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例子宫肌瘤的B超诊断及分析

2010-08-15王丽娥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5期
关键词:肌壁声像变性

王丽娥

(吉林省珲春市中医院,吉林珲春 1333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中年妇女。据有关文献报道35岁以上的妇女中发病率约占40%[1],现将本院近1年经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且有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本院住院患者20例,其中,年龄最小37岁,最大69岁。临床表现为子宫增大伴出血14例,腹部包块待查者6例。

1.2 扫查方法

常规采用膀胱充盈法直接探查[2]。患者充盈膀胱后,暴露下腹部,涂以耦合剂,将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缘线进行横断、纵断及滑行扫差。

检查时先找到子宫,观察子宫外形是否规则,边界是否光滑,期内光点分布及亮度是否一致,子宫内膜线及左右侧附件是否正常。当有肿块声像图显示,对肿块进行横断、纵断、斜段并滑行扫差,或者侧动探头进行全面观察,必要时进行加压探查,记录肿块的大小、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明确肿块的位置及与子宫的关系。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超声诊断为浆膜下肌瘤6例,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浆膜下肌瘤者5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3.3%(5/6);超声诊断为肌壁间肌瘤10例,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肌壁间肌瘤者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0%(9/10),超声诊断黏膜下肌瘤4例,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符合者4例,符合率为100.0%。总误诊率为10.0%(2/20),超声诊断单发性子宫肌瘤20例,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符合单发性子宫肌瘤20例。

3 子宫肌瘤的声像图表现

子宫增大[3],出现局限性隆起,致子宫切面形态失常,轮廓线不规则。本组患者子宫均匀增大者13例,不均匀增大者7例。因子宫肌瘤的生长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图像。

3.1 浆膜下子宫肌瘤

可显示子宫不均匀性增大,肌瘤向宫体表面突出,可略突,大部分突出或完全突出一蒂相连,可发生在子宫的任何部位。内部为实质不均匀回声,有时可有1个或多个圆形暗淡光环[4],有时见界限不清晰或呈密集大小不等的光点。

3.2 肌壁间肌瘤

子宫均匀性增大,边界光滑,肌瘤的内部回声为较均匀的低强度回声,其回声低于肌壁类似于液性暗区,开大增益仅见稀疏细密光点,并见圆形流体显示,外围呈圆形暗淡光环。这是肌瘤外表有肌纤维束和结缔组织形成的假包膜所致。

3.3 黏膜下肌瘤

可显示子宫均匀性增大,肌瘤突向宫墙内,有部分突入或完全突入,前者基底较宽,后者可有一蒂相连,因此可见肌瘤与肌壁之间有衰减的裂隙,这一特征为诊断黏膜下肌瘤之要点。肌瘤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光滑,内部为实质性,呈亮度一致、均质的强回声。

3.4 子宫内膜的异位与变形

肌壁间肌瘤结节可压迫和挤压宫腔,使宫腔内膜回声异位或变形。黏膜下肌瘤则表现为子宫内膜回声增强、增宽或可显示瘤体结构。

3.5 膀胱产生压迹与变形

较小肌瘤对周围器官无影响,大的肌瘤,特别是浆膜下肌瘤,可明显地使膀胱异位、变形,重者可引起尿潴留[5]。本组患者中有1例因浆膜下子宫肌瘤引起尿潴留的患者。

4 子宫肌瘤继发变性的相应声像图表现

肌瘤假包膜和瘤体受压可引起血循环障碍,较大的肿瘤中央常常缺乏血液供给,而发生各种继发性改变——肌瘤变性。

4.1 边界模糊的无回声区

玻璃样变性时肌瘤内部组织水肿变软,旋涡状结构消失,代之以均匀的透明样物质。此种变性常见于较大而生长迅速的肿瘤。因而在较大的肌瘤回声图像内常出现相应的无回声,边缘不甚清晰。该区透声性增强,出现后方回声增强效应。

4.2 边界清晰的圆形无回声区

肌瘤内有囊性变,多发生于玻璃样变。玻璃样变组织液化为假性囊肿,在声像图上出现明显的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

4.3 强回声光团或弧形光带

强回声光团或弧形光带,其后伴声影,肌瘤钙化,亦发生于玻璃样变性坏死后。由于肌瘤血液循环障碍,钙盐被其组织成分及其他蹦性物质所吸收而沉积。声像图上显示为强回声的光团或光带,其后伴声影。

4.4 肉瘤变性

为肌瘤恶变。声像图上无明显特征表现。绝经后肌瘤增大迅速,内部回声不均。肌瘤界限不清。透声不良。

5 讨论

5.1 鉴别诊断

典型的子宫肌瘤是子宫增大,呈实质性球形肿块,边界光滑,肌瘤内部回声有强、有弱,有均质和不均质表现[6]。结合临床可以确诊。但须与其他原因所致的子宫增大和盆腔肿块相鉴别。其鉴别要点除依靠病史外,主要从瘤体与子宫的关系来区别。如肿块是否在子宫内[7],子宫的边界是否能完整地见到,肿瘤的活动度是否与子宫一致。

5.2 肌瘤的变性问题

B超对肌瘤的变性只能提示诊断[8]。主要依靠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本组20例患者,有6例肌瘤变性是经B超提示诊断,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而有3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脂肪变性,B超检查并未提示诊断。由此可见,单纯依靠B超尚无法确诊,在今后工作中有待进一步探讨、提高。

[1]郑怀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45.

[2]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45.

[3]张缙熙.新版超声诊断问答[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52.

[4]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0:172,187.

[5]项雪冬.B超检查诊断子宫肌瘤84例声像图分析[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4(7):63.

[6]张艳华.B超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声像图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5,4(4):296.

[7]朗景和.子宫肌瘤看不见的隐患[N].中国妇女报,2007-10-10(6版).

[8]程守信.“介入治疗”把肌瘤“饿死”[N].江苏科技报,2008-01-15(5版).

猜你喜欢

肌壁声像变性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征兵“惊艳”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三维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滋养细胞肿瘤1例
子宫肌壁间妊娠5例报道及临床分析
基于声像档案管理强化谈企业科技发展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