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有效吸痰的护理体会
2010-08-15李盘云杨青丽
李盘云 杨青丽
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 漯河 462000
我科使用机械通气抢救21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理想。现将机械通气时气管内吸痰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1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例,新生儿窒息4例,肺出血2例。
1.2 方法 (1)吸痰前给予1~2min的纯氧吸入。(2)调节吸引器负压,使之在13.3kPa范围之内。负压过大,易造成气道损伤及肺泡萎缩。(3)正确吸痰:选择质地光滑、管壁挺直、硬度合适、富有弹性的吸痰管,吸痰管的直径不超过气管插管直径的2/3。在气管插管内吸引时先将导管浅部痰液吸尽,再吸深部痰液,动作应轻柔、迅速,尽可能地减少气道损伤。口鼻腔内吸痰应先吸口腔再吸鼻腔,吸痰管插入长度不超过患儿鼻尖到耳垂的距离。开放负压后,将吸痰管边旋转
边吸引,慢慢向外提出,手法轻巧,动作轻柔。(4)气道护理:加强气道湿化,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失水增加,纤毛运动减弱,分泌物排除不畅而阻塞气道,可引起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必须加强呼吸道的人工湿化。湿化方式:①湿化器湿化,水温应保持在50℃左右。②气道内直接滴入湿化,可通过注射器、输液器或微量泵直接向气道内持续或间断滴入湿化液进入气道湿化,滴入量应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湿化药物:1.5%~3%碳酸氢钠、生理盐水+糜蛋白酶等。碳酸氢钠因能改善气道酸性环境,降低黏液痰的吸附力,加强内源性蛋白酶与纤毛运动,有利于痰液稀释、炎症吸收而常用于临床。③雾化吸入湿化。机械通气期间吸入气体湿度应保持在32~34℃,相对湿度 100%,绝对湿度30~35 mg/L。(5)气道分泌物吸引:因患儿不能进行有效咳嗽,必须借助吸引器消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抽吸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手法正确,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每次抽吸不超过15 s,如分泌物黏稠者,吸痰前向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5mL,严重缺氧者在吸痰前适当增加吸氧浓度和通气量。
2 结果
本组21例患儿经机械通气后全部抢救有效,通气最短6 h,最长98 h,无1例因痰液阻塞或操作不当而失败。
3 讨论
由于新生儿的气管与支气管相对狭窄,软骨柔软,弹性及肌肉发育不完善,管壁易变形,且黏膜柔嫩纤细,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故排痰能力差。而机械通气治疗时,由于气管导管的刺激及并发肺部感染,使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加之排出困难,使气管阻力增高,直接影响通气效果。及时有效地将气道分泌物排出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是衡量呼吸道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标。
首先听诊确定有无痰鸣音,决定是否需要吸痰,一般每4 h吸痰1次,必要时每2 h吸痰1次。当患儿出现胸部有痰鸣音、烦躁、呼吸困难、呼吸机气道峰压升高,或氧分压及氧饱和度降低或不稳定时应吸痰,不提倡定时吸痰,因为过多的吸痰刺激呼吸道黏膜,反而使分泌物增加,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新生儿吸引压力不应超过13.3kPa,过小,吸痰效果差,使操作时间延长;过大,则易损伤患儿的气道黏膜。
吸痰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吸痰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气管黏膜出血,吸痰时患儿出现刺激性呛咳、心率下降、发绀、气管插管痰阻以及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应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特别是血氧饱和度,如发现血氧饱和度大幅度下降,心率增快或减慢明显时,应立即停止吸痰,连接呼吸机或复苏囊通气,必要时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95%或恢复到吸痰前水平,方可再次吸痰。
由于临床采用的吸痰方式需要在吸痰过程中中断机械通气,致使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加快,故在吸痰前给患儿吸入高浓度氧1~2min,增加其体内的氧储备,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从而减轻了吸痰时的不适,吸痰完毕再给予高浓度氧吸入2~3min,以恢复患儿在吸痰过程中氧的消耗,恢复体内的氧储备,再将吸入氧浓度分次下调至吸痰前的水平,以防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引起的吸入性肺不张、氧中毒、肺组织纤维化等不良后果。
拍背及湿化。此为吸痰前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通过翻身、拍背产生震动,有利痰液吸出。而湿化更易使痰液由细支气管排入气管,易于吸出。吸痰时要求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医务人员洗手和手的清洁,用物应严格消毒灭菌,无菌闭式吸痰装置时在吸痰后将气管插管与呼吸机接头处用碘伏消毒后再连接,做好基础护理,尤其重视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防止致病菌的繁殖。减少误吸的发生,采用小号胃管鼻饲或微量输液泵持续滴入、喂养前后30min内不吸痰等措施预防胃内容物的反流,减少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和吸入,以达到减少气管内痰液、预防感染的作用。
总之,机械通气是抢救各种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它的应用为抢救患儿争取了时机和条件,但只有在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的保证下,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作用。吸痰对于确保有效的机械通气和保持气道通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选择适宜的吸痰管、掌握正确的吸痰时机和熟练的吸痰技巧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和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