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病同治论多汗
2010-08-15邓艳繁
邓艳繁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401)
多汗是指非生理因素引起的汗出增多,多见于神经性多汗,亦有因其他疾病引起者,如糖尿病﹑甲亢、结核、心肺功能不全等。临床上,有的表现为白天时时汗出,动则益甚,中医称自汗;有的则寐中汗出,醒来自止,称盗汗。
早在《黄帝内经》中即对汗的生理病理就有相当的认识,指出汗为血液所化生,为心所主。《丹溪心法》说 :“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中医认为,汗证以虚者为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在临床上,并不能拘泥于此,正如《伤寒明理论·汗证》曰﹕“自汗之证,又有表里之别焉,虚实之异焉。”我常以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自汗﹑盗汗及其他汗出异常的患者,效果颇佳,报道如下。
自汗
患者,67岁。左侧脑梗死及慢支并感染住院。住院后给予对症治疗后,脑梗死及感染症状好转,但白天汗出较多,动则益甚,尤其进食时浑身汗出,故请中医科会诊。查患者形体偏胖,平时易感冒,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稍浮。病属中医自汗,病机为湿热内阻,肺卫气虚。治以清热化湿,佐以益气固表。方拟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如下﹕黄连 6g,黄芩15g,半夏10g,茯苓 30g,枳实12g,陈皮 12g,防风12g,白术15g,石菖蒲15g,焦三仙各15g,甘草6g,姜枣为引。3剂后汗出明显减轻,又继服 3剂而症状消失。
盗汗
患者,35岁,连续两年一到冬季便入睡汗出,醒则发现前胸后背及颈部汗出湿冷,黏腻不爽,醒后则止。平时身体健康。曾到内分泌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经化验及其他综合检查,未见异常,即按神经性多汗给予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佳,故到中医科就诊。查患者形体壮实,舌质红,苔黄腻中间偏厚,脉弦滑。病属中医盗汗,病机为湿热内蕴。治以清热利湿,给予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如下﹕黄连6g,茯苓 30g,枳实12g,竹茹 12g,陈皮 12g,半夏10g,黄芩15g,薏苡仁30g。3剂。3年后又因冬季盗汗来诊,告诉自那次服用我开的3剂药后症状就全部消失,3年没再出现上述症状,故这次特来求治于我要求服中药,又投黄连温胆汤加减3剂,并嘱其清淡饮食,不要过食肥甘厚腻,限烟酒,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自汗伴盗汗
患者,44岁,近半年来不明原因出现汗出较多,尤其白天明显,活动后加重,但晚间睡眠时亦常常汗出,月经量少色暗,月经延期十余天,伴见失眠头昏,身困懒言,口干欲饮。查舌质红,舌苔黄,脉弦细有力。经化验示雌激素偏低,B超示子宫偏小。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诊断为自汗、盗汗。病机为湿热内阻,热邪伤阴。考虑到患者原有子宫肌瘤和乳腺增生,不宜雌激素治疗,故中医以清热祛湿,佐以益气养阴,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如下:黄连 6g,黄芩 15g,半夏 10g,茯苓 30g,党参 12g,枳实12g,陈皮 12g,酸枣仁 30g,石菖蒲 15g,远志12g,川芎 12g,白芍 15g,生地黄20g。姜、枣为引。5剂后,汗出减少,睡眠好转。继服 10剂,自汗、盗汗症状消失,睡眠正常。
汗出异常(腰以下汗出)
患者,55岁,糖尿病病史10余年,1周前因左侧大脑基底节区及枕叶脑梗死入住我院,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胰岛素控制血糖,病情好转,但患者汗出较多,尤其腰以下明显,故请中医科会诊。查患者形体适中,右侧肢体功能障碍,身体腰以下汗出明显,黏腻不爽,性情急躁易怒,舌质暗红,苔白腻微黄,口腔异味重。病属中医汗证,病机为湿热下注,壅遏气机。治以清热化湿,宣畅气机。方以黄连温胆汤:黄连 6g,茯苓30g,半夏 10g,枳实15g,竹茹 12g,陈皮12g,加黄柏15g,牛膝10g,以引药下行,清利下焦。
体会
此几例均以湿热为病机,所以采取异病同治的方法,以黄连温胆汤清利湿热共奏奇效,这正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实际上,临床中笔者以黄连温胆汤治疗湿热病机的头痛、失眠、胃炎、胆囊炎等效果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