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象人”是藏象、体质和病证的综合体

2010-08-15许龙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8期
关键词:藏象四象太阴

许龙泉

延边大学医学部中医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四象医学起源于《东医寿世保元》,是李济马(1837-1900)先生创立的朝鲜族民族医药学理论体系。四象医学源于《内经》,而发于《伤寒》,是对中医五行、藏象和体质学说的变革和应用。“四象人”既是四种体质和四种基本的病证类型模式的综合体,又是一种独特的藏象概念,是四象医学理论体系的理论核心。

1 “四象”源于《内经》

四象医学之“四象”一词起源于《周易》。《周易·系辞上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四象生八卦。”遵循这一原理李氏便勾勒出了四象医学的“太极与四象”式的脏腑间关系模式。《东医寿世保元》说:“五脏之心,中央之太极也,五脏之肺脾肝肾,四维之四象也。”四象医学根据人的体质特征,把人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太阳人、少阴人、少阳人、太阴人,合称为“四象人”。李济马先生说:“余生于医药经验五、六千载后,因前人之述偶得四象人藏腑性理,著得一书,名曰寿世保元。原书中张仲景所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以病证名目而论之也。余所论太阳人、少阳人、太阴人、少阴人,以人物名目而论之也。二者不可混看,又不可厌烦,然后可以探其根株而采其枝叶也。”(《东医寿世保元》)李氏又说:“《灵枢》书中有太少阴阳五行人论,而略得外形,未得藏理。盖太少阴阳人早有古昔之见而未尽精究也。”可见四象医学理论体系与《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有源流关系。《灵枢·通天》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灵枢·通天》篇根据人的禀赋不同,阴阳属性的差异,气血偏多偏少之分,将人划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等具有代表性的五种不同类型,并分别描述了他们在意识、性格、形态上的特征,提出了因人施治的原则。李氏将《内经》“阴阳五态人”论中的阴阳和平之人舍去,而只取用其余“阴阳四态人”作为辨象施治的人物名目纲领,并在《内经》“阴阳五态人”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四象脏理。李氏还对诸家之说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特别是对六经病证在“四象人”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东医寿世保元》说:“六条病证中,三阴病证皆少阴人病证也,少阳病即少阳人病证也。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则少阳人、少阴人、太阴人病证均有之,而少阴人病证居多也。”《东医寿世保元》又说:“岐伯所论巨阳、少阳、少阴经病皆少阳人病也,阳明、太阴经病皆太阴人病也,厥阴经病少阴人病也。”基于上述学术思想,李氏便舍“六经”、弃“五态”,而立“四象”,从而创立了四象医学之辨象施治理论体系。可以说,四象医学源于《内经》,而发于《伤寒》,是对中医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体质学说的变革和应用。

2 “藏局”别于藏象

四象医学继承和沿用了中医学之意象思维、阴阳学说、精气学说、脏腑名称、四诊八纲、病证理法方药学概念等,却将五行学说变革为四行学说,将中医藏象变革为四象藏局。“藏象”一词,首见于《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少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太阴),通于冬气。……”所谓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四象人”既是体质和病证的综合体,又是一种藏象概念。其人物名目虽与《内经》“阴阳五态人”论中的“太少阴阳人”相同,但其所内涵的四象藏局却与中医藏象完全不同。

