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眼压研究

2010-08-15李晓波屈晓慧赵武校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8期
关键词:参差低度屈光度

李晓波 屈晓慧 赵武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科,广西 南宁 530021

我国是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探讨近视的发生、发展规律一直是近视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国内也有研究表明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的屈光度与眼压无关[1]。而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是近视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屈光状态。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双眼的屈光度不同,但矫正视力却可以达到正常。研究表明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的屈光度与眼压无关。本文关心的问题是: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有何特点?双眼间眼压差异是否构成患者参差程度增加的原因?为探讨上述问题,我们选用了Topcon 公司生产的非接触眼压计采集了两类患者的眼压,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09-12~2010-02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55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以及30例近视屈光不正患者,其中男41例,女44例;年龄11~40岁,屈光度0~-10.00DS(等效球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入选条件:⑴双眼球镜差值≥1.5D 或柱镜差值≥1.0D;⑵眼部无器质性病变。剔除条件:⑴精神过分紧张不能自控者;⑵睑裂过小而影响眼压检测者;⑶眼压测量值>21mmHg者。所有患者的屈光度数均由验光师进行医学验光获得。

1.2 检测设备与方法

采用Canon公司生产的Ful l Auto Tonometer TX-F型非接触式眼压计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测,先右眼、后左眼。检测程序:接通电源,开启仪器,被检者取坐位,置下颏于下颏托架上,嘱被检者放松、睁眼注视仪器中的红点;调整被检者的头位,使角膜位于观察镜的视区内,并将定位白点移到瞄准环内,按下触法器,从显示屏上读出眼压数值;同法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的屈光度数均以等效球镜形式表示,双眼的眼压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屈光参差者的高度数眼与低度数眼、屈光不正者的较高度数眼与较低度数眼的眼压值,以及两类患者双眼间的眼压差值。

2 结果

2.1 55例屈光参差近视患者的双眼屈光度 高度数眼屈光度为-5.30±2.01D,低度数眼屈光度为-3.00±2.18D,t值为-14.824,P值为0.000,即屈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眼压:高度数眼为16.14±2.53mmHg,低度数眼为15.84±2.38mmHg,t值为1.225,P值为0.226,即双眼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30 例屈光不正患者的双眼屈光度 相对高度数眼为-4.18±0.86D,相对低度数眼为-3.95±0.83D,t值为-5.894,P值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临床意义。双眼眼压:高度数眼为14.91±2.92mmHg,低度数眼为14.82±2.52mmHg,t值为0.340,P值为0.736,即双眼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间高、低度数眼间眼压差值的比较 取屈光参差组与屈光不正组中各30例患者,进行两组高、低度数眼间眼压差值△IOP 的比较,t值为0.910,P值为0.363,即两组间高、低度数眼间眼压差值△IOP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屈光参差是双眼屈光度不等的一种屈光状态,其中近视性屈光参差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类型。此类患者由于双眼视物时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物象不等大而可能带来双眼视方面的异常[2]。屈光参差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这是个值得探索的视光学问题。近几年由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眼压是促使近视患者角膜屈光手术后发生屈光状态变化致使屈光回退和视力下降的重要诱因[3,4]。那么,眼压是否构成近视性屈光参差发生发展的因素呢?为了明确该问题,我们特进行了本项研究。

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从统计学的角度,正常眼压为10~21 mmHg,代表95%正常人群的生理性眼压范围。正常眼压具有保持眼球固有形态、维持恒定的角膜曲率、保证眼内液体正常循环、眼内容物的正常代谢过程以及维持屈光间质的透明性等作用,这对视觉功能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了自身对照设计的方法(屈光参差组的高度数眼与低度数眼对照、屈光不正组的较高度数眼与较低度数眼对照),采集了两组患者双眼的眼压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屈光参差与屈光不正患者的高度数眼眼压均略高于低度数眼眼压,且均处于正常眼压的范围,但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此外,屈光参差者的高、低度数眼间的△IOP1与屈光不正者的较高、较低度数眼间的△IOP2之间尽管存在一定差异,但此差异亦无统计意义。即仅由本研究的临床数据尚不能认为眼压是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发生发展的原因。

综上所述,本研究尚未找到眼压是构成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发生发展的临床证据,进一步的研究有待于从检测手段和临床设计上进行探索。

[1]王卫群,金学民.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眼的眼压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5,13(3).

[2]徐丹,姜俭,阎静,等.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调节反应的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09,45:612-615.

[3]牟章兵,朱晋,李旭松,等.降眼压药物治疗LASIK 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和稳定性观察[J].眼科研究,2008,26(11):855.

猜你喜欢

参差低度屈光度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中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的联合应用效果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参差多态而功不唐捐
五粮液低度白酒生产工艺概述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LEEP治疗中老年妇女宫颈上皮内低度瘤样病变疗效初评
参差是一种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