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药线点灸及壮药外洗治疗带状疱疹150例

2010-08-15陆璇霖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8期
关键词:壮药灸法后遗

陆璇霖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壮医门诊,530023)

笔者自2005年开始至今,采用壮药外洗、壮医药线点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98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94岁;以中老年人为多。病程最短1天,最长8年。

治疗方法

壮医药线点灸:令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将患处充分暴露,如原用外用药,应全部去掉,并以生理盐水洗净抹干。医者右手持药线,用酒精灯点燃,以珠火灸之,泻法为主。根据有否丘疹施用不同灸法。①有丘疹未溃者,先灸周围4~5壮,再灸丘疹中央1壮。②有丘疹已溃者,单灸周围4~5壮。③已结痂者,灸结痂处 2~3壮。④后遗神经痛,按疼痛的方向直线点灸。患者在点灸时只感到轻微之瞬时灼伤感。无需任何处理,一般灸后局部辣痛即时减轻。5天为1个疗程。

壮药外洗:七叶莲30g,救必应 30g,水杨梅30g,两面针30g,龙船花 30g,连翘30g。取水1000ml,将上方煮至500ml药水,在点灸1h以后外洗患处。

治疗结果

本组150例,其中新发带状疱疹8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1例。新发带状疱疹治疗1~3个疗程,89例全部治愈,无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1例,治疗3~10个疗程,治愈 31例,疼痛减轻 18例,无效12例。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72岁。左胸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年,伴有疤痕增生、粘连,再发带状疱疹1周来诊。自诉左乳房、左腋下、左背部出现水泡状丘疹,局部灼热、刺痛,经心电图等检查未发现冠心病征象。现症见:左胸前有一粘连疤痕,5cm×8cm,左腋下有一疤痕约3cm×12cm,刺痛、拒按,左乳房上三处水泡样丘疹,左背部两处水泡样丘疹,未溃破,无脓性分泌物,刺痛,丘疹周围皮肤红肿。经治疗1个疗程,新发带状疱疹已结痂脱落,无刺痛症状;4个疗程后疤痕处陈旧性后遗神经痛减轻,无刺痛感,有轻微蚁咬感、麻痛感。再治疗1个疗程后,蚁咬感、麻痛感已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例2.患者,女,67岁。因带状疱疹在我市某中医院住院治疗1月余,2009年 6月来我科就诊。就诊时症见:左面颊浮肿,左额前疱疹结痂,无脓性分泌物,无破溃、刺痛、拒按。按上方治疗1个疗程后,左面颊浮肿消失,疼痛减轻。3个疗程后疼痛基本消失而痊愈。

讨论

中医学对本病病机的论述甚多,认为与风、热、湿、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相互搏结,壅滞肌肤为患。壮族地区处于祖国南疆,这里气温高,湿度大。因此壮医善于解毒、除湿,而解毒范围广,包括蛇毒、虫毒、蛊毒等。对于蛇串疮的治疗,壮医壮药具有独特的效果。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其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故在老年人局部创伤后、亚急性红斑狼疮、肿瘤以及较长期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放射性治疗、化疗、艾滋病发病过程中出现带状疱疹的几率高。

壮医药线治疗机理:中医认为,灸法能温经通络、消瘀散结、鼓舞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现代研究表明,灸法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

壮医方药中以七叶莲为君药,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止痛;救必应为臣药,清热解毒,利湿止痛;连翘为臣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风清热,为疮家之圣药。三药相济,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

与一般中西医的治疗方法相比较,壮医药线点灸配合壮医方药外洗,方法简单,经济,疗效佳,止痛效果好,后遗神经痛的症状显效减少,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壮药灸法后遗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壮药莪术油对卵巢癌miR-223-3p的调控机制研究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壮药两面针化学成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