四象藏局的生理病理特点是:“人禀藏理有四不同,肺大而肝小者,名曰太阳人;肝大而肺小者,名曰太阴人;脾大而肾小者,名曰少阳人;肾大而脾小者,名曰少阴人。……胃脘与舌耳头脑皮毛皆肺之党也。……胃与两乳目背膂筋皆脾之党也。……小肠与脐鼻腰脊肉皆肝之党也。……大肠与前阴口膀胱骨皆肾之党也。”(《东医寿世保元》)“太阳人脑顀之起势盛壮而腰围之立势孤弱,太阴人腰围之立势盛壮而脑顀之起势孤弱,少阴人膀胱之坐势盛壮而胸襟之包势孤弱,少阳人胸襟之包势盛壮而膀胱之坐势孤弱。”(《东医四象新编》)“肺旺春,脾旺夏,肝旺秋,肾旺冬;春气生,夏气长,秋气收,冬气藏;肺象木,脾象火,肝象金,肾象水。……肺能哀,脾能怒,肝能喜,肾能乐。”(《四象草本卷》)“哀怒相成,喜乐相资。哀性极则怒情动,怒性极则哀情动,乐性极则喜情动,喜性极则乐情动。太阳人哀极不济则忿怒激外,少阳人怒极不胜则悲哀动中;少阴人乐极不成则喜好不定,太阴人喜极不服则侈乐无厌。”(《东医寿世保元》)“太阳人哀性远散而怒情促急,哀性远散则气注肺而肺益盛,怒情促急则气激肝而肝益削,太阳之藏局所以成形于肺大肝小也。少阳人怒性宏抱而哀情促急,怒性宏抱则气注脾而脾益盛,哀情促急则气激肾而肾益削,少阳之藏局所以成形于脾大肾小也。太阴人喜性广张而乐情促急,喜性广张则气注肝而肝益盛,乐情促急则气激肺而肺益削,太阴之藏局所以成形于肝大肺小也。少阴人乐性深确而喜情促急,乐性深确则气注肾而肾益盛,喜情促急则气激脾而脾益削,少阴之藏局所以成形于肾大脾小也。”(《东医寿世保元》)“太阳人哀心深着则伤表气,怒气暴发则伤里气;少阳人怒性伤口、膀胱气,哀情伤肾、大肠气;少阴人乐性伤目、膂气,喜情伤脾、胃气;太阴人喜性伤耳、脑顀气,乐情伤肺、胃脘气。”(《东医寿世保元》)“张仲景所论下焦血证,即少阴人脾局阳气为寒邪所掩抑,而肾局之阳气为邪所拒,不能直升连接于脾局,郁缩膀胱之证也。”(《东医寿世保元》)概括而言,脏腑间的相资、相伤、互济规律即是:木火相成,金水相资。相对短长之阴阳两脏间互生互济。顺动之性益本脏,逆动之情伤它脏。性过极则伤表气,情气动则伤里气。肺哀伤(或乘)肾,脾怒伤肝,肝喜伤脾,肾乐伤肺,其性情若不及,则相资相成之性情并来伤之。

3 “四象”实为证型

《灵枢·寿夭刚柔》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命活动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其个性的一面。所谓个性就是个体的体质特性。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以人体内部阴阳矛盾的倾向性,亦即体质的特殊性为主要依据的。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决定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具体的体质条件又决定着具体的发病类型和转化规律。因此,掌握四象体质特征,在辨象施治过程中,对于分析脉症,确定诊断,立法施冶,以及判断发展趋向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象体质是四种基本病证类型的基础,是四种基本的病证类型模式。四象体质概括着整体反应状态,它不是某一种疾病所独有的现象,而是存在于多种疾病的共同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一方面,即使患同一种疾病,由于患病机体的体质不同,临床上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病证类型。另一方面,即使是不同的疾病,由于体质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或类似性,往往出现相同或类似的病理机转和病证类型。说明疾病的性质和病变过程,往往取决于患病机体的体质特征。四象藏局阴阳的偏盛偏衰决定着对某种病因或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的演变趋向。所谓“异病同证”和“同病异证”,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体质类型为依据的。辨象是诊断的基础,也是四象医学的诊断特点。

四象医学源于《内经》,而发于《伤寒》,是对中医五行、藏象与体质学说的变革和应用。“四象人”既是体质和病证的综合体,又是一种藏象概念。辨象即是“四象辨证”,是有别于中医辨证体系的体质辨证、证候辨证和藏局辨证。四象体质是四种基本的病证类型模式,是诊断的基础。

猜你喜欢

藏象四象太阴
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构建研究
《四象》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Thirty-Six Stratagems (1)
将“肝系”一词纳入中医术语体系的建议
方向漫谈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大学生亚健康压力症状与朝医四象体质相关关系研究
朝医规范化治疗太阴人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
藏象学说本质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