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010-08-15涂仿生宗成娣
涂仿生 宗成娣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结肠癌的治疗的主要手段为外科手术治疗,所以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现对我院 2007年 12月至 2009年 12月收治的 66例结肠癌患者治疗中对患者实行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 2007年 12月至 2009年 12月收治的66例结肠癌患者,其中男 39例,女 27例,年龄 27~80岁,升结肠 13例,乙状结肠 18例,横结肠 10例,降结肠 4例,结肠脾曲 5例,结肠肝曲 16例。经钡剂灌肠、腹部 CT、B超、结肠镜检查等辅助检查结合病史、体征诊断为结肠癌,并经病理切片证实。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关心和安慰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做好安慰解释工作,有计划地向患者介绍手术前肠道准备目的、手术方式及结肠造口术的知识,对需作结肠造口的患者,让患者了解腹部结肠造口手术对消化功能并无影响。可通过图片、模型、实物向患者解释造口的部位、功能以及护理知识,说明结肠造口虽然会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但如果处理得当,仍能正常生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社会和家人的配合,从多方面给患者关爱和心理支持,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术后应尽早告知手术顺利、成功、手术效果好,让患者以舒畅的心情接受了手术治疗,患者可以尽快康复。消除患者对造瘘口的恐惧感,积极参与造瘘口的自我护理,在最初阶段患者会表现出拒绝看造瘘口或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护理人员应非常轻柔、细致、耐心地为患者做好瘘口护理,同时主动介绍瘘口的情况及其他患者造口术的心理变化过程。如患者关心造瘘口的护理,主动提出问题,应抓住契机,给予详细解释和指导,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的信心。
2.2 术前护理 观察大便性状及有无脱水症状,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结肠癌患者由于长期食欲下降、腹泻及癌肿消耗,可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术前应多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于消化的少渣饮食。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以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若患者脱水明显,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以增强其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前充分术前清洁肠道,可以减少术中污染,防止术后腹胀和切口感染,有利吻合口愈合。术前 2~3 d进流食并酌情补液。有肠梗阻症状的禁食补液。一般术前2~3 d口服肠道不易吸收的药物,以清洁肠道细菌如甲硝唑 0.2 mg,3次/d,新霉素 1 g,2次/d[1]。术前 1 d口服甘露醇或术前 2 d开始每晚口服硫酸镁 30ml,术前 1 d清洁灌肠。女性直肠癌患者遵医嘱于手术前3 d每晚冲洗阴道,以备手术中切除阴道和子宫。手术日晨放置胃管和留置导尿管,预防手术时损伤及因直肠切除后膀胱后倾或骶神经损伤所致的尿潴留。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按不同的麻醉要求摆放体位,待患者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半卧位。早期禁食禁水、胃肠减压,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准确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维持体液平衡。当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拔出胃管,始进流质,1周后改为半流质,2周左右方可进普食,注意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且少渣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2.3.2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排便的性状、次数及量和腹部体征、切口愈合情况。对便秘、腹泻者遵医嘱服用缓泻剂、止泻剂,术后 7~10 d不可灌肠,以免影响切口愈合。
2.3.3 饮食护理 患者无并发症一般术后 3~4 d可进流食,1周后可进软食,2周后普通饮食,宜进易消化少渣食物,避免产气刺激食品。
2.3.4 人工肛门的护理 乙状结肠或结肠造口是将近端结肠固定于腹壁外,由此将粪便排出体外故又称人工肛门。观察造口情况,造口肠段的血液循环和张力情况,若发现有出血、坏死和回缩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2]。清洁造口分泌物,保护造口周围皮肤,敷料浸湿后应及时更换,避免感染。人工肛门于术后 2~3 d肠蠕动恢复后开放。造口开放早期粪便稀薄,次数频繁,为防止粪便污染腹部切口,取左侧卧位,并用塑料薄膜将腹部切口与造瘘口隔开。造口开放及每次排便后,以凡士林纱布覆盖外翻的肠黏膜,外盖厚敷料,造口与皮肤愈合后改用人工肛门袋。清除肠道内积气和粪便,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3 体会
通过对临床结肠癌患者的护理工作,护理工作者应对患者采取正确的态度,理解患者,尊重患者,并与患者一起努力,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加强患者对医务人员信任感,使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手术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的癌前期病变。定期检查,指导患者作好结肠造口的护理,若发现造口狭窄、排便困难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处理。
[1] 戴显伟.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7-348.
[2] 韩继红.结肠癌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吉林医学,2004,25(1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