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脐控制乙脑高热39例
2010-08-15樊婷婷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8期
樊婷婷
(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277101)
高热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必有的症状,体温常高达40℃以上,多呈稽留热,可持续1~3周,发热越高,病情越重,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及时有效的降温处理是乙脑患者护理的首要任务,我们用中药敷脐控制乙脑高热,取得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年龄3~57岁,平均14.6岁。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头疼头晕、呕吐。
治疗方法
用生石膏 90g,白矾15g,栀子30g,芦根 45g,黄柏20g,蟾酥15g,研成粉状。取5~10g调成糊状外敷脐部,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3次,体温连续5天低于37.2℃停用。患者体温超过38.5℃时,给予辅助物理降温。
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体温连续5天有效控制在38.5℃以下,有效率为76.9%。
体会
敷脐疗法以中医经络学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药物通过对脐部神阙穴的局部刺激,激发经脉之气,促进脏腑气血运行,起到治疗作用。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白矾解毒收涩;栀子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芦根清热生津;黄柏清热泻火,退热除蒸;蟾酥清热解毒。该方法简便、用药量少,对乙脑患者高热控制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