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套花生低产原因及增产技术
2010-08-15王廷波
王廷波
(辉县市张村乡人民政府,河南 辉县 453600)
辉县张村乡花生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0.67万~0.73万hm2,但长期以来花生产量低而不稳,单产不高,其原因除花生产区的土壤肥力较差外,主要原因是品种老化、施肥量少、密度偏稀、管理粗放等,并据此提出麦套花生的增产措施。
1 麦套花生低产的原因
1.1 品种老化,缺乏提纯复壮
张村乡目前种植的花生品种,大都是10年前引进的天府3号、天府9号、白沙1016等,而且多是农民自种自留自用种子,缺乏提纯复壮,品种特性明显退化。
1.2 施肥量少
农民认为花生根瘤菌有固氮能力,是养地作物,因此施肥偏少,有些农户干脆不施肥,花生种植区土壤肥力较差。
1.3 密度偏低
花生种植密度一般每667m2在8300穴左右,密度偏稀,不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造成低产。
1.4 管理粗放
主要表现在缺苗断垄,难以达到苗全、苗匀、苗壮,以及杂草防治不及时造成草苗共生等。
2 提高麦套花生产量的技术措施
2.1 选用良种和药剂拌种
选用良种和药剂拌种的增产效果明显。建议在张村乡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应选用豫花7号、豫花10号、豫花11号及鲁花14号、鲁花9号、鲁花11号等大果型品种;旱薄地应选用鲁花13号、开农31和经过提纯复壮的天府9号、天府3号等中小果型品种。同时,要建立种子田并进行提纯复壮,以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
花生播种时以50%多菌灵,或14.5%多效灵,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或用花生专用种衣剂拌种,以防治茎腐病和根腐病,促进根瘤菌形成。
2.2 合理密植
在一定范围内,花生荚果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试验结果表明:肥力条件好的地块,每667m2适宜种植密度应在9000~10000穴,中低肥力的地块每667m2种植密度为10000~11000穴,每穴播2粒,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等自然条件,使群体与个体得以充分发育。
2.3 科学施肥
花生需肥量很大,要加大肥料投入,以满足花生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施氮肥时应以硫铵、尿素、碳铵为佳,根据张村乡土壤肥力状况,在底肥充足的情况下,于花生苗期每667m2施碳铵20~25 kg,或尿素10 kg、过磷酸钙30~50 kg,或花生专用肥30~40 kg、硫酸钾15 kg;进入花针期,结合中耕培土,每667m2施钙肥(石膏)20~30 kg,可提高结实率和饱果率,一般可增产9.9%~14%,特别是高水肥的地块,要强调增施钙肥。
对于前期的弱苗和后期脱肥的地块,应及时喷施1.5%的尿素+0.3%的磷酸二氧钾混合液。
2.4 加强田间管理
2.4.1 前期(出苗-开花)管理 麦收后应及时中耕灭茬,松土保湿,并配合施用化学除草剂锄草。结合中耕每667m2追施尿素10~15 kg、过磷酸钙30~50 kg、硫酸钾5~10 kg,同时注意喷施0.1%多菌灵+0.3%的磷酸二氧钾混合液。底墒不足的应在行内开沟浇小水,并注意及时防治蚜虫。
2.4.2 花荚期(开花-出现饱果)管理 花生从开花至出现饱果,一般需要两个月左右,田间管理以控棵稳长为重点。盛花前结合中耕培土每667m2施石膏粉30 kg,若遇大旱应注意小水灌溉,以增花增果。如雨水过多,为避免植株旺长,于始花后30 d左右,当植株株高35~40 cm时,每667m2使用15%的多效唑30~50 g,对水40~50 kg喷施,以控棵促稳长。对长势较差的花生,每667m2要酌情使用叶面宝15 ml,或三康氨基酸液肥80 ml,对水25 kg喷施。
花生花期容易发生病害,应注意防治。防治褐斑病及黑斑病可喷400~800倍液多菌灵,或用70%的甲基托布津2000倍液,每隔10 d喷1次,连喷3次;茎腐病用多效灵1000倍浇根;网斑病喷300倍液的代森锌;锈病喷600~800倍液敌锈钠。
2.4.3 饱果期(开始形成饱果-荚果成熟)管理花生从开始形成饱荚到成熟,一般需要40 d左右,管理重点是保持茎枝顶叶活力,防早衰,防烂果,提高饱果率。可用3%的过磷酸钙+1%尿素混合液喷施,或用0.1%的磷酸二氧钾溶液喷施,连喷2次。与此同时,在液肥中加入0.1%的多菌灵溶液以防治叶斑病,后期如遇干旱天气应浇饱果水,雨多时注意排涝,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以保根养叶,防止烂果,增加荚果饱满度。
近几年鼠害发生严重,在花生饱果期,可用“灭鼠灵”或“大卫”鼠药,多点投放,大面积连片灭鼠,以取得较好的防鼠效果。
[1] 董文召,汤丰收.提高河南省麦套花生单产的关键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7(4):14-16.
[2] 袁新社,荆建国,等.麦套花生高产稳产关键技术七要点[J].种业导刊,2010(5):34-35.
[3] 段广印,肖学猛,等.曲雅民麦套花生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效应[J].河南农业科学,1999(5):15.
[4] 董天浴,苏桂芳,等.麦套花生高产无公害种植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128.
[5] 王传胜.麦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67.
[6] 路红卫,杜红,等.麦套花生经济性状与产量遗传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6(12):38-40.
[7] 刘爱勤,吴继华,等.麦套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6(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