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0-08-15刘向明宋英伟
刘向明 李 宵 宋英伟
(山东省苍山县农业局,山东苍山 276000)
牛蒡为菊科2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大力子、蝙蝠刺、树根菜等,原产于中国,以野生为主。公元940年前后传入日本,并被培育成优良品种,现日本人把牛蒡奉为营养和保健价值极佳的高档蔬菜,有“东洋参”的美誉。牛蒡自1986年从日本引入我县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多年稳定在4000hm2左右,占全国牛蒡种植面积的50%以上。牛蒡及其深加工系列产品以出口为主,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苍山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牛蒡生产及加工出口集散地。为了更好地增加牛蒡生产效益,根据我县多年的种植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牛蒡高产栽培技术。其主要措施如下:
1 土壤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壤疏松、肥沃,含砂量不低于30%,土层厚度不低于80cm的地块。特别是在含有机质较多的松散砂壤土中栽培较好,不宜在过分粘重的土壤中栽培。土壤pH值要求偏碱(7.0~7.5为佳)。
2 品种选择
要选用抗病、高产、商品性好,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目前主要是从日本引进的白肌、柳川、干理想等。
3 整地施肥
播前要深翻土地,曝晒几天。每667m2施腐熟优质有机肥5000kg,配合施用生物菌肥。采用单、双行种植均可,目前常用的为单行:行距为60cm,行中间挖20cm宽、100cm深的沟。由于打沟后土层深厚松软,浇水后易下沉渍水,不适宜牛蒡中后期生长,为解决这一矛盾,须在开沟机打好沟后再行人工做畦。方法是将操作沟(即行间)内的松土提到畦面上,边提土边用脚踏实畦面表土,使播种畦的土壤落实而又较疏松一致,有利保持良好的墒情。做好的畦面一般高25cm、宽40~50cm;操作沟深不低于20cm、宽40~45cm。最后在畦面的中心,开一条深5~6cm的小浅沟进行直播。
4 播种
4.1 播期
牛蒡的适应性很强,在苍山目前以春、秋季栽培为主,春季在3月中旬播种,秋季9月下旬~10月中旬播种为宜。
4.2 种子处理
4.2.1 把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用木棒不停地搅拌,使水温降到30℃左右时浸泡4h,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一遍,用经过消毒的湿纱布包好。保持30~35℃的温度和充分的湿度,24h左右就可露白待播,注意中间再用水冲洗一次,洗去种子表皮粘液。
4.2.2 药液浸种 用0.5~0.8%的高锰酸钾浸种1h杀死种表病菌。然后用清水洗干净即可播入沟内。
4.3 播种
垄中开3cm深的沟,浇适量的水,待水渗入后,放入单粒催芽种子,然后覆土2cm,再盖上地膜,每667m2播种15000~20000粒。
5 田间管理
5.1 间苗
当牛蒡长到2~3片叶时及时进行间苗(定苗),除去生长过旺、叶色过绿、叶姿异常、苗根露出地面的幼苗,保留生长均匀一致的壮苗,密度保持8000株/667m2左右为宜。
5.2 生长期管理
幼苗期管理是高产的关键环节,早春和深秋种植,加盖地膜的牛蒡待出苗后应立即破膜开沟,天气干燥应及时喷水以保持土层湿度。中期管理需要中耕除草,中耕要浅,以免损伤根部,等封行后不再中耕,可用手拔除杂草。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追肥时在离苗15cm处挖20cm深的沟,每667m2用30kg左右的氮磷钾(15-15-15)三元复合肥料。越冬茬要注意在茎叶枯萎前覆盖稻草和覆土进行防寒。后期管理除了需要除草、开沟排水外(越夏),一般不需要再追肥浇水。
6 病虫害防治
牛蒡的病虫害较少,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等。
6.1 白粉病
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有烧性,要严格使用浓度)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2.25%的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10d 1次,2~3次即可。
6.2 蚜虫
用涂有机油的黄色板放在田内诱杀;化学防治可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
7 收获期
牛蒡的生长期一般在150d左右,收获期不宜过早或过晚,以免影响牛蒡的产量和质量。收获时在距地面10cm处割掉茎叶后,用铁锨挖取,以防碰伤。去净泥土和须根后,在叶柄3cm处切除剩余茎叶,并将牛蒡分好等级。一般长60cm以上,横径1.8cm~3.1 cm之间为一级品。在通常管理条件下,一般每667m2产3000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