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棉花品种试验管理
2010-08-15贾文华刘桂珍
张 慧,贾文华,刘桂珍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 郑州 450002)
河南省棉花主要分布在豫东、豫南、豫北3个棉区。由于受自然灾害及国内外棉花生产与市场变动等因素影响, 河南省棉花的种植面积变幅较大。
河南省对棉花的新品种选育(引进)、试验鉴定与推广工作十分重视,从1981年到2010年共审定通过163个棉花品种(退出28个品种),经历了7次品种更换,促进了全省棉花生产的发展。
1 河南省棉花品种试验管理基本情况
1.1 及时改进试验组别设置
自1998年以来,棉花试验设置了夏播棉、麦套棉、春播棉3种类型,随着国家“863”计划中关于抗虫棉研究在河南的开展,又增设了杂交抗虫棉品种试验,推出了英华1号、2号,国抗杂1、2号等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试验。随着抗虫杂交棉的推广和全省麦套棉面积的增加,2002年起,棉花试验设置调整为杂交春棉、杂交夏棉、常规春棉、常规夏棉组别。近几年,随着参试品种的增多,特别是杂交春棉参试品种的增多,又增设两组杂交棉预试试验。
1.2 适时调整更新对照品种
河南省的夏棉对照品种包括中棉所16、豫棉12、中棉所30、银山1号、中棉所50等。麦套棉对照品种包括中棉所17、中棉所19。春棉对照品种包括中棉所19、中棉所29、中棉所38、中棉所41、豫杂35、鲁棉研21、鲁棉研28等。随着品种种性的退化和优良品种的推出,针对试验的不同阶段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促使河南省棉花的产量、品质、抗性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1.3 认真加强参试品种管理
对参试品种严格试验申报,要求如实详细填写品种来源、品种特征特性和育种人的基本情况;规定一个单位同类型的品种只能申报一个;主持单位收到种子后,对外观上有明显标记性状嫌疑的参试品种种子,用硫酸统一清洗脱绒,并由品种审定办公室同志和主持人共同设定密码编号,编号签字后当场封存于品种审定办公室。试验汇总、专业组会议全部以编号密码上会,推荐初审和区试升级品种后,再拆封公开品种名称。所有参试品种,区试一次性提供两年用种,避免中途更换;所有转基因抗虫棉由育种单位如实申报,并由中国农科院生物所进行统一鉴定。
1.4 规范试验方案,加强田间管理
为确保参试品种在同一条件下公平展示,一般同一类型试验尽量安排在一个试验点,避免点与点的系统误差,对试验安排确实有难度的,尽量保证参试年份相同的品种在同一水平条件下进行种植比较,每个试点尽量要求所有参试组别在同一地块上;要求试验点同组品种的田间施肥浇水、化控管理等必须在同一天进行。同时,加强核心试验点建设和田间考察力度,在各棉区建立核心试验点,加强核心点的管理和检查,年终总结用核心点的数据去校正周边的试点。加强苗期检查,对试验设置不合理、不规范的试点及时警告和处理,试验中后期主要检查品种的田间表现,并请专家现场打分评判,年终总结结合中期考察结果对品种作出综合评价。
1.5 严格试验总结汇总与审核
试验总结材料(苗期、中期、年终总结)报主持单位、品种审定办公室各一份。各承试单位须如实详细填写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收到年终总结后,及时与承试单位沟通,结合中期考察情况,对数据进行审核,年终总结产量增减幅度超过30%的试验点,需慎重审核,发现和中期田间考察、汇报总结出入较大的需说明原因,如果是人为因素,则数据不予汇总,并对承试点进行处理。
1.6 试验、审定标准与国标一致
根据河南省棉花生产和品种管理的实际,结合国家试验管理方案和品种审定规程,借鉴周边省份成功的经验,不断调整管理思路和方法。目前,河南省的棉花品种试验升级和推审标准和国家标准基本一致,抗性和品质鉴定均委托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进行,抗虫鉴定委托中国农科院生物研究所进行。
2 棉花品种区试和审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参试品种逐年增多,试验任务较重,试点落实困难
近几年,区试参试品种逐年增多,2008年、2009年河南省区试加上预试棉花品种多达150余个,共10组试验,每组占地800 m2,若一套试验承担下来,需用地0.67~1 hm2,由于成片连方的地块少,一个棉区至少安排4~5个试验点才能容纳整套试验。试点间地力条件、管理水平存在差异,不同组别试验在不同试验点间存在偏差,给品种正确评判带来影响,另外由于试验规模大、品种多,试验精度难以有效控制,影响了试验准确性。
2.2 试验经费不足,试点补助较少,试验手段落后
随着参试品种增多,虽然在原基础上增加了补贴费用,但承试点多为科研单位租用地块,试点租地费加上人员工资不断增加,无法达到收支平衡,从事区试试验人员得不到合理报酬。另外经费少加上试验任务重,非科研单位承试的积极性也不高,导致试验队伍不稳定;试验手段难以改善,一些最基本必要的仪器设备如小型压花机、天平、采收袋、晒场、数据处理设备等得不到更新和添置,从而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3 参试主体多元化,品系多、乱、杂突出
棉花品种参试主体有科研单位、企业、个体,层次差异大,品种(系)多乱杂,重复参试、偷梁换柱、杂交棉充常规棉等现象存在,参试种子做标记、品系中掺加标记棉、育种人跑试点拉关系等不良现象也较普遍,有的单位试验品种中途换种等等,这些问题都给区试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也使试验的准确性、公正性、真实性受到了影响。
2.4 棉花田间考察少,考评品种难于客观、准确
棉花试验专业组专家大都兼行政领导职务,每年苗期和中期两次组织专家赴田间考察的时间很难保证。另外品种多、试点多,整个试点跑下来,约需20多天时间,也给区试主持人工作带来难度。虽然增加了苗期、中期试验汇报,但由于缺乏对田间品种直观的认识,仅凭试点的汇报总结,有时对品种的评价难免偏颇。
