童自闭症等以及智力迟钝的成人和儿童。
艺术治疗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便是去动摇一般人认定自己是“不会画”的观念,去说服人们相信创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且让人们在尝试中去发现每个人都具有这个潜能,只要打开创作的泉源,生命便开始鲜活顺畅,内在自然产生一种整合作用,趋向平衡。
其实早期心理学大师如佛洛依德以及荣格等人皆已提出:艺术创作与心理健康是息息相关的说法。艺术创作之所以能够陶冶性情、刺激思维,引起我们的心灵共振,就是因为它具有一种抵达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同样也可以帮我们潜入心海深处,成为自我了解的途径。所以艺术治疗不但对那些患有严重情绪、心理疾病的人有效,对普通人来说,也是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
3 陶艺创作在艺术治疗中的应用
陶艺创作引入艺术治疗是一个新的分类,利用陶艺创作的过程,调和被治疗者的情绪冲突,升华情感,帮助被治疗者自我探索、自我了解,以增强自我的成长,达到有益补充。当一个人专注于创作时,生理上即产生变化,例如肌肉放松、血压降低、呼吸变得深长、脑波改变,而原有的疼痛或不适都会减轻,至于在心理上,缓和情绪忘却困扰,暂时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沉浸在创造的世界里,享受了内在的自由,同时身体和心灵得到了整合,可见陶艺创作的过程便是艺术治疗的一种方式。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与其让被治疗者直接把心事说出来,陶艺创作让被治疗者多了一份参与感。这样的方式,少了威胁性,多了娱乐性,还可以培养被治疗者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最后出来的陶艺作品艺术性多高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被治疗者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建立感情,掌握表达能力。
它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艺术治疗的应用范围,对艺术治疗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有益影响,促进了艺术治疗的发展。陶艺创作应用于艺术治疗的形式多样,可根据被治疗者的情绪变化,选择单种或多种形式进行。
在艺术治疗中,主要应用的方面如下:
3.1 应用在胎教的创意力开发
孕妇的心理、情绪变化和言行举止都对胎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孕妇产生的任何压力都将影像胎儿大脑波动。大部分孕妇接触陶艺创作时,很容易产生兴趣,这样有助于减少压力,孕妇在思考创作的过程中,产生创意力,有益于胎儿的情绪安定。
3.2 应用在儿童的艺术感觉开发,改善多动儿童和自闭儿童
的情绪障碍
儿童双手一起来进行陶艺创作时,会自然的积极进行思考创意,左脑和右脑相互作用帮助,可以达到情绪的安定,有助于儿童人性的开发和对艺术独创想法的开发,产生和丰富自然的亲和力。如何改善儿童因多动、自闭所导致的情绪障碍呢?多动儿最大的问题在于注意力无法集中,但通过陶艺创作,可以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并从中学习如何专心、专注地做一件事。而当自闭儿能通过陶艺创作发泄情绪,或通过陶艺作品表达意见、提高自信之后,就会逐渐减少用情绪性的言行来反映心情和想法。
3.3 应用在帮助青少年稳定情绪
如何释放和解除学习的压力,是很多青少年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陶艺创作作为一种极具趣味性的形式,在美国、韩国等被广泛认可。特别是具有彷徨感的青少年,在安定情绪的同时,还可使其安定思考,有助于人性开发,间接改善不合宜的行为。
3.4 应用在解除家庭主妇的忧郁症状和压力
陶艺创作对解除家庭主妇尤其是更年期女性的忧郁症状和压力,有着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创作一些具有实用功能和美感的有趣的陶艺,能让家庭主妇产生很强的成就感,从而达到帮助解除忧郁症状和压力。
3.5 应用在帮助上班族利用闲暇时间健全趣味活动
很多上班族没有合理利用闲暇时间来健全趣味活动,导致自身的情绪不太稳定,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陶艺创作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自发性,可以带来心理上的安定,改善活动气氛,健全的趣味活动有着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3.6 应用在帮助预防老人痴呆
陶艺创作有着很好的预防老人痴呆的效果。老年人双手多样的自由的创作陶艺,可以使大脑的机能畅通的运作,创作的愉悦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目前,美国等很多发达国家都在使用这样的方法。
3.7 应用在引导精神残疾人士进行脑部活动
大部分精神疾病者都很喜欢画画和陶艺创作。到底有什么样程度的治疗效果呢?当然最基本的是在创作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进行脑部活动,达到不断的激发脑部机能,帮助他们逐渐改善和解决精神疾病问题,培养自知力。
3.8 应用在帮助身体残疾人士进行物理治疗
主要对肢体残疾者、盲人和聋哑人士有着很好的物理治疗效果。
根据障碍的具体状态来进行不同形式的陶艺创作。大部分的身体残疾人士都是后天性残疾,内心总是被挫折或失意占据,有趣的陶艺创作可以作为生活指导,探索趣味性,完善人生和对人性的理解。逐渐使他们恢复对生活的热情,提高自身的想象力,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达到治疗的效果。
总之,陶艺创作应用在艺术治疗中,丰富了艺术治疗的治疗方法,能广泛应用于众多对象。是一种合理发泄不良情绪(愤怒、敌意)的方式,能被社会所接受。属于自发、自控行为,整个创作过程既能使创作者的情绪得到稳定,又能使其本身的人格特征得到完善。同时陶艺作品可以作为一种客观诊断的辅助指标,作为补充个案的整体资料,也可作为评估病情发展的依据;而且可使创作者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长期进行可使创作者获得稳定的心理支持。陶艺创作应用在艺术治疗的可贵除了创作过程的有疗效之外,有时陶艺作品本身也能启发创作者的自我察觉、洞悉与顿悟的能力。这时候作品与创作者产生一种对话的互动关系,使创作者从中得到新的体悟。
1郑东薰.陶艺作业治疗的技法研究及其治疗效果的相关研究.Korean Journalof Arts Therapy,2001,1(1)
2陆雅青.艺术治疗.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2
3金延烯.冥想和艺术治疗.Korean Journalof Arts Therapy,2005,5(1)
4金美湳.动作绘画中出现的美术治疗要素.Korean Journal of Arts Therapy,20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