2.5 试验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河南省棉花区试质量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整个试验涉及的单位和人员众多,承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试验方案和试验要求的理解程度不一,少数试点在操作时的一些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如不能严格按试验方案要求设计试验,观察记载标准和方法有误,采取的各项栽培措施不科学,试验总结上报不及时等,也制约着试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 加强棉花品种区试审定工作的几项建议
3.1 严格申报制度,切实在源头上把好试验、审定关
要严格试验申报制度,在源头上做好控制工作,主要抓好4点:一是制定参试品种申请标准,严格筛选参试品种,即在预试阶段严把品种“三性”,产量需比对照增产5%以上;二是申报材料要及时规范,如实填写品种的组合来源和选育过程;三是申报参试品种时,原则上同一单位同一类型品种只能申报推荐一个;四是品种名称从开始申报参加试验时就要规范,具体规范标准可从中国农技推广中心网站上查询。
3.2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试验审定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河南省目前整体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状况,以及种植棉花成本的增加,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增加试验审定的经费投入,提高试验补助标准,根据不同区域,积极建立省级综合试验站, 改善试验基础设施,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固定专人负责。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的试验站直接隶属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品审办)领导,保证必要的日常经费支出,并培养一批稳定的试验队伍,从根本上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3.3 增强意识,健全机制,提升区试工作的地位
棉花区试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区试主持人和承试人员的工作,在单位或品种成果的认定上得不到承认和体现。建议除了在资金上给予区试、审定工作大力支持外,还应增设区试审定奖励机制,肯定区域试验工作人员的成绩,提升区域试验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以充分调动中间试验及审定人员的积极性。
3.4 逐步完善制度,保证试验、审定的科学、公平、公正性
针对试验审定中存在的问题,要逐步完善制度,建立起一套科学公正的试验审定流程,实行试验全程编码制,区试审定回避制,参试品种综合评价制等, 逐步建立包括标准种子、文字资料、图片和DNA图谱等内容的品种档案,切实提高试验审定工作的公平、公正性,确保试验筛选出高水平的优良新品种。
3.5 强化管理措施,全面提高中间试验的整体质量
一是加强田间考察:在苗期考察期间,加强对试点试验质量的监督检查,中期检查着重考察品种的田间表现,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同时田间考察要形成表格,要格式化,要有田间考察报告,报告年终要上交专业组会议,并用考察记录印证试验数据的客观、正确性;考察时要规定专业组委员2/3人员必须参加;积极开展区试质量评比,建立奖惩制度,鼓励先进,淘汰落后。
二是建立区试报废制度:试验结果汇总过程中,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科学分析,取消试验误差较大的异常点,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汇总时对出现极端值的试点和品种,慎重审核,认真对待,全面考评。
3.6 拓宽服务职能,积极搞好审定后品种展示示范和推广
搞好展示、示范是区试审定工作的补充和延续,是新形势下加快优良新品种推广步伐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棉花新品种的示范展示工作,做好示范、展示规划,积极鼓励品种权单位,各级农业、种子部门,种子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新品种展示。在品种生长的关键时期,组织大型的现场观摩活动,加快新品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进程,切实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
[1] 李莉,黄素梅,等.棉花种子室内发芽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J].种业导刊,2009(8):19-20.
[2] 唐中杰,谢德意,等.银山7号棉花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1):36-37.
[3] 阿得力·库尔班.棉花不同时期打顶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3):178.
[4] 王红献,刘志坚,等.邓州市2007年棉花新品种展示总结[J].种业导刊,2008(1):22-23.
[5] 顾慧玲.棉花新品种示范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9(8):107-109.
[6] 程春香.棉花杂交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5):23-24.
[7] 阿布力孜·阿米娜.棉花产量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3):173.
[8] 冯健,刘建喜,等.北疆地区棉花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127-128.
[9] 房卫平.棉种补贴政策对棉花品种利用方向的影响[J].种业导刊,2008(4):9-